<p class="ql-block"> 9月15日——20日,受六弟孙九齡之邀,中国人民大学王克举教授一行七人从山西辗转来宁津写生。</p> <p class="ql-block"> 9月15日下午,王克举老师一行甫一抵宁便不顾鞍马劳顿,执意要去写生现场去走走看看。</p><p class="ql-block"> 在相衙镇大耿村的棉花地里,王老师用手机给棉花拍照。</p> <p class="ql-block"> 9月16日全天,王老师带队在耿家圈村头画高粱,他说这里的几十株高粱远比于渤海村所有的高粱入画。</p> <p class="ql-block"> 高粱被王老师请进了画布,瞬间便有了仙气。</p> <p class="ql-block"> 席间,王老师和我县画家孙胜利老师、孙九齡在交流画艺。</p> <p class="ql-block"> 9月17日全天,画家们来到大耿村画棉花。</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不愧是大家,出手便不凡。</p><p class="ql-block"> 中午在地头上简单吃了点饭,他就又开始拿起画笔画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的一幅作品,在我们眼中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棉花,到了画布上竟然如此美丽!</p> <p class="ql-block"> 其他画家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p><p class="ql-block"> 中午用餐时,地头上摆放的画架子上尚未画完的棉花。</p> <p class="ql-block"> 这副画架子旁边还有晾晒的花生呢。</p> <p class="ql-block"> 18日,在前焦村画高粱。</p> <p class="ql-block"> 方圆美术馆馆长贾总一行来写生现场看望王老师一行,王老师画,她拍。</p> <p class="ql-block"> 拍完了,贾总还跟女画家鲍晓丽展示自己的成果。这pose简直是婀娜多姿!</p> <p class="ql-block"> 看着这幅高粱,是不是觉得家乡的角角落落都那么美?</p> <p class="ql-block"> 19日宁津大雨🌧,画家们在宾馆房间里改画。</p><p class="ql-block"> 20日清晨,在蒙蒙细雨中,孙部长和我同各位画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六弟给我一套茶具,杯子、碟子上都有闫平老师(王克举教授夫人、中国美协副主席)亲笔画的花枝,让人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 身在北京的女儿见了喜欢的不得了,我想还是留给她吧,用来喝茶、喝咖啡肯定文艺范儿十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合影之后请王老师签名,六弟把他珍藏的闫平老师画集《万簇生成》送给我作签名用。真的是喜出望外!</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冒着小雨,就在六弟车的坐椅上亲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签名后,就意味着他夫人的这本贵重的画册是他送给我的了。他答应六弟回头再送给他一本。呵呵,奇妙的转换!</p> <p class="ql-block"> 由于油画在基层县城了解、欣赏的人甚少,王老师一行才能得以静心作画。无论如何,这是宁津之幸!</p><p class="ql-block"> 祝愿王老师及各位画家艺术长青!</p> <p class="ql-block"> 谢谢朴老师和崔烨兄弟的后勤保障!</p> <p class="ql-block"> 谢谢卢增光兄弟的座驾“长城炮”的全程支持!</p> <p class="ql-block"> 作者丁香雪,本名祝华东,宁津县人民法院工作,业余爱好人文纪实摄影,经常用自己的图片、文字抒发生活感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