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秋节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中秋节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最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就演变成为中秋节。除了已经成为中秋节代表的月饼,赏月、玩花灯、饮桂花酒、猜灯谜……中秋节的这些民俗习惯,也是流传千年,经久不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赏月</p> <p class="ql-block"> “月是中秋明”,都说中秋的月亮最大、最明亮。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每逢此时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历代著名诗人都留下了不少咏月的经典诗词,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呢?而一些与赏月相关的神话传说,也久久地流传下来。大家都听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后羿射日之后,娶了一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有一天嫦娥被逢蒙所逼,吃下了西王母赐给后羿的不死仙药,随即飞上了天空。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此后中秋节赏月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当然神话归神话,无论其真实与否,都代表着人们心中一个美好的寄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吃月饼</p> <p class="ql-block">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一边欣赏皎洁明月,一边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饼,那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当时只是作为一种点心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玩花灯</p> <p class="ql-block">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不像元宵节那种大型的灯会,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各种各式的彩灯如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成为中秋夜游难忘的景色,置身其中,更有过节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饮桂花酒</p> <p class="ql-block"> 金秋八月,正是酿造桂花酒的大好时候。桂花亦象征着富贵吉祥、子孙昌盛,饮一杯桂花蜜酒,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不觉地联想到“吴刚折桂”的神话故事,阖家欢乐,甜甜蜜蜜,不知不觉就成为了中秋节的习俗之一。</p> <p class="ql-block">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常堡乡政府全体党政班子成员及干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营造祥和、欢乐、喜庆的节日文化氛围,倡导大家文明过中秋,节俭过中秋,千里婵娟,阖家团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常市常堡乡人民政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