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马牧池

宝玉(16279579)

<h1><b>去年初冬,天渐寒,我们一伙人的心里却感觉暖洋洋的。六七十年代,曾经先后在马牧池公社生活、成长的16名发小,相聚在汉街上的聚福园内。虽说都已是退休之人,大家却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少年时代,焕发了青春似的。为多啦啦呱,我们相约11点就集合。餐桌上泡上热茶,摆上瓜子水果,每当一人进门后,大家都热情握手,甚至于彼此拥抱。其中有的已经许久未曾谋面啦,但端详一番后,大家依然会准确地叫岀她的名字来。我们都居住在一个县城里,大多数人平常有来往,个人的情况也都了解,只是没有聚得这么齐。很快,屋里已经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甚至于相互离远了,你都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最后进门的是隋庆芝,已三十多年我们未曾相见,但依稀还记得她年轻时的模样。她因身体不适,刚刚打完吊瓶,还是坚持赶了过来。用她开玩笑的话说:因为要聚会,激动地这两天血压升高啦。你别说,在场的每个人的心跳,真得都有点儿加快哟。</b></h1><h1><br></h1><h1><b>有人说,虽然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充满了平常琐事,但如果我们用心去拥抱生活里那感动的瞬间,还是有值得你珍藏的小确幸。今天便是!</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四十年后再聚首。</b></h1>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汉街上的聚福园是群里人开的——今后就是我们聚会的家。</b></h1> <h1><b>我们这次聚会的缘由,还要从一个月前说起。当时,家在临沂的王朝霞来电想过去看望秦光辉,说已几年未见面了。中午,我们常联系的七八个马牧池人,相聚在小胡同饭店。席间互留微信后,想时尚一把,成立个群,以便于联系、交流。大伙儿不约而同地把这事托付给秦光辉操办。晚上,秦老兄回话:我一个下午一直在想,为什么大家离开马牧池多年了,相聚时仍对那段美好时光念念不忘?是我们天真无邪的童年、少年真情!当年,由于工作需要,父辈们把我们从五湖四海带到了一起,他们成为了同事,也使我们有缘在童年相识相知,共同玩耍,一起上学,渡过了一生中难忘的时光。我们亲密无间的友谊源于马牧池,所以,我起个群名叫做“情系马牧池”吧。也愿我们幼时的真情,通过这个群而薪火相传,绵延不断。自此,情系马牧池又陆续增添了一些群友,大家有了组织,找到了娘家,拥有了平台,相互联系、交流,好不开心、热闹。于是,也就促成了今日的大聚会。</b></h1><p class="ql-block"><br></p><h1><b>说起秦光辉,是我们这伙人一直敬重的兄长。他幼时随父母在武汉部队生活时,因为一次意外造成了腿脚终生残疾,行走不便。我们印象中,其父转业到马牧池担任区长,我们相识后,他比我们同龄人所经受的磨难更大,无法用言语叙说。但是,他始终活泼开朗、乐观向上,那时,我们几乎天天在一起玩闹。成年参加工作到卫生系统后,他先干会计,后又学习牙科,并逐渐技艺精湛娴熟,成为远近闻名的牙医。更难能可贵的是,大半生中,无论道路多么不平,命运如何坎坷,他始终保持了一种阳光自信的心态,坦然自若面对人生的苦难,过着充实、快乐的生活。我们这代人未受过良好的教育,先天不足,营养不良,他却天资聪颖,自学成才,做什么精通什么,干岀了我们健全人都难以企及的一番事业。他为人善良正直,爱好广泛,喜读书擅音乐,会拉二胡、吹口琴等,还能在股市里玩上一把……始终自强不息,乐观向前。</b></h1><h1><br></h1><h1><b>电影《芳华》热播时,他的一曲绒花,唱得情真意切,圆润通透,在微信上让我们一饱耳福,并受到了其他朋友的一致称赞。今天席间,在我们的一致要求下,他又一展歌喉,打开手机伴奏,唱岀了大家的共同心声:《当你老了》。饱含深情的歌声响起后,引起了大家共鸣:</b></h1><h1><b> 当你老了</b></h1><h1><b> &nbsp;头发白了</b></h1><h1><b> 睡意昏沉</b></h1><h1><b> ……</b></h1><h1><b>大伙儿由洗耳恭听到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继而开始随声合唱,一起沉浸在了美妙旋律和共同意境之中。</b></h1><h1><b> 多少人曾爱你</b></h1><h1><b> 青春欢畅的时辰 &nbsp;</b></h1><h1><b> 爱慕你的美丽</b></h1><h1><b> 假意或真心</b></h1><h1><b> 只有一个人还爱你</b></h1><h1><b> 虔诚的灵魂</b></h1><h1><b> 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nbsp;</b></h1><h1><b> ……</b></h1><h1><b> 这就是我心里的歌</b></h1><h1><b> 当我老了</b></h1><h1><b> 我真希望</b></h1><h1><b> 这首歌是唱给你的</b></h1><h1><b>沉默片刻,大家响起发自内心地热烈掌声。往事如过眼烟云,人生如南柯一梦。我们这些五零六零后的平凡人,历尽世事沧桑,阅尽人间浮华,已步入人生的晚年。多少喜怒哀乐,多少起伏跌宕,都已随风而逝。告别所有的苦难,静享生命的宁静,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唯愿亲情与友情陪伴余生。</b></h1>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我们的群主秦光辉</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深情演唱《当你老了》</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欢 聚 一 堂</b></h1> <h1><b>虽然是第一次大聚会,毕竟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们,所以,大伙儿很快就无拘无束聊了起来。但是,举杯前,我们还是郑重其事地来了一个序曲。说了说组成这个群的情况,大伙儿鼓掌一致通过秦光辉为群主,相对年轻的王洪得老弟为秘书长,有事时多跑腿张罗。</b></h1><h1><b>然后,秦老兄走马上任,虽然无权无利无待遇,既然是个组织,他也要尽职尽责。没有客套,不用虚情,他热情洋溢的说了说组建这个群的本意和期盼,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讲一讲心里话。然后,大伙儿举杯相庆,开怀畅饮,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和人生感慨。</b></h1><p class="ql-block"><br></p><h1><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四十多年前,在坐的曾一起坐在南庙小学的课桌前;也曾结伴到东山摘松球,共同背着筺去坡里拾柴禾;也曾在北门外滚铁圈、踢毽子,玩得昏天地暗。而父辈们,除了工作上是相互关心支持的同事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地单纯友好,有时会在彼此的陋室里,相对着喝上两盅用地瓜干换来的烧酒,下酒菜往往是一盘芹菜炒肉加咸菜,如果再花五毛钱买来一份冷狗肉,那就很奢侈了。我们小孩子们最馋的是逢集大街上的汤锅,一分钱一个的萝卜丸子,放上点芫荽倒上醋,滚开的汤随便加,喝进去两碗,心里那个美啊!</b></h1><p class="ql-block"><br></p><h1><b>人生百转千回,我们都被命运推搡着前行。我们长大后,有的十五六岁就离家入厂,连高中也没有上。像我上了高中也没有别的岀路,当兵不准去,上大学更不合格,只有上山下乡一条路。待到恢复高考时,我们这茬人先天不足,已错失机遇。所以,我们环视一圈,在马牧池公社长大的这一批所谓的干部子女,竟无一人受过高等教育,唯有一声叹息!当然,比较我们同龄的农村小伙伴们,我们又是何其幸运。喝大米稀饭,吃大白馒馒,我们这些吃国库粮的,曾令周围百姓家的孩子们羡慕嫉妒馋。更为庆幸的是生在太平盛世,我们一生衣食无忧,未遇大灾大难,老来知足常乐,还能与发小们欢聚一堂,非常值得珍惜。</b></h1><p class="ql-block"><br></p><h1><b>吾辈正如三毛所言:我们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想想我们的父辈,辛苦操劳一生,如今仍然在世的已所剩无几;同辈人中,也已走了不少。感慨岁月磨灭了青春,消弥了热情,恍惚了记忆,四十多年以后,大伙儿还能聚在一起,听着优美的旋律来回忆曾经的马牧池童年故事,是何其幸福的事情。时光不紧不慢,岁月不慌不忙,谁也左右不了。老来的日子依旧美好,生活如意美妙。大家都期望,以后真得老得走不动了,还能拿着手机,相互阅读着情系马牧池的友谊。</b></h1>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我也说几句心里话</b></h1> <h1><b>大家你言我语,气氛热烈,叙说着当年十几家子住在老油坊大院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时,都没有院墙,可以说是亲如一家。我家自1963年从青岛来沂南,在公社大院里住过一段时间,因办公住房紧张,就又租住到北村一户民房内。那时没有别的娱乐活动,我们这些顽童几乎天天泡在一起玩。直到以后公社搬到红卫村后,我们与隋庆芝等人家都紧挨着门,连隔墙也没有。她的父亲隋叔叔,兢兢业业一辈子,一直在公社里从事文书工作,百姓们妇儒皆知,都称呼他隋文书。老人家已去世多年,其音容笑貌,至今仿佛还在眼前。记得隋庆芝上小学时就是班里的文艺委员,唱歌时都是她打拍子指挥。事隔几十年,大家还是想再听听她的歌喉,一首《大海啊 故乡》,又把我们带回了第二故乡马牧池。</b></h1><h1><b>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b></h1><h1><b> 大海就是我故乡</b></h1><h1><b> ……</b></h1><h1><b> 大海啊故乡</b></h1><h1><b> 我的故乡</b></h1><h1><b>而马牧池,真的就是大伙儿的第二故乡,我们家在这里生活了整整二十年。这片当年偏僻贫瘠的土地,如今已是闻名遐迩,因为是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老家,以及红色影视基地的存在而名声大震。</b></h1>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隋庆芝与我大妺妺等演唱《大海啊 故乡》</b></h1>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喜 笑 颜 开</b></h1> <h1><b>时光如流水般逝去。芳华易逝,岁月不饶人,青春,是一件太过仓促的事。仔细端详大家,每个人少年时的模样还在。人逢喜事精神爽,大伙儿眉飞色舞,心情舒畅,都感觉有啦不完的呱。不知不觉已近三时,有的人,上有老下有小,虽然自个儿也已经老了,却承上启下,还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家庭责任和义务。韩起凤家的韩叔叔,在县医院住院已近一年,她今天抽空来参与聚会,需要尽快赶回去。而刘克元三弟,这些年也承担着伺候老父亲的重任,还有幼小的外孙女需要照看,他不得不从企业里主动辞职内退,平常不能在外耽误时间太久。两个人匆匆告别,连主食也没有顾得上吃,与我们互道珍重,便急忙离去啦。</b></h1>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右一为刘克元。我八十年代初在晶体管厂工作时,我俩同在供销科,共住一个宿舍。</b></h1>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说不够的话 叙不完的情</b></h1> <h1><b>其实,这些年来,我们一直不曾忘记马牧池那淳朴的民风,善良的人们,那里不是故乡胜似故乡,是我们这代人的根,因为那里有我们一颗少年的心,以往的欢笑依然在梦中,当年的面容始终在记忆里。我们家人时常会去走一走,看一看。特别是与我们的老房东隋学成家,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就在前些日子,我们姊妹仨再次旧地重游,去探望隋学成的老伴,并给她送去些棉被、褥子等御寒物品。独居在供销社路北老年房里的大婶子(我们从小如此称呼她),空心砖垒起来的房子显得清冷,生的炉子因为是劣质煤炭,气味有点呛人。但她看上去身体健康,心情也不错。说是现在粮食足够吃的,地上那一堆白菜萝卜南瓜,都是儿子家送来的,一冬也吃不了。另外,每个月还发一百多块钱的孝心养老金,你说这日子过的,人得知足啊!</b></h1><h1><b> 我们坐了半个来小时,知足这个词,大婶子反复说了好几遍。其实,在我的感觉里,改革开放几十年过去啦,温饱基本都解决了,但城乡的精神、物质生活差距,依然非常大。像上一次来看望大婶子时,年轻的女外甥跟着来后,感触良久。在她们那一代人眼里,这里简直就是陌生的另一个天地。大婶子则活得简单知足,而这正是普通百姓生活最本真的状态。在她们眼里,日子没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罢了。我走岀大婶子家门后,老半天喉咙里还感觉不舒服,也许,我早已习惯了城里的暖气,她则对那有害煤气有耐受性。</b></h1><p class="ql-block"><br></p><h1><b>岀门后我举目四望,山河依旧,却已物是人非。那条当年跑大货车的老街,变得十分逼仄;东山近在眼前,我这四十多年前摘松球的少年郎已届花甲;山上的松柏无言,还是那般模样,一点也没长高长大,而我这归来的游子,则是满面沧桑;卧牛山已被开采炸掉一半牛头,惨遭毁容;山下我们的母校,也已破烂不堪,人去屋空,搬迁到乡镇驻地红卫村去啦。</b></h1><h1><b>唯有对面的供销社旧址,这两年在省委组织部扶贫工作组的帮扶下,终于旧貌换新颜,不仅盖起了气派的超市,还成为了村两委办公室和漂亮的幼儿园。这里,已是马牧池的门面。</b></h1>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我们当中的王洪得老弟,如今是马牧池供销社主任,可谓是子承父业。他父母当年就曾在供销社工作多年。</b></h1>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七八十年代破旧不堪的供销社大院,如今在省委组织部扶贫组的帮助下,已模样大变。后面的卧牛山下,即是我们的母校——沂南十一中。</b></h1> <h1><b>尽管人生如浮萍,但在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的几十年光阴里,我们所有的相逢都是一段恰如心意的缘分,缘深缘浅,时光长短,也只在来往之间。</b></h1><p class="ql-block"><br></p><h1><b>没有不散的宴。 时至三时多,大家话犹未尽,但有的还要赶回临沂去,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相互告别。大伙儿一致约定: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将再聚首,故地重游,组团到马牧池去,走一走当年放露天电影的北门外,看一看曾经紧挨着门住的老油坊,怀旧一番我们少年时代的情与景。</b></h1><h1><b>聚会结束后的当晚,因故未能参加的郑希河,看到群里晒岀的照片和视频后,有感而发:</b></h1><h1><br></h1><h1><b> 马牧池情怀</b></h1><h1><b>东山王山卧牛山 横河汶河小清河</b></h1><h1><b>追逐嬉闹去学堂 南庙小学书声朗</b></h1><h1><br></h1><h1><b>红嫂故乡马牧池 青山绿水育我长&nbsp;</b></h1><h1><b>跳绳跳方玩石子 打牌下棋捉迷藏</b></h1><h1><br></h1><h1><b>耳顺回首童年事 儿时情感深又长</b></h1><h1><b>相遇是缘逢盛世 微信传情送吉祥</b></h1><h1><br></h1><h1><b> 这正是我们共同的心声吧!</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