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灵胎(1693—1771),原名大椿,曾名大业,灵胎乃其字,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人,清代著名医学家。他出身名门望族,从小业儒通经,博学多才,兼通天文、地理、数学、水利、文词、音乐、武艺,靠刻苦自学而精通医学,尤以医学著称于世。他博极医源,精于临床,勤于著述,有《难经经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医学源流论》、《伤寒类方》、《兰台轨范》、《慎疾刍言》、《洄溪医案》等医学名著传世。徐氏精通养生之学,摄生有术,德高艺精,享年79岁。 徐灵胎——万卷古今销永夜 <br><br>徐灵胎,清代著名医学家。徐氏学医,既无家传,更无师承,全凭读书自学。其在《医学源流论》自序中说“余少时颇有志于穷经,而骨肉数人疾病连年,死亡略尽。于是博览方书,寝食俱废,如是数年……”,《慎疾刍言》序中又云“五十年中,批阅之书约千余卷,泛览之书约万余卷,每过几时,必悔从前疏漏,盖学以年进也……”徐氏读书,诚乃多矣。观其读书之法,又有批阅与泛览之别。事实上,徐灵胎的医学造诣也相当高深,其著作中的很多观点都让今人为之叹服,如“用药如用兵论”,“医非人人可学论”等等。而他的临床经验也相当丰富,曾两次应诏进京诊疾,名噪一时。徐灵胎同时而且是一个水利和音乐方面的专家,他做学问的诀窍,就是找到要学的那那一方面的所有好书,自己全部阅览熟读,然后自己总结记录学习所得,写出一本书。毫无疑问,徐氏的博览群书是中医史上难见的。从这里可以看待徐灵胎是以古代先贤经典著述为师。 徐灵胎不仅医术高明,尤为可贵者为人正直,扶危救厄,医德高尚。纵观其学术思想:<br> 一是徐灵胎生于乾隆时际,常以考据学之方法治医,并尊经崇古。注重探讨医学发展之源流,研究医学从源到流,更能从流溯源,严格医学发展脉络,反对断章取义,反对邪说。<br> 二是临证必定从实际出发,坚持审证论治。又不死守一法一方,强调同中别异,异中求同,因人而异,因时而异。<br> 三是不标新立异,只求平实。研究医学以治好疾病为前提,不炫奇立异,其治学作风朴质。<br> 四是他主张治病方法多样化,认为古时治病,采用多种治法。后世治病则以汤药为主,认为其他治法不能失传。主张病各有所宜,除汤药外,针灸、熨、贴、按摩诸法应广为采用和传承。 查询很多史料及方志无法找到任何徐灵胎有任何师承,但是笔者于2021年9月13日,随同几位徐灵胎文化传承人一同到苏州城皇山道院太乙殿、城皇山廟、洄溪草堂进香祈服后突发灵感,竟然在当今武当第十四代掌门游玄德的弟子何理真的新浪博客中找到一段关于徐灵胎武术传承的介绍:<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1c06a60100road.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黄百家弟子方家祥</a> 以下全文摘抄自于武当留存的内家拳资料。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百家《内家拳法》</h3> 瞻庐<br><br> 拳术竟称少林派,尚矣;然主动不主静,主攻不主守。习击技者,辄以外家目之。别乎外家者,有内家拳法,以静制动,以守避攻,为少林派之劲敌。龙门所谓始如处女,后如脱兔者,庶几似之。其授受源流,黄太冲所著《南雷文定》中,略涉其凡。托始于宋之张三峰。千百年来,遍传陕甘闽浙,各有师承,非其人不妄授。自余姚黄百家撰《内家拳法》一卷,稍稍揭其秘,公诸当世,于是研究其术者渐众。<br> 清乾隆时,松陵徐灵胎,笃信内家拳法,自称为百家(黄百家)私塾弟子。灵胎者,虹亭太史之孙也。权奇倜傥,喜纳交当代贤豪,随园居士屡称之。平生舞刀握□,皆能名家。而腕力尤劲,悬数百石鼓于肘,平举之,不稍挠,人皆惊其神勇。尝弃读而贾,设肆市尘间。<br> 有方家祥者,肆中学徒也。年十七八,手足轿捷,颇喜事。在灵胎所略习拳术,沾沾自得。一日,过市门,有江湖流客,以长索系铁锥,重可二三钧,抛掷簸弄不已,沿门索钱。人慑其焰,无敢忤。家祥笑睨之,伺其锥脱手,疾撮取之,若不经力者。<br> 流客色沮丧,面家祥一揖至地,曰:“某承教矣!”揖竟,匆匆挟锥去。家祥返肆中,自诩手法,夸述与侪辈。<br> 灵胎微闻之,立呼家祥前,让之曰:“孺子不足教也!毛羽未丰满,便妄向人前弄狡狯,自鸣得意。不知江湖行客,具有授受源流,挟其技走四方,抛锥索食,无敢撮之者。撮之则师若徒腐心切齿,必出死力以相仇,不泄愤不止。”家祥丧色大恐。灵胎谓:“若能撮之,若必有所备,复何恐?”<br> 家祥伏地哀吁,叩头若崩角。灵胎乃笑起之,谓道:“非旦夕可成,三百六十日中,我悉心教若。若一志于斯,目毋旁瞬,耳毋旁听,精习而熟谙之,或徼天幸,可脱于厄也。”家祥唯唯如命。灵胎有别第在邑西蠡墅镇,宅后广场可数亩,环以豫章十数株,郁郁葱葱,上干霄汉。因挈家祥至蠡市,就树下授以技。<br> 久之,术大进,能手摧巨干若枯枝。足蹴井栏,飞越数十步外。灵胎曰:“可矣,若当善藏其用,非其时,毋轻试,轻试必败。”<br> 年余,有江湖客三两辈,踵灵胎门,声言愿面主人。因令阍者入之。客状貌殊滑悍,眉宇间隐隐含复仇意。顾一见灵胎,执礼甚恭。踧踖就下坐,谓:“某等游行海内,耳居士名久矣。居士以内家拳法鸣一时,门下人材鼎盛。闻有方家祥者,年少技尤高,为同辈冠。某等碌碌,愿一望见颜色。”灵胎曰:“童子何知,偶焉见罪,不足校也。”客固请。<br> 灵胎谓:“公等远道至此,当快前愤。角技之际,脱有蹉跌,孰任其咎?”客请舆榇以决胜负,纵死无悔。曰:“谁其监者,客请载书歃血,指天日以为誓。”灵胎乃遍邀市中父老及亭长掾吏杂证之。既歃,灵胎谓客曰:“客辱临敝邑,风尘奔走殊劳苦,盍留一宿,俾少憩,诘朝相见。”客诺焉。<br> 翌日,灵胎导客至蠡市,谓家祥:“前锥客至矣,若与校技,慎之慎之!其师若兄,吾当之也。”复谓客:“家祥一孱弱儿,请若弟先相见。”即就广场树下,呼家祥出。一时村人来观者若堵立,亭长椽吏亦杂稠人中,作壁上观。<br> 前锥客即面家祥,怒发上冲,以猛力扑之,家祥惟引避,不反手。既客渐逼渐近,家祥倚树立,颜色不少变。<br> 客陡扬一拳,指家祥心窝,相距不能以寸。旁观者咸为家祥危。拳将着,家祥耸身一跃,高数丈,两手板豫章干,缩足如猱挂。客亦跃起,展一臂,将摔以下。家祥凝目下注,俟其近,遽引足向客首一拍,客下坠,脑裂浆溢。审之,气绝矣。<br><br>师若兄大愤恨,奋步齐奔树下,灵胎格之以臂,俱倒退,摇荡不定。灵胎笑言:“公等奚健忘为,前盟口血,犹未干也。”两客嗒然,置槥收其尸,遂去。家祥由是服膺师训,粥粥若无能,不复与人校力。<br> 灵胎殁,家祥束装远去,后不知所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当松溪派黄百家《内家拳法》</h3> 字里行间清晰明了透露出徐灵胎之武功高强,武德高尚,师从清代武当松溪派传承黄百家。 黄百家(1643年12月6日-1709年4月29日),乳名祝国,原名百学,字主一,号不失,又号耒史,别号黄竹农家,清初浙江余姚通德乡(今属梁辉镇)黄竹浦人。国子监生,黄宗羲第三子。<div><br></div><div>其父黄宗羲(梨洲)亦精技击,曾于明末组织武装于浙江四名山抗击清兵,并作《王征南墓志铭》记述王来咸事迹。幼承庭训,博览群籍,研习天文、历法、数学。清康熙十九年(1680),明史馆聘黄宗羲赴京与修,以年老辞,总裁徐元文遂延请黄百家及万斯同赴京入馆,以所学撰《天文志》《历志》数种。能传父学,其父晚年著述常有口授,辄执笔代书。黄宗羲撰《宋元学案》,成17卷去世,他和全祖望续成100卷。<br>好拳术,自幼师事鄞县内家拳师王来咸(王瑞伯),承其传,精通内家拳。著《内家拳法》,详细介绍王来咸拳法。又问业于梅文鼎,习推步法,有所得,撰《勾股矩测解原》。晚年得耳疾,左目损光,仍著述不辍。尚著有《明文授读》《体独私钞》《王刘异同》《夷希集》《北游纪方》等。<br></div><div><br></div><div><b>年表</b><br>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二十六日,黄百家出生于浙江余姚,父亲是黄宗羲,母亲是叶宪祖之女叶氏(字宝林)。<br>清顺治五年(1648)随舅公氏翁逸读书,同时跟随黄宗裔学经学。<br>康熙六年(1667) 二十五岁的黄百家和其父黄宗羲的弟子一同学习。<br>清康熙十四年(1675),黄宗羲作《王征南先生传》,记述王征南的拳射之术。<br>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黄百家进京参加明史的编撰。<br>康熙二十七年(1688)携书回家编写。<br>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编写完成,再次进京编写《明史·历志》,次年四月编成。因为其父年老力衰,黄百家辞职回到南方。<br>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七月初三日,黄宗羲辞世。黄百家继续编纂黄宗羲未完成的《宋元学案》。<br>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因《明史·历志》的手稿遗失,重新编写。<br>康熙四十八年(1709)三月二十日,黄百家辞世。<br></div><div><br></div><div><b></b><b>著作</b></div><div>《天文志》<br>《明史·历志》<br>《内家拳法》(根据《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编写)<br>《句股矩测解原》<br>《王刘异同》<br>《体独诗钞》<br>《明文授读》<br>《失余诗稿》<br>《学箕初稿》<br>《学箕三稿》(即《黄竹农家耳逆草》)<br></div> <p class="ql-block">父亲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黄竹浦人。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宗羲的墓前望柱有一副对联:“不事王侯,持子陵之风节;诏钞著述,同虞喜之传文”。这是黄宗羲一生人品和成就的自评。在人品上,黄宗羲自比严子陵,在成就上,黄宗羲自比虞喜。黄宗羲的友人姜希辙就称赞他:“余友黄梨洲先生,所谓通天地人之儒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宗羲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经世致用”,他18岁的时候,父亲黄尊素的门人徐石麟对他说:“学不可杂,杂则无成,无亦将兵农礼乐以至天时地利人情物理,凡可佑庙谟裨掌故者,随其性之所近,并当一路,以为用世张本。”兵、农、天时、地理和物理等都属于“经世致用”的学问,年轻时的黄宗羲花了十年时间钻研科学,到了“痴绝”的地步。他在《明夷待访录》中对国家取士制度表达自己的观点:“绝学者,如历算、乐律、测望、占候、火器、水利之类是也。郡县上之于朝,政府考其果有发明,使之待诏,否则罢归。”在明清的时代,学子们读八股考科举,死气沉沉,万马齐喑,而且科学技术被当作“奇技淫巧”,不屑一顾,更有甚者加以冷嘲热讽。黄宗羲是希望有人学科学知识,并实用于国民生计,而且希望朝廷重视提拔这些有“绝学”的人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宗羲一生于学问用力甚勤,著述亦极丰富。编选者不计,仅著述就有100多种、300多卷,字数在300万字以上,涉猎哲学、经学、史学、文字学、天文学、物理学、历法、数学、文学及艺术众多学科。黄宗羲的科学著作,据统计共22种,其中历学11种,地理学5种,算学5种,乐律学1种,可惜的是,这些著作在全祖望的时代大都已经佚失了。</p> 黄百家当年和徐灵胎的爷爷徐釚是康熙年间一起修明史的同僚,关系非常好,当时修明史的都是江浙一代前朝遗老,其后以黄宗羲家族为首,在吴江和余姚一代创办私塾教育后代子孙准备反清复明大业,徐灵胎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度过了他的童年私塾生活,深受前朝遗老黄宗羲思想启蒙,后来也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明朝遗老留下来的经典著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当宫风水太湖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于苏州虎丘小武当</h3> 恩师徐亚珍生前到过苏州太湖桃花岛小武当,对岛上道教圣地武当宫情有独钟,当她看到武当宫钟楼边上的栖鹤亭时不由自主的讲起了她爷爷留下的话。 <p class="ql-block">徐亚珍先师说年轻时听祖父提起过徐灵胎和武当山很有渊源,徐灵胎曾经在武当山有过一段奇缘,和武当山道教、道医有不解之缘,洄溪道人有神秘的道医师父未曾公诸于众。在二十岁到三十岁左右这段时间,因家中兄弟多病,遍访民间道医仙家高人求医问道,家中时常不见其踪影。灵胎年轻时曾遇武当高人学习武艺,修炼武功,能举三百斤巨石,熟练地掌握了闪打母子及枪棍技击之法。自此,徐灵胎体健矫捷,声音洪亮,精力充沛,恍如换了一个人儿似的。</p><p class="ql-block">恩师徐亚珍当时和岛主樊理光一见如故,并收岛主为弟子,择日举行收徒仪式,传授徐氏医学,并在太湖桃花岛武当宫内设立太一堂,开枝散叶。传承徐灵胎医学、武学、音乐、黄老学说、道教等国学经典。</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松溪一脉传承图</h3> <p class="ql-block">徐灵胎年轻时由于受到爷爷徐釚影响,好游历山水,与江湖名流雅士相题咏,有人见其经常乘着船到太湖考察水利,游遍太湖四十八仙岛,七十二峰,一日在太湖桃花岛偶遇一对白鹤觅食,徐灵胎找来鱼虾经常喂养,白鹤通灵认其为主,终日不离其左右,伴其一生。如今岛上栖鹤亭就是纪念洄溪道人的双鹤栖息之所。这对仙鹤其实就是仙师吕纯阳的升仙坐骑。</p> <p class="ql-block">笔者按照当时形式分析,由于徐家历代在朝为官,徐灵胎又多次进京给皇帝看病,为防小人加害,故隐去有反清复明嫌疑的师父黄百家这一段至关重要的武当道教武术和医学的传承经历。</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当玄武派内家拳宗第十四代掌门人游玄德</h3> <p class="ql-block">1988年,武当玄武派内家拳宗第十四代掌门人、武当山太和宫住持游玄德从《梧桐山集》、《神仙诗集》等古籍中获悉,祖师张三丰当年曾在太湖洞庭山云游也在桃花岛留下了足迹。</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玄德宗师在武当宫最高处钟楼撞钟祈福</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樊理光师兄武当宫玄帝殿玄武真君进香祈福,游玄德主持轨仪</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湖小武当全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