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年多个同事朋友因病离去,也不时听说一些因耽误医治而故的遗憾故事。本文似乎话题沉重,我想如果你读完本篇,也许能给你有有益的启示。文中病案都是本人亲闻所见的实例。 </p><p class="ql-block"> 最好医生是自己。这个“医生”虽然不能自己医治,但你能给自己最好的监护、发现、判断、就医等。你是第一线的医生,对自己的病患苗子能做到早发现、早判断、早干预、早治疗。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 有了你这个医生,大病变小,小病变无。没有你,则最好的医生、最好的医院也可能为零。</p><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由于一些朋友盲目自信,盲目判断等,使自己的毛病错过了最好治疗时期,以至发展到不可逆的地步。实在令人惋惜。</p><p class="ql-block"> 我概括为,因为盲目以至“误判、误时、误医”的情况。这三误是给去医院正常治疗造成非常大的障碍,也给自己疾病治疗带来莫大风险。</p> <p class="ql-block"> 对关于“三误”病例,据我所见,有些故事似有启示意义。</p><p class="ql-block"> 一是误判。自以为身体一贯好,无病或小病无碍;或自身老毛病自己有数得过且过。</p><p class="ql-block"> 病例一,部队特种兵,复员身体一贯健壮。仅有慢性胃病,常年服胃病药。平时应酬照常。退休前曾二次胃镜检查,仅是常见性胃病。退休十余年中,胃部不适就自以为以老毛病待之。照常白酒应酬不断,直到胃出血送医,PETCT检查胃癌晚期,高龄已无手术意义……。</p><p class="ql-block"> 病例二,部队复员,曾是战斗机飞行员,身体健硕,小毛小病都能扛过去。某日心口不适,自以为可能小感冒而不以为然。结果不日却告离世。医院诊断,其患病毒性急性心肌炎而猝死。</p><p class="ql-block"> 误判的共同点是盲目自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是误时,是说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病情发展到不可逆的地步。疾病一般而言都有某些症状,身体都会有信号,病者能否正确判断及时就诊是非常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病例三,某朋友身体好,一贯重视保养,家属有高龄史引以为傲。多年患有前列腺增生,小便不畅,日渐发展。一直以为是男性常见病忽视不去就医。直到小便尿不出急性就医。PETCT检查结果是前列腺癌晚期,多发性癌细胞转移。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正常值小于4,他的检查值已大于4000,已无手术意义,只能保守治疗为之。一年多这朋友遗憾离世令人惋惜。</p><p class="ql-block"> 误时的特点,因为自以为是 ,有一种忽视或侥幸的心态得过且过,从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p> <p class="ql-block"> 三是误诊,这里说的误诊是病人没有正确投送高等级医院就医,耽搁黄金枪救时间。或者没有在医院实施正确的治疗,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支出。</p><p class="ql-block"> 病例四,单位体检,三人被查出前列腺特异抗原值异常。一人在三甲医院复查,血检、说要服药一个月,排除炎症后再决定是否穿刺等进一步治疗。结果服药后复查是炎症所致,不用穿刺,服药一个月即痊愈。同例另外二人是在二级医院就医,即刻要被求住院穿刺手术,病理结果良性,一周后出院,服药后也治愈,但住院穿刺的痛苦是白白多余的。</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个认识问题。三甲医与二甲医院在医疗技术上是有根本上的区别的。</p><p class="ql-block"> 病例五,朋友忽患急性脑梗,被要求送亲属当院长的二级医院抢救,因医治水平有限,一天后再转送著名三级医院实施抢救。可惜的是,耽误了最佳黄金抢救时间。数天后………。亲情和能力相比谁为重要?理智的判断选择是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病例六,朋友因便血在三甲医院做内窥镜肠镜检查,发现多个息肉。因事前已被告知倘有息肉当场予以摘除。仅是门诊手术一次完成,不用住院。另一朋友同样发现肠道问题,在二级医院住院做内窥镜检查。结论:息肉,建议手术。患者只能第二次住院,全套常规血检后第二次肠镜检查再施行息肉摘除,待病理结果后,第七天出院。同样的病例,不同的医院,不同的治疗手段,前后治疗费用是1:10。</p><p class="ql-block"> 三甲医院技术人才多,疑难病例见多识广,医疗器材多,应急手段经验丰富等等。当然我不是主张大家不论何病都去抢占医疗资源。而是发生意外紧急病况时,第一时间去三甲早诊断、早治疗。待病因明确,病情稳定后再选择别的医院进一步治疗以免“三误”。此外盲目找熟人,只顾就医方便等等也是多余的。在这个意义上院前正确的选择,最后的医生还是自己。</p> <p class="ql-block"> 这些病例,给我们有所警示:</p><p class="ql-block"> 一是作为我们个体,特别是退休后老龄朋友,应该自我保护,善于发现身体异常。当然,能够掌握点医学常识是必要的。老年人多发病、慢性病是常态。就是应该预防重病和突发病。关键第一人是你自己。我体会重病和突发病应该首选三级综合医院,有结论或有治疗方案后再在次级医院就诊。为什么有的患病多年的患者也能长寿,而有的身体看来健壮的人,常有一旦突发急病就不可挽回。关键是前者能当自己的医生,后者则没有自己的医生。</p><p class="ql-block"> 二是要明白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差距。病例七(也是我亲历),职工不幸高空坠落,七巧流血,生命危急。被急送附近二级医院抢救,医院表示,一定救活。而家属不满,遂转送著名三级医院,院方表示,争取不留后遗症。数月后病人出院如常。一个是救活(包括植物人),一个是不留后遗症,这是二家医院的医疗观念和水平的差距。急病在前,正确选择至关重要。一些不必要的因素皆可忽略。</p> <p class="ql-block"> 三是,要定期健康体检,六十以上人群身体容易变化,定期体检能明白自己健康状况,对自己治疗保健养生把握方向。体检我认为有几项特别重要:血液方面,癌症标的物十余项指标检查;颈动脉B超;脑部CT;肺部CT;心脏B超,B超(多脏器)检查,等等。</p><p class="ql-block"> 如在所谓的“体检中心”体检,除三级医院的“体检中心”外,一般体检中心仅是二级医院水平,他们的读片判断水平有限,常有误读,他们宁可误判也不会不判。经常弄得被检查者人心惶惶。</p><p class="ql-block"> 因此,记住万一有结果,特别是重要器官的问题,一定要在三级医院再查才能确认并有明确的治疗方案方可。</p><p class="ql-block"> 四是,不要迷信养生说教,不要迷信保健品功效,不要被现代影像术语吓到,如“板块”,“结节”,“老年脑”等等。有些仅是中性描述。但是是必要的警示,虽然大部分是良性,也应该做进一步随访检查。</p> <p class="ql-block">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他的观点立场主体是患者本人,这是“最好医生是我自己”的逻辑前提;最早的发现、最及时就医、最佳的治疗是自我保健的全部内涵。</p><p class="ql-block">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这也许是最好的心药。</p><p class="ql-block"> 平安人生,过好每一天。是人们美好愿望和殷切祝福。</p><p class="ql-block"> 祝朋友们快乐安康!</p><p class="ql-block"> 写于 2021年9月19日</p> <p class="ql-block">若干医学参考指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