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共享共建优质教学资源,促进集优化发展。9月16日,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孔瑞和初中部教研员带领市里九大学科优秀教师来农安送课。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学校长毕业学陪同。</p> <p class="ql-block"> 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语文教研员潘丽老师带领赫行实验学校孙影、郑权、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学校赵一麟,到农安三中送课。</p><p class="ql-block"> 赵一麟授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赵老师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文本细读,赏析母亲的形象,让学生体味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愧疚之情;二是体会“好好儿活”对儿子的影响,以及儿子是如何做到好好活的。平静的叙述中总是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赵一麟老师让学生寻找蕴含深厚的亲情的细节。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规律是由浅入深,所以赵老师做出示范,引导学生理解看似平常的词汇背后蕴含的深情。学生在真情实感自然流露的同时,不仅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文道也得到了统一,把学生引向了更丰富、更广阔的思考天地。</p><p class="ql-block"> 郑权老师授课的内容是九年级上册《周总理,你在哪里》,郑老师主要采用朗读法、赏析法组织教学,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对可亲可敬的周总理油然而生敬佩。郑权老师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环节:根据课文反复呼告的句式,表达出对刚刚去世的袁隆平爷爷的思念。学生们写好后互诵互评,时有精彩金句出现。</p><p class="ql-block"> 潘丽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中肯地点评,并对如何上好语文课给出了八条建议:</p><p class="ql-block"> 1.语文课堂应关注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 2.教学情境代入感要强。</p><p class="ql-block"> 3.重视文本细读,捕捉字里行间蕴含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4.重视朗读指导,教师的范读不可替代。</p><p class="ql-block"> 5.灵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与课堂要高度契合。</p><p class="ql-block"> 6.建议师生写同题作文。</p><p class="ql-block"> 7.精心设计作业与问题。</p><p class="ql-block"> 8.有支架式教学意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教研员钟红老师带领长春市52中赫行学校的张承芳和代丹老师一行,送教下乡至农安五中。</p><p class="ql-block"> 张承芳讲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启发、探索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创设出问题情境,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提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和策略,并通过观察、独立思考、讨论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在启发性数学学习中,知识不再是被学生被动接受的,而是学生自身积极地、主动地去探求获取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发现者、研究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p><p class="ql-block"> 代丹老师授课内容是九年级数学《成比例线段》,创设情景:我国获得第一块奥运金牌是哪名运动员?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然后大屏幕展示运动员的大小不同的获奖图片,让学生找到它们的不同。学生发现金牌形状相同,但是大小不同。出示课件,在网格中画出几条线段,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各线段长度,然后再求出两两线段的比值,发现比值相同,从而得出成比例线段的概念。概念的引出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张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将等积式变为比例式,主要由学生亲自板演,一气呵成,无缝对接。代丹老师亲和的笑容,学生的聚精会神,让这节课大放异彩。</p><p class="ql-block"> 最后的交流研讨阶段,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教研员钟红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全面的总结,引入小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概念。钟红强调:教师一定要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思路,代数部分主要是定义--分类--运算的研究套路,学生要经历运算法则探究的过程;几何部分主要是概念--画法--性质--判定的研究套路。整体设计框架出来,学生学习的框架也会随之产生。</p> <p class="ql-block"> 英语教研员杨爽带领赫行中学郑海彤、陆远宽两位老师到农安四中送课。农安四中领导班子成员在毕猛校长的总指挥下,对送教活动的场地以及各项流程做出了细心安排。早上7:00开始,来自全县各校的老师们陆续抵达听课现场。</p><p class="ql-block"> 陆远宽老师展示的是写作课。其实对于很多英语教师而言,写作教学一直是比较困惑的板块。陆老师的教学设计,为大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本节课的课堂目标极其明确,中心也十分突出,选材贴近学生生活,以当下大热的“双减政策”作为切入主题,并与后面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让学生小组学习、自主研讨,通过说写结合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为后续写作的开展做足了准备,让本节课收获了超出预期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郑海彤老师呈现的听说课堂,一步步的精彩展示明确了口语教学的方向,让大家受益匪浅。英语听说在中考中的重要性,已经无需多言。郑老师的全英授课方式让大家耳目一新——流利的口语、亲切的教态、轻松的互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运用娴熟,让鲜活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作为教学工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还有自然的教学过渡,也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为上好一节优秀的听说课,打开了全新的思路。</p><p class="ql-block"> 听过两位老师的示范课后,教研员杨爽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中肯地点评,并针对写作课、中考题型以及教学方法尤其是口语教学方面,给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她说“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有明确的输出目标也就是项目式学习的思路去上这节课,才能把课教好。”,这句话让大家明白要以学生实际出发,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语言的学习,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伪课堂,“知识不只是知识,要把它变成能力再变成素养。”,这才是我们的终极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 物理教研员朱宝环老师带领长春南湖实验中学暴欣老师、长春市108中学郝坤老师、长春市赫行实验校罗娜老师、王大彬老师,在农安县进修学校教研员李天庆老师的陪同下,来到农安四中进行优质课送教活动,全县各初中物理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相聚名师课堂,目睹名师风采!</p><p class="ql-block"> 暴欣老师的《串联和并联》一课,用自制的实验教具导入,向学生们抛出问题,新颖有趣,瞬间吸引学生注意力,轻松将学生带入课堂。她心中有课标,眼中有学生,将知识问题化,兼顾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体现物理学科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勤于思考、善于表达等能力。</p><p class="ql-block"> 郝坤老师的《声音的特性》示范课,深挖教材、讲解细致、教法独到。考虑到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学科,缺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将教材顺序调换,知识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充分利用实验素材,对各个知识点的讲述中利用教师演示,并借助音频、视频等信息技术对教学环节进行优化,整节课过度自然,环环相扣。学生自制小乐器更是将课堂推入高潮!</p><p class="ql-block"> 两节示范课后,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初中部副主任、教研员朱宝环老师主持大家交流、研讨。两位执教老师谈个人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同参与活动的教师分享教学心得。</p><p class="ql-block"> 长春市赫行实验校罗娜老师进行评课。罗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做出了较高的评价,设计新颖,别致有趣,灵动活泼,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p><p class="ql-block"> 长春市赫行实验校王大彬老师浅析中考物理试题,其中包括中考知识点分配比例的变化、中考典型试题分析等。意在强调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促使教学回归教材,注重创设物理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p><p class="ql-block"> 随后,朱宝环老师对物理教学中的“学”、“教”、“考”,以及新课标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她强调教师要转变理念,不要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要仔细研磨教学设计,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要注重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同时要以课标为目标,以教材为第一核心资源,将课后练习渗透到教学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化学教研员刘来全带领长春市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学校郭春、栾思远、王磊老师,到农安一中送课。 </p><p class="ql-block"> 栾思远老师让学生思考设计自己设计出实验的制取装置和发生装置。</p><p class="ql-block"> 王磊老师从生活中的情景入手导入新课,让我们觉得耳目一新,值得借鉴。</p><p class="ql-block"> 刘来全老师做了专题辅导,他说现在老师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课程理念问题,新课改之后,要把化学学科定位在是为学生的素养做服务的。所以为什么现在中考不强调酸碱盐,因为那是知识定位,现在的教育是培养素养,化学学科科仅仅是整个一个大的科学素养的一部分,我们只要做到贡献出我们化学学科应该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的有价值、有意义的这部分素养的构成就可以了。所以新课标中只有一个主题强调知识,基本每一个主题都要强调思维方法。</p> <p class="ql-block"> 初中生物教研员黄桂秋带领长春市净月实验中学张志颖、东北师范大学附中盛瑞雪两位教师到农安三中,带来两节观摩示范课。</p><p class="ql-block"> 盛瑞雪的示范课是七上《练习使用显微镜 》。盛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让每个学生动手操作使用显微镜并加以指导,以此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实验操作技能。</p><p class="ql-block"> 张志颖老师示范课是八年级上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张老师以直观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中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主线,由浅入深,层层突破重点难点,利用事例分析,构建核心概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p><p class="ql-block"> 交流研讨后,张志颖老师和盛瑞雪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课堂实践、教学反思进行了交流。生物教研员黄桂秋老师进行了细致的点评:课堂中要体现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注重知识前后联系。教师应站在立德树人的角度,重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全方面的培养,同时强调了教师应注重探究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度学习、主动获取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黄老师对中考复习策略进行了指导,指出中考会逐年增加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基础、注重实验探究,并鼓励全体生物教师,希望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提升自身业务能力。</p> <p class="ql-block"> 长春市道法学科教研员刘晓杰带领八十七中学邓大勇、吉大附中霍虹老师一行四人到农安一中送课。</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示范课是由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邓大勇老师带来的《认识自己》。邓老师教态自然、亲切和蔼,让人如沐春风,她以一个哲理故事导入情景,层层深入,通过对学生的启发性引导,在短时间内就和学生达成了默契,迅速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与欢迎,整节课邓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调整教材,引领学生自评、互评,巧妙地加入班主任评价,语言干练、鞭辟入里、深入浅出,使学生从不同方面、利用不同途径认识自己、发展自己。</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示范课是吉大附中霍虹老师带来的《夯实法治基础》。霍老师教态严谨、落落大方,课堂紧密结合时事,以“南京毛老太事件”为切入点,持续关注、巧妙设问、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把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课堂上从衣食住行、到社会矛盾;从视频到时间轴,霍老师层层递进讲解法治的的意义、要求及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和总目标,整节课依托教材又不脱离生活,让一节严肃的的政治理论课充满了生活信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植了法治观念、播种了法治信仰,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度过了收获满满的45分钟。</p><p class="ql-block"> 长春市道法教研员刘晓杰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课堂环节设置节奏紧凑、内容丰富、情感丰沛,照顾到了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捕捉到了每一个课堂的细节,尤其是教学目标的设置恰当、合理,真实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p><p class="ql-block"> 最后的答疑环节,教师们聚焦中考题型走向和分析原因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刘晓杰一一作答,并对大家一致关心的分析类题型进行了精辟透彻的分析讲解,并举一反三,让全体参会教师明确了分析方法、清晰了答题方式,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长春市初中历史学科教研员李丹,带领长春市赫行实验学校刘馨蕾,长春市吉大力旺实验中学赵宇濛,来农安一中送课。</p><p class="ql-block"> 长春市赫行中学的刘馨蕾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的教学展示。 刘老师以妇好这一历史人物为主要线索,以“寻器——溯源——传承”为授课主线,向老师们展示了“情境——探究——感悟”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刘老师在本节课中,创设了“寻器”与“溯源”两大情境。刘老师先是运用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鼎”,激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好奇,又顺着学生的好奇心,讲解了我国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以及青铜器的铸造方式。 在“溯源”情境中,刘老师准备了一篇妇好生活记事,让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朗读妇好一天的生活,由妇好一天的生活记事概括出甲骨文的记述内容,而后又通过举例的方式向学生们讲解了甲骨文的造字方法。</p><p class="ql-block"> 赵宇濛进行了《世界宝藏——跟随文物走近世界文明史》一课的教学展示。她先是以古埃及燧石镰刀和古埃及墓室壁画为例,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文物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幽默、开朗的教学风格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们乐在其中,争先发言,课堂探究气氛浓厚。</p><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展示课过后,市教研员李丹老师对两位教师的展示课进行了简短的评析。李丹老师结合长春市2021年历史学科中考总成绩及农安县2021年历史学科中考总成绩的大数据,为与会教师做了2021年长春市历史学科中考试卷的简单分析:农安县初中学生在作答历史试卷时,失分率较高的是主观题。这说明农安县的学生历史学科的高阶能力需要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史料、理解史料、分析概论史料的练习,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并强调:就历史学科而言,城乡教育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市基础教育中心一直关心这个问题,并一直为缩小教育差距而努力,期望我们县、市教师一起努力,共同推进历史学科的教学创新。 </p> <p class="ql-block"> 初中部地理教研员刘学江带领长春十一高西营城学校教师满立侠、长春南湖实验中学教师吴斌来到农安五中送课。 </p><p class="ql-block"> 满立侠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地球的公转》一课。满老师从地球公转特征入手,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地球的昼夜变化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得清晰明了,将问题巧妙设置在学案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在探索中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吴斌老师带来了《三峡工程的诞生与使命》一课。吴斌老师幽默风趣,极具亲和力,她从长江概况讲起,由发电、航运到防洪,将三峡工程涉及的种种问题娓娓道来。针对学生记忆长江支流名称有困难的情况,她巧用顺口溜,以生动语言带动学生记忆,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最后,地理教研员刘学江老师进行问题答疑并提出建议:</p><p class="ql-block"> 1.在课堂上要将课件使用与书本相结合,锻炼学生识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图的水平,做到“图与题对应,用图得答案”。</p><p class="ql-block"> 2.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构建高效课堂。</p><p class="ql-block"> 3.以生活为点切入课堂教学,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p><p class="ql-block"> 4.“规”与“训”必不可少。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答题习惯,注重规范化,学生答题速度需要加以训练,不但要准,更要快。</p><p class="ql-block"> 5.整理复习题库,优化复习模式。</p> <p class="ql-block"> 孔瑞主任从教学管理的视角,对教研工作提出以下三点建议:</p><p class="ql-block"> 1.教学目标 </p><p class="ql-block"> 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老师的教学目标要一致。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基于学科的大目标,学科,学年,单元,课时的目标要层层递进,但最后都是为大目标服务的,所以要考虑学科大概念,鼓励老师在教之前要对教材所有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行必要的整合。</p><p class="ql-block"> 2.教学活动</p><p class="ql-block">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脱离目标来进行教学,参加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教师是教,但怎么教是关键,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导还是灌,教学活动的另一个主体是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记还是思,是我们要思考的。</p><p class="ql-block"> 3.教学效果的达成</p><p class="ql-block"> 教学效果的达成就是解题,但是题的概念,一个是学科问题,一个是生活问题,解题可以是学科问题,但是当我们把它嵌入到一定的情景中去,就变成了生活问题,所以教学效果的达成,就是看能不能解决生活问题和解决学科问题,这两节课在学科问题解决的很好,可能生活问题就留到以后的课堂中解决。</p><p class="ql-block"> 所以目标设置是否合理,教学活动是导还是灌,学生活动是记还是思,教学效果的达成是不是能解题,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是评价一节课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 此次送课活动,不仅实现了市、县、乡三级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也为农安教师搭建了一个观摩、学习、提高的平台,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实效性课堂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将助力农安教育在务实、本真的路上走得稳健,走得踏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