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的军旅岁月

李毕富

<p class="ql-block"> 李毕富</p> <p class="ql-block">  1974年12月底,我从贵州省罗甸县应征入伍。从县城乘座解放牌军车,在蜿蜒曲折的崎岖公路上行驶五个小时后,到达贵阳南站。再从贵阳南站乘军列(闷罐车)经广西柳州、湖南长沙、湖北武汉,四天后到达武当山下的老营宫。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师(代号5751部队)新兵一团四连进行新兵训练,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活。</p><p class="ql-block"> 铁一师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部队,全国著名的登高英雄杨连弟、中央军委命名的抗洪抢修模范连就出自这个部队。自1948年7月成立以来,曾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全国解放不久又参加抗美援朝,为保障铁路运输畅通,创造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还参加过援越抗美和对越自卫还击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参加了黎湛、鹰厦、贵昆、成昆、襄渝、兖石等大型铁路的抢建和修建任务。</p><p class="ql-block"> 我为能成为这支部队的一员感到无比自豪。在老营(今武当山特区)训练三个多月后,于1975年4月19日分配到师直通信工程连,参加襄渝铁路建。通信工程连是抗美援朝的二等功臣连,在襄渝铁路建设中荣获铁一师“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学航空兵一师”先进连队。我们到连队时,襄渝线铁一师管段的通信干线已基本架设结束。主要是进行通信引入线(搬道线)的架设和通信线路维护。由于参加该线建的铁道兵二师、七师、十师、十三师先后转战新线,其在襄渝线和通往成都铁道兵西南指挥部的通信维护全部移交我连负责。从铁一师师部丹江口至陕西旬阳县和从四川达县(今达州市)至成都千里线上都留下了我连指战员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1979年襄渝铁路竣工交付后,1980年又转战兖石铁路。后来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百万大裁军”命令。于1984年1月1日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铁一师改称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我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服役九年整。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的精神。已成为我一生的宝贵财富。这就是我刻骨铭心的军旅岁月!</p> <p class="ql-block"> (影集版)</p> <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1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