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前最后一战,——访高虎脑

李康宁

<p class="ql-block">高虎脑新牌坊</p> <p class="ql-block">第五次反“围剿”第三阶段期间,以彭德怀军团长和杨尚昆政治委员率领的红三军团(下辖四、五、六师),在广昌为保卫中央苏区,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激烈的殊死大搏斗,这就是著名的高虎脑战役。长达一个多月的高虎脑战役是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场激战,为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p> <p class="ql-block">事件背景。1934年4月中旬,蒋介石在江西设立了北路军广昌指挥部,调集北路军第三路军陈诚部的3个纵队11个师及1个炮火旅的兵力,分两路向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进攻,进而准备攻占中央苏区首府瑞金。红军集中一、三、五、九军团九个师兵力,在广昌北面境内的甘竹至县城的30华里地域修筑“半永久工事”与敌军进行决战,红三军团4师、5师、6师和一、九军团三个师在盱江东岸大罗山、延福嶂一线,阻止敌河东纵队推进。[1]1934年4月10日早上6时,空前激烈的广昌战役打响。敌军出动三、四十架飞机,数十门大炮向甘竹红军阵地狂轰滥炸。紧接着大批敌军气势汹汹地蜂拥向红三军团五师等红军阵地展开了疯狂进攻。红军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了激战,第一天红军就伤亡1000多人,战况惨烈。面对此战况,彭德怀向李德进言,李德反而指责彭德怀没有组织反攻,忍无可忍的彭德怀当即向李德发火:“我们每人只有几发子弹,怎么反攻?你这是崽卖爷田不心疼。”此后红军激战数日,终于抵挡不住敌军的先进武器和重兵进攻,红军向后撤退。[1]1934年4月19日,敌军河东纵队6师、79师利用飞机、大炮作掩护,向红军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执行李德“短促突击”打法,激战一天,未能阻挡敌军猖狂进攻,延福嶂、大罗山阵地失守。24日,博古、李德亲临广昌前线督战。彭德怀在乌石岗红军临时指挥部再次向李德进言:“在自己没有飞机大炮轰击的情况下,就算是比较坚固的野战工事,在今天敌军的装备下是不起作用的。如果固守广昌,少则二天,多则三天,三军团12000人将全部毁灭,广昌也就失守。”然而李德一意孤行,26日,中革军委下达了坚守广昌命令。[1]1934年4月27日早晨五、六时,敌军出动40架飞机和一个炮兵旅,向红军阵地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破坏性轰炸、炮击。坚守城北356高地和坚守广昌街197高地的红三军团三个连几乎被全部掩埋。敌军轰炸、炮击之后,盱江两岸敌人同时向广昌城发起总攻。整营、整团的敌人像羊群一样、密密麻麻、一片一片地扑向红军阵地,红军指战员勇猛杀敌,一次一次地冲出战壕,向敌人发起冲击,用刺刀拼、马刀砍、枪托砸,与敌人混战在一起展开了生死肉搏战,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在血与火的激战中,红军虽然死打硬拼,但拼不过在数量上和装备上都占绝对优势的敌军,红军消耗极大,伤亡俱增,广昌城已处在敌军东西北三面包围之中。中革军委作出决定,放弃坚守广昌。红军主力于28日凌晨撤出阵地,向广昌南边的赤水等地撤退。敌14、67、98三个师当晚侵占广昌城,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陷落。在广昌战役中,红三军团牺牲2705人,占军团总人数的四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杨尚昆题词:高虎脑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刘志坚题词:長征前夕的激战</p> <p class="ql-block">烈士纪念碑碑文</p> <p class="ql-block">事件介绍。高虎脑位于大寨脑之南,主峰海拔406米,处赤水、驿前之间,相距两地各10公里,扼控着广昌到石城的大道。为阻止国民党军南进,1934年8月初,红军在贯桥地区设防。战前,画眉寨、良田以北高地及高脚岭、赖禾嵊为红军警戒地带,高虎脑、贯桥西北鹅形与香炉寨为主防御地带。战斗开始前数日,彭德怀、杨尚昆到前沿阵地检查工事,战斗前夕,又到高虎脑主阵地察看。1934年8月5日,高虎脑战斗打响。国民党军出动七八架飞机和数十门大炮向红军阵地猛烈轰炸。红十三团守备队沉着应战,多次将敌击退。上午9时,国民党军再次狂轰滥炸,发起进攻。红五师、红四师和红三十四师密切配合,6次击退敌6个师的轮番冲锋,守住了阵地。翌日6时许,国民党军的两个纵队向高虎脑两侧运动。9时,国民党军6个师的主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以密集方队发起冲锋。红五师3个团与敌鏖战终日,奋起肉搏,击溃敌军8次冲锋。1934年8月7日,敌军以3个团的兵力发起冲锋,又被红军4次反冲锋击溃。经过3天激战,国民党军疲惫不振,被迫停止进攻。红军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此次战斗敌军死伤4000多人,子弹消耗数万发,炮弹、炸弹消耗1000余颗。红军在这次战斗中牺牲1415人。</p> <p class="ql-block">第五次反“围剿”高虎脑战斗。高虎脑是广昌县驿前镇贯桥村的后龙山,因形似仰首蹲坐之虎而得名,主峰海拔406米。</p><p class="ql-block">8月初,国民党军3个纵队共9个师,开始向石城方向发起进攻。计划第一期攻占驿前,第二期攻占小松市,第三期攻占石城。部署:以汤恩伯率领的第4、88、89师为左纵队,以樊崧甫率领的79、67、第8师(该师后奉调守备建宁)、11师为右纵队,夹广昌—石城大道交替掩护,逐步向南推进。第6、14、94师随后跟进,担任占领区守备任务。</p> <p class="ql-block">曾家排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高虎脑战役高虎脑战斗防空洞遗址——贯桥村戏台下村坊右侧</p> <p class="ql-block">高虎脑战斗旧址——贯桥高虎脑村</p> <p class="ql-block">邱氏祠堂——红军宿营地</p> <p class="ql-block">1934年的8月,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高虎脑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前夕留下的最悲壮的一首战歌。为了捍卫我们的红色政权,2300多余名红军战士以及数百名干部群众,将他们的热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最先对高虎脑展开攻击的是敌师长王仲廉师,这支精锐发动猛攻,红军固守天险,敌人则是仰攻,在地势上红军占了很大的便宜,在红军枪炮的射击声中以及手榴弹和地雷的爆炸声中,敌人成片倒下。</p><p class="ql-block">随后,敌主力数万人向高虎脑红军阵地猛攻,先以十多架飞机轮番轰炸,接着大炮轰击,持续到早上6点多钟,之后,步兵以密集队形猛攻,五师政委陈阿金率所属的3个团凭着有利地势,与敌激战终日,多次突击,冲出战壕与敌肉搏,顽强地击溃敌军多次冲锋。</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与杨尚昆</p> <p class="ql-block">红色贯桥高虎脑村</p> <p class="ql-block">战斗一结束,红三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刘志坚就创作了一首歌颂红军指战员英勇顽强战斗精神的祝捷歌《高虎脑战斗,我们胜利了》:</p><p class="ql-block">高虎脑战斗,我们胜利了,</p><p class="ql-block">打垮了蒋介石主力六个师。</p><p class="ql-block">我们百战百胜,真是无敌的红军。</p><p class="ql-block">顽强守备,英勇抗击,</p><p class="ql-block">继续发扬英勇精神,</p><p class="ql-block">胜利属我们!</p><p class="ql-block">这首歌一写出,就在红军中广为传唱。不仅当时唱,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传唱着。红军指战员们,把这首祝捷的歌、胜利的歌,唱到了长征路、大渡河,唱到了雪山草地、陕北延安,唱着它走进了新中国。这首歌写出后,广昌各级支前人员和高虎脑当地的广大群众,也高唱着这首歌,抒发喜悦的心情,欢庆红军阻敌胜利。</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p> <p class="ql-block">杨尚昆</p> <p class="ql-block">黄克诚</p> <p class="ql-block">高虎脑地处广昌层峦叠嶂的武夷山支脉深处,一条通幽古道,道路两侧清泉流韵润田庄,群山连绵,尽数十里之势,磅礴郁积而起,高可摩霄,荷岭诸山,横列其前如屏,地势险要,苍碧之色,高倚蔚蓝,因山形酷似昂首蹲坐的猛虎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经过数天的激战,尽管困难重重,红军守备支点被敌炮火毁坏,机枪子弹打光,增援部队被敌炮火拦阻,但英勇的红军凭借高虎脑有利地形,在陈阿金的指挥下,阻击六倍于我敌人的进攻,红军阵地岿然不动,不仅守住了阵地,给予敌人以重大的杀伤的重大胜利,围攻高虎脑万年亭的敌军只好灰溜溜地溃败而走。</p><p class="ql-block">然而,不幸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师政委陈阿金被敌机炸弹击中,壮烈牺牲,他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为此,苏区首府瑞金的《红星报》发表文章,沉痛悼念陈阿金烈士,他安葬于牺牲之地高虎脑阵地。</p><p class="ql-block">陈阿金,原名陈建金,江苏阜宁县人,1905年全家逃荒来到上海,不久入同兴纱厂做童工。他在“五卅”惨案后,参与领导罢工,成为工人群众最信赖的领导者之一。入党后曾作为工人代表与资本家进行谈判斗争,并参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因领导工人罢工被捕,不久出狱。</p><p class="ql-block">随后,他被组织选派赴苏联学习,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军事。他生活俭朴,团结同学,刻苦钻研,常常一人自学到深夜。毕业回国后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由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中央革命根据地于1931年秋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即中央红军学校),陈阿金被分配到该校任军事教员,兼任学生连指导员和机炮大队政治委员。他在教学中循循善诱,因人施教,教学任务完成得很出色。</p><p class="ql-block">不久,陈阿金调任红三军团六师政委,他和师长洪超一起,对六师指战员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深入浅出的政治教育,使年轻的六师在短期内增强了战斗力,被上级誉为“铁的六师”。</p><p class="ql-block">陈阿金调到五师政委担任后,生活俭朴,平易近人,经常与战士们谈心、拉家常话,政治工作做得细致,很受战士们欢迎。陈阿金有文采,还创作了歌曲《歌唱苏维埃》。这首歌被广泛传唱,丰富了部队的政治文化生活,使全师的政治工作生动活泼,后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建国后,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牺牲的红军将领,在高虎脑山上修建了“陈阿金烈士墓”,供人们瞻仰祭奠。</p> <p class="ql-block">陈阿金烈士的儿子和儿媳</p> <p class="ql-block">陈阿金,原名陈建金,江苏阜宁县人,1905年全家逃荒来到上海,不久入同兴纱厂做童工。他在“五卅”惨案后,参与领导罢工,成为工人群众最信赖的领导者之一。入党后曾作为工人代表与资本家进行谈判斗争,并参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因领导工人罢工被捕,不久出狱。</p><p class="ql-block">随后,他被组织选派赴苏联学习,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军事。他生活俭朴,团结同学,刻苦钻研,常常一人自学到深夜。毕业回国后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由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中央革命根据地于1931年秋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即中央红军学校),陈阿金被分配到该校任军事教员,兼任学生连指导员和机炮大队政治委员。他在教学中循循善诱,因人施教,教学任务完成得很出色。</p><p class="ql-block">不久,陈阿金调任红三军团六师政委,他和师长洪超一起,对六师指战员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深入浅出的政治教育,使年轻的六师在短期内增强了战斗力,被上级誉为“铁的六师”。</p> <p class="ql-block">当地政府为了实现对烈士家属的优抚政策,组织多次派人寻找陈阿金的家人,由于烈士的生平资料记载其出生于“阜宁县新沟乡小徐村”,找到新沟发现没有这个村,经询问当地老一辈人,才知道“小徐村”已改名为“新南村”。找到新南村后,才了解到陈阿金烈士的儿子名叫陈雪祥,今年已经90岁,已经迁到了上海。</p><p class="ql-block">当家属得知陈阿金烈士纪念地寻亲人的消息,由于陈阿金的儿子陈雪祥、儿媳都已是90岁的老人,未能前来,但陈阿金烈士的大孙女陈安芬、二孙女陈安红、小孙女陈安莉和孙女婿仲武根、孟慧及重外孙孟文俊一行6人,不远千里来到阿金烈士墓碑前,和子女一起请人制作花篮并于24日敬献给了陈阿金烈士。</p><p class="ql-block">这是烈士牺牲85年后,家人来遇难地团聚,作为陈阿金烈士家属代表,烈士大孙女陈安芬说,我们晚辈一行得以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烈士陵园祭拜,缅怀爷爷的功绩和告慰先烈英灵。我们作为烈士后代,更要传承好爷爷的精神,珍惜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踏踏实实做人,孝敬父母,教育好我们的后代小辈们,要努力学习,发奋工作,立足本职,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p> <p class="ql-block">山路弯弯,溪水淙淙,今天在陈阿金烈士牺牲的高虎脑的大山深处,相隔80多年与家乡亲人相聚,烈士的后人默默地在先辈牺牲之地站立良久,高高矗立的“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将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贯桥村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赠送给高虎脑一架飞机和一辆坦克用于展览。</p> <p class="ql-block">解放军赠的坦克</p> <p class="ql-block">参观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玩当年的汉阳造</p> <p class="ql-block">高虎脑新村</p> <p class="ql-block">这个邱氏祠堂住过不少红军</p> <p class="ql-block">去年国庆前我骑行199公里,前往广昌瞻仰红色遗址,当地村民己搬进国家统建的新居,整个老村已腾空用于建设红色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革命的硝烟虽已远去,但历史不会忘却。红军指战员们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激励着老区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在新的长征路上,朝着小康幸福生活阔步前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