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贺王伟博士</b></h3> <h5></h5><h3>随着厦门新冠疫情反弹,部分小区或街道服从上级部门指示进入封闭或者半封闭管理状态,一些居家隔离的心血管病人包括住院的患者如何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心理及情绪疏导呢?<br><br></h3><h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贺王伟博士介绍: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由于长期不适或者服药容易伴随一定的心理情绪障碍,常见的包括睡眠障碍、焦虑紧张、疲乏无力、厌食甚至抑郁等,这些不良的情绪如果管控不当容易加重疾病甚至诱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因此这些“烦心事”还需要科学来对待。<br><br></h3><h3>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闷、心慌、气短。如果这些症状在睡眠不佳或心情郁闷时反复出现,在转移注意力时消失,尤其是在活动或叹气后反而缓解,那极有可能这些症状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导致的。这种情况下不应当频繁的含服“救心丹、保心丸、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而应当适当调整情绪、改善睡眠,往往会事半功倍。</h3> <br>在疫情防控隔离期间,我们可能会因此不能自由进出小区,生活的空间会比平常显著缩小,活动量也因此显著下降,会一定程度打乱我们生活的节奏。但是,隔离不表示我们与外界的沟通就阻断了。<br><br>建议患者朋友每天主动与1-2个亲朋通过电话或者微信聊聊天,也可以是多年未见的老友、同事、同学,给他们报报平安,也给他们一个小小的惊喜。趁这段难忘的“慢时光”一起共叙下友谊、回忆下过往,这样不仅联络了感情,又愉悦了心情,何乐而不为呢?<br><br>平常因为家务和工作的繁忙,也可以趁这段时间翻翻老照片,听听老歌,把一些经典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找出来“追一追”,只要不久坐不动,不夜以继日,不影响正常的作息,都是非常不错值得去做的事情。 隔离期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仍然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有研究表明在运动时大脑会分泌内啡肽,这种激素会让我们感到快乐。居家隔离期间运动看似不易做到,实际上一个人也可以在家里“自嗨”,比如可以打太极,K歌,跳“广场舞”。抖音上有各种各样教人跳舞的视频,既唯美,又有趣,相信总能找到您喜欢的!有条件的话在跑步机或家里快走20-30分钟出出汗是最好不过。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控制体重、血脂、血压和血糖,不仅提高我们的心肺功能,还有助于我们晚上睡个好觉。 <br><h3>除了保持乐观的情绪,充分的睡眠、合理的饮食之外,规范的药物治疗必不可少。如果病情出现变化,我们需要积极就诊。虽然目前部分医院门急诊处于停诊状态,但是市内大多数医院仍然照常运转,您也可以通过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向您的医生进行咨询。</h3> <h3>总而言之,内心佛系阳光,身体积极好动是保持健康和长寿的不二法门,尤其是在疫情隔离期间更是如此。愿您远离新冠,远离疾患!</h3> <b>贺王伟</b><div><br></div><div>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厦门医学院兼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div><br></div><div>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委员、厦门市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兼秘书、福建省海峡医学会心律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青年委员。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主要术者,致力于复杂心律失常的学习与研究。参编专著2本、发表SCI论文3篇。</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