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头老黄牛

彭秀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乡村退耕还林后,村民们逐渐外出务工。故乡的耕地在逐年减少,家家户户喂养的耕牛,也随之减少了。少部分在家务农的村民,包揽了外出务工村民的田地,耕牛被现代机械化的铁牛取而代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到故乡,偶尔看见一头耕牛,脑海里瞬间浮现出我家曾经喂养的那头老黄牛。此刻,那遥远而又清晰的往事一幕幕的浮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九七八年的冬天,生产队开社员大会,队长决定去县城的牛市——平凯场,买几头耕牛来饲养。队长说:想要喂养耕牛的村民报名,妈妈听后,也想饲养一头耕牛,立刻将名报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晚上,队长领着俩个村民,步行去赶平凯场,买回来四头牛。其中有一头最小的黄牛犊,买价是十六块钱。他们特意将这头牛犊子分给了我家,其原由是:我家没有饲养过牛,即便喂死了,也不值几个钱。为了想饲养耕牛,为了想割草挣工分,妈妈别无选择。</p> <p class="ql-block">  妈妈把小黄牛犊子牵到了我家,它是一头小氏牛(方言,小母牛的意思),它个子矮小,像一条黄狗那么大,它的皮毛卷曲,身躯消瘦。那天晚上,妈妈给它扯了一捆稻草作为它的夜草,可它却不停地“哞哞”的叫个不停,使全家人久久不得入睡。</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妈妈请来了木匠,给小黄牛做了一个牛圈,立在我家的厢房里,紧挨着猪圈,与我的房间相邻。之后,给它铺上稻草,牵着它进圈。从此以后,它成了我孩童时的“伙伴”。由此,我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放牛娃”。</p> <p class="ql-block">  每天清早,我就会背着竹篼,一手拿着镰刀,一手牵着小黄牛,上山去割草放牛。那时家家户户都饲养牛,队里的荒山、田边地头,到处都有牛留下的印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山的小道上留有深深的牛脚印,有的路段,牛群都会在那里集中拉屎,牛粪一堆一堆的摆在路上。牛多草少,我时常将小牛抱到别的牛不能去的田边地角去吃草,小伙伴们都说我像养了一条狗似的。小黄牛吃饱喝足后,我牵着它回到家,吃过早饭上学去了。</p> <p class="ql-block">  放学回家后,吃了几个红苕,又立刻背着柴刀,吆喝其他小伙伴,赶着小黄牛上山砍柴。将牛赶上山后,一边看着它,一边砍柴。待天色已晚,牛已吃饱,我扛着柴梱,赶着牛回到家中。</p> <p class="ql-block">  春夏季,我们给它割青草;秋冬季,给它备苞谷叶、稻草等草料。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小黄牛在全家人的精心饲养下,逐渐长大,毛皮也光亮了,膘肥体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尽管我也在成长,后来还是抱不起它了。不过,它很通人性,非常听我的话,只要我早晚走到牛圈门边,打开圈门,它自然而然就起身出来,走在前面。回来也如此,不要牵也不要赶。晚上,我经常给它添夜草,它会站起来,看着我摇着头摆着尾。</p> <p class="ql-block">  八零年秋,我考入秀山二中,上了高中住校。上学期间,放牛割草的事,就由大哥和三弟来做了。寒暑假回来,我依然如故与小黄牛作伴。山坡上、树林中、竹林里、田埂上、小河旁,到处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八二年,集体土地承包到户,父亲右脚残疾,干不了重活,大哥又承担不下全家人的农活。我只好打消了复读的念头,在家务农,从而减轻大哥的农活重担。小黄牛,随之变成了壮实的大黄牛了。同时,生产队也将它分给了我家,从此,它成为了我家一头忠实的耕牛。</p> <p class="ql-block">  妈妈请来了木匠,制齐了犁、耙、枷当、达脚。哥哥买来了铧口、绳索。在堂公伯叔的指点下,大哥开始训练大黄牛犁土。最初,它有点不情愿,挨了几次竹条后,终于被大哥训服了。它听从大哥的指意,叫它跟着犁土的芋口走就走,停就停,转弯就转弯。之后,又训练它犁田打耙,尽皆通过。有了大黄牛,耕田种地就方便多了。我也时常使唤耕牛,它很听从我的使唤。</p> <p class="ql-block">  我家有一丘旱田,在家对面的半山腰。每逢春耕时,都要依靠老天下望天水,什么时候下大雨,就得急时冒着雨去打干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有一年,春末夏初,半夜两点钟左右,雷电交加,狂风暴雨。妈妈将我和大哥从熟睡中唤醒,吩咐我俩去打干田。妈妈给牛喂点草料,我们起床后准备犁、耙、搭耙(上田埂的用具)、铲锄。我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走到牛圈边。大黄牛好像明白我的意思似的,它随即起身,自觉的走出了牛圈门。我们迎着风雨,走向忽明忽暗的山间泥漓路,淌过没过膝盖的小河,爬上对面山坡,来到了我家那丘旱田。</p> <p class="ql-block">  半小时后,我们到达田里,冒雨打干田。大黄牛已全身淋湿,耕田时,它的头略往上抬,四肢深深地踏入田里,它的背稍往上拱,前肩往前挺起,弯曲的尾巴左右甩动,泥水沾满了它的身子。看着它吃力的样子,我打心底里心痛它。可它却任劳任怨,一切顺从我们的指意,默默地将旱田犁完耙平,变成了水田。随后,我将牛的枷当取下,天已亮,雨已停。妈妈送来了早饭,同时也给牛带来了半篼青草。看着大黄牛津津有味地吃着,我着实有点可怜它、感激它。</p> <p class="ql-block">  每当农闲时,放牛娃们时常会集中去放牛。一起去爬树砍柴,采摘野果、香菌,烧红苕、洋芋、包谷、黄豆、花生等等。有时玩着走五步棋、乘三棋,有时捡石子、跳绳、跳飞机等等。大家把牛集中放在一起,牛群有了它们的伴侣。我家的大黄牛开始发情,引来了黄牯的追逐。不久,我家的大黄牛怀有了小牛犊。</p> <p class="ql-block">  妈妈知道此事后,对大黄牛的饲养增添了一些精饲料,它的牛犊子在怀里渐渐长大。不久,大黄牛平安地产下了一头小氏牛。除了正常的草料,妈妈还特意磨豆浆加红苕煮熟了给它吃,使它尽快地恢复身体,有充足的牛乳给小牛犊子喝,使它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  多了一头牛犊子,就要增加不少草料。每天清早,我与大哥都去上山割草,饲养它们。牛圈里的粪草也随之增高,从而给我家带来了更多的有机农家肥。我与哥哥用搭耙把牛粪草勾起岀牛圈,堆积在院子里,经过几天发酵,将它挑在田地里。庄稼有了充足的有机粪草肥,长势喜人,土壤也越来越疏松,再加上全家人锄草、除虫的田间管理,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使我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小牛犊长到一岁后,妈妈将它卖给了我家的亲戚。大黄牛正值生育期,它接二连三的产下四头小牛犊,为我家耕田种地,又给我家增添了收入。为此,村民们都为我家养了一头好牛,赞口不绝。</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故乡多余的劳动力逐渐涌向城市。我毅然决然背井离乡,跟随着打工大军东奔西走,离开了父老乡亲,离开了曾经抱着长大的那头大黄牛。</p> <p class="ql-block">  九三年,我们决定在异乡安居,老家那头大黄牛,已变成了老黄牛。妈妈不忍心卖掉它,将它寄养在表哥家。之后,我也很少看到它,直到它慢慢地老去,离去……</p> <p class="ql-block">  从此,我家那头老黄牛自然而然就沉淀在心底。记忆它,曾是我多年人与畜结成的伙伴;记忆它,耕地任劳任怨的精神;记忆它,忠厚老实的本性。然而,我更加惗记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老乡亲,他们勤劳、质朴、忠厚、善良的精神,不正是值得我们传颂的“老黄牛”的精神吗?!</p> 文字:彭秀福。 <p class="ql-block">  图片:自拍和网络收集(感谢原片)!</p> <p class="ql-block">  歌曲:故乡的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