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丽江记忆(二):玉湖村

黎林

<p class="ql-block">玉湖村,又叫雪蒿村。<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村子距大研古镇北约二十公里(象山市场坐17路可到达,但公交很少)。坐落在纯净的丽江大雪山山脉山坡上的小村子。因交通不便,所以至今保持着纯朴的美丽!</span></p> <p class="ql-block">雪山、石头建筑、瓦猫、洛克故居、山顶书龙女湖、骑马、草原……玉湖村印象。雪嵩村在纳西语里为巫鲁肯,意思是雪山脚下,因为旁边的玉龙山而有这个汉族的名字“雪嵩村”。这个雪山脚下的小村子的西面有一泓清泉,水碧如玉,名为“玉湖”,所以村子 又得名玉湖村。(村外边有一个湖,也有人说叫龙女湖,还有一个传说)</p> <p class="ql-block">玉湖村坐落在雪山脚下,村后的雪山高大巍峨,如坚实的靠背。云<span style="font-size: 18px;">遮雾绕,又如若隐若现</span>镇守村庄勇士。</p> <p class="ql-block">家家户户屋后就是雪山</p> <p class="ql-block">石头,是村里主要的建筑材料。房屋、围墙道路、全是用石头砌筑的,有些人又说这村叫“石头村”。淳朴、古老、美丽且极具地方风情,即便不能登山,在村子里也可以眺望玉龙雪山雄伟的身姿。</p> <p class="ql-block">大部分石头是这种土黄色的。</p> <p class="ql-block">家家户户的屋顶上站着瓦猫</p> <p class="ql-block">据说瓦猫是用来避邪的。猫,灵性的动物,行动轻巧,爬高上梯,屋顶行走自如。面如虎像,用它镇宅,纳西族人大聪明了</p> <p class="ql-block">这只瓦猫戴着红领巾,不晓得是什么讲究</p> <p class="ql-block">任凭身后风云变幻,我自威然不动,镇定自若……</p> <p class="ql-block">屋檐边吊着这种木鱼。据说鱼是在水里,屋檐边吊木鱼,既是装饰又有防火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淳朴的纳西族孃孃</p> <p class="ql-block">每个小巷都是风景</p> <p class="ql-block">许多人并不知道丽江有这个美丽村庄,其实它<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早就它蜚声海外,是因为探险家</span>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洛克1922年来到此后,一见误终生,生活了27年,他受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资助,留下了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他著有《中国西南纳西古王国》、《纳西语英语百科全书》</p> <p class="ql-block">洛克在此居住二十七年,研究纳西的东巴文化,风土人情;收集植物、动物标本,指导飞虎队开辟航线……回国时艰难也将带走八万件物品(现如今应该叫国际猎头)。雪蒿村较束河古镇、丽江古城要偏远寂静,但它在世界的文明程度并不亚于其他地方。</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进,吃闭门羹!</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早晨去时还是关着门,不甘心下午出村时拐进巷子再去,在巷子口打探时遇着守院人,终于进门去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了三次,才进入这个神秘的院子,三顾“洛”舍!所以好好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洛克旧居,现有一院三房。坐西朝东的那幢楼房正是当年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中国云南探险队总部旧居,楼 上为洛克住了二十多年的起居室,均为洛克当年的遗物。坐南朝北的楼房,楼下为"洛克旧居陈列馆",陈列着洛克当年拍摄的大量历史照片,以及洛克留在丽江的一批遗物,其中毛料大衣、猎枪、牙医器具、术匠工具、铝皮例钉牛皮箱等,均为当年洛克从西方社会带来的物品。洛克是把丽江民族文化最早全面介绍给西方世界的外国学者。</p> <p class="ql-block">1922年洛克以玉湖雪嵩村为大本营,在滇西北采集数万的植物标本和大量种子,拍摄了上千幅珍贵的植物和民俗风情照片,同时翻译了上百本东巴经书,箸述了&lt;&lt;中国西南纳西 古王国&gt;&gt;、&lt;&lt;纳西语英语百科全书&gt;&gt;等巨著,从而使自己从植物学家变成人类学家。他把探险见闻和珍贵的照片源源不断寄回美国,在很有影响的&lt;&lt;国家地理杂志&gt;&gt;上发表</p> <p class="ql-block">我情愿死在这美丽的大山里,也不要在医院冰冷的床上……洛克最后在夏威夷的病床上很无奈地思念那遥不可及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洛克和纳西族探险队员</p> <p class="ql-block">从村里骑马去龙女湖。明朝时木府(丽江最大的官府)在此开挖人工湖、兴建避暑夏宫、养鹿场等,而最早生活在这里的人正是为纳西王护宫养鹿的人,为木氏先祖的发源地之一,在许多纳西民歌中也经常提到这里的玉湖和雪山鹿场。</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玉龙雪山脚下的他们保留着最原始的交通方式,骑马出行。马匹绝对是最受欢迎交通工具。骑马,驰骋在玉龙雪山脚下草地上或官道上慢行,欣赏蒙着薄纱的雪山,清澈的湖水、草原绿草百花……穿行在村中欣赏错落有致的顶着瓦猫、石头砌成的一幢纳西民居。我仿佛成了穿越古今的仙了……</p> <p class="ql-block">马背上远望白沙古城</p> <p class="ql-block">与坐骑交流很通畅</p> <p class="ql-block">巷子里随时走来牵马人。攻略:不要在刚进村的埧子里骑马,那里都是二道贩子,价格要高的多。</p> <p class="ql-block">别人说这是骡子</p> <p class="ql-block">“去你的书吧”很不引人注意,是三个因丽江中毒的文艺青年筹备三个月,在2018年国庆节开业的。</p> <p class="ql-block">你在村里走来走去很可能忽略这扇门!店里的书大部分是别人捐赠的,只借不卖!唯一售卖的一本书,书名为《草稿》!</p> <p class="ql-block">作者“见证了丽江的河水,怎么从清澈变得污脏,从汪洋变干枯,见证玉龙雪山变成玉龙石山,古城从小小变得无边无际”…… 我觉得,太阳每天升起,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每个日子都是生命中的绝版,都在不停地书写着自传体“草稿”。我觉得这个书名挺有意思的。</p> <p class="ql-block">前店后院。有着百年历史的老院子!书吧不以盈利为目的,常年招募义工吃住,只要能辅导学生学习就行,为村里的孩子提供一个看书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雪山下的老院子阳光灿烂,坐在院子里喝着普耳,晒太阳,给孩子讲故事……人生的“草稿”里又写下几行……</p> <p class="ql-block">城里到乡里,为的是烧锅做饭……</p> <p class="ql-block">没有去过仙景,觉得这里就是吧!龙女湖并不大,坐落在玉龙雪山脚下,湖边是翠绿色的草地。</p> <p class="ql-block">那山,庄重、神圣,威风……神秘</p> <p class="ql-block">那云,如纱、如梦、如幻……神奇</p> <p class="ql-block">纯朴、宁静、悠闲……那房里是否住着神仙</p> <p class="ql-block">不晓得杨过和小龙女是否在此练玉女心法?(乱七八糟的想法,如金大侠到此肯定是这么安排的)</p> <p class="ql-block">有风景的地方,肯定是有故事的。白沙细乐的由来丰富多彩的,其中一个的发源地是玉湖村的龙女湖</p> <p class="ql-block">龙女是木氏土司的女儿,作为丽江当时最大的官,人们便习惯称他女儿为“龙女”。故事的开头,土司将待嫁闺中的龙女许给了“拉卜”(宝山)一户将军的人家。后来,龙女撺掇夫君带领着军队试图抢夺父亲的兵权以此占领丽江。土司提前得知了女儿的阴谋,便派人将削成较小刀片形状的竹子插在军队的必经之路。由于路障不易察觉,军队便因此覆没。因为那支军队的名字为“崩”,人们便把那个地方称为“崩师”,后来演变成“崩始”(白沙)。</p> <p class="ql-block">而龙女被生擒,土司将她关到了一个湖中心的牢房,不给水喝,每天的食物是固定的猪油炒饭,放很多盐,别无其他。龙女便利用一头长发伸到湖里蓄水喝。但最终,她还是死去了,土司就把湖中心当做了她的墓。不久,在湖中心莫名长出了一棵柳树,人们便称之为“龙女柳”。时光流转,柳树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世界,湖也成为“龙女湖”。</p> <p class="ql-block">玉湖村,“巫鲁肯,一个环境优美、坐落在纯净的丽江大雪山山脉山坡上的一个小村子,雪山主峰扇子陡,犹如保护神似地保护着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