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了落实“双减”精神,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2021年9月16日下午,我校初中语文组教师又一次开启了教学教研探索之旅。</p> <p class="ql-block">初2003班的教室里,夏红霞老师正热情洋溢地引领着学生在《答谢中书书》中领略山川之美。</p> <p class="ql-block">初1906班的教室里,陈巧玲老师引领学生徜徉在诗歌的海洋中,探究《诗歌与作文》。</p> <p class="ql-block">听完两位老师的公开课后,大家整齐地坐在了初1910班的教室里,由刘敏老师组织议课。</p> <p class="ql-block">首先是分小组讨论,20位老师分成了五个小组,各组从不同的维度议课:1.对教材的把握处理。2.情境和学科任务设计。3.学生活动组织。4.特色与创新点。5.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和作业布置。看,大家的讨论多热烈。</p> <p class="ql-block">充分的讨论之后,各小组派代表议课。</p> <p class="ql-block">第一组代表郭靖云老师说:从对教材的把握处理的维度上看,两位老师都仔细研读了单元导读,将单元任务和课程有机结合。夏老师和学生的诵读完美融合,相映成趣,在诵读中,学生成功感受古文的美。陈老师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大家展示了过去一周的成果,诗歌由从书本上变得灵活生动,孩子们肚里的“存货”都蠢蠢欲动呢!</p> <p class="ql-block">第二组代表陆柳英老师:纵观两堂课的情境和学科任务设计,夏老师紧扣单元教学目标,体现人文要素“美”和语文要素“读”,任务设计合情合理。陈老师独辟蹊径,把整个活动单元三个任务连贯起来,使教学有单元整体感;把活动单元教学与中考作文指导相衔接,使活动教学更有价值;任务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教学有层次感。整堂课充分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的文学素养和对单元教学的驾驭能力。</p> <p class="ql-block">第三组代表易敏老师:两堂课都注重学生活动的组织,是重过程、重主体的好课,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夏红霞老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山川之美”,起到了导航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陈巧玲老师在课堂习题设计有梯度,着重学生探索来训练思维,实现语言诗意化的写作。但如果在多个习题上设置同一个主题,并给学生一些引领和暗示的支架,从为政、求学、做人多方面多角度来评价范仲淹,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也能丰富颁奖词写作内容,降低“颁奖词”写作难度。</p> <p class="ql-block">第四组代表陈文洁老师:关于两堂课的特色与创新点,夏红霞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读写共生,以写促读”的理念,通过课堂练笔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鉴赏能力;作业分层设计符合学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提高所学。陈巧玲老师的课以诗歌单元任务为整体,以一周教学来规划,从鉴赏、朗诵、诗歌创作到本堂课的综合运用,水到渠成;选取的教学素材颇具匠心,兼顾经典性与时代性,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关注社会时事。两位老师的课不仅让学生学有所得,也给听课的老师们带来许多有益启示。</p> <p class="ql-block">第五组代表黄苗苗老师:关于多媒体工具的使用,陈巧玲老师在精简的 PPT中,既宏观地把握了单元教学的目标,又突出了教学重点,令人耳目一新;夏红霞老师也于简化的PPT中体现了短文细教、美文美教的业务能力。两位老师都非常大气、朴素, PPT内容的层次清晰,简洁明了,布局大方,字体优美,巧具匠心,借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实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材料。</p> <p class="ql-block">作业的布置方面,两位老师都根据学情分层布置作业,有梯度的作业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p> <p class="ql-block">此次的教学研讨,有精彩的示范课、有深度的研讨,让我们看到了一群保持学习、实践、创新姿态的语文人的思考与努力。我们立足课堂,深入研讨,在知识和素养间搭建桥梁,力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让我们且思且行,且悟且进!</p> <p class="ql-block"> 后记:初中语文组的教学研讨由语文教研员和备课组长带头上研讨课,各具特色,精彩纷呈。议课时,大家讨论非常热烈,一再要求我将讨论的时间延长。讨论过后,各组代表发言精准到位,这对听课老师们改进课堂教学有指引方向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后由议课主持人拟写活动框架,各组评课代表填写最精要的评论,一个教研活动的记录美篇就出炉了。</p><p class="ql-block">我本人参与其中,为初中语文组积极的参与,热烈的研讨,精准的发言,认真的反思,深深感动。所以与大家分享这次活动经过。在语文组活动结束之后,化学组及其他组的老师遇到我,他们也为自己的研讨成果兴奋不已。</p><p class="ql-block">教研活动或许会耗费我们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洒下的汗水,能滋润我们耕耘的土地,定然就能浇灌美好的教育教学之花。我们的付出,值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