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疆万里行之二十二……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敖鲁古雅

蒙古人(白春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敖鲁古雅是鄂温克族居住的部落,位于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河畔,根河市西郊,是鄂温克族最远也是最神秘的一个支系居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敖鲁古雅,也称驯鹿鄂温克人,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17世纪中叶,驯鹿鄂温克人从贝加尔湖流域一带,游猎迁徙到大兴安岭密林中,靠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他们被称为“使鹿部落”和“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也是我国境内迄今唯一保存“驯鹿文化”的民族。最后一代纯正血统的驯鹿鄂温克人仅有30余人,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驯鹿只剩600余头,极少一部分驯鹿鄂温克人仍然保留着较为原始的自然生产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生态环境敖乡民俗村敖乡民居</p><p class="ql-block">民族风俗</p><p class="ql-block">这里奇怪的是,每人都有一个俄罗斯名字,遇到重名,就在后面加上特徽,比如乡上有三个玛利亚,后面加上大、中、小以区分,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姓。</p><p class="ql-block">敖鲁古雅是鄂温克族三大直系,雅库特系,其中的一个小部落,鄂温克族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少数民族。</p><p class="ql-block">敖鲁古雅驯鹿之乡</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以前,鄂温克族猎民仍然保持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生产、生活方式,吃兽肉、穿兽皮,住的是冬不防寒、夏不避雨的"撮罗子"(由桦树张制成的尖顶型简易房屋),以驯养驯鹿为生。如今,鄂温克猎民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淳朴的民俗民风却使终保留着。</p><p class="ql-block">鄂温克猎民是历史上有名的“使鹿部落”。据历史学家的考证,鄂温克民族有索伦、通古斯和雅库特三个分支。其中,索伦族是农耕部落,通古斯是游牧部落,这两支鄂温克族大部分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自治旗。而雅库特人就是生活在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猎民,他们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中,靠打猎和饲养驯鹿生活,成为我国最后的狩猎部落,而离此并不遥远的鄂伦春人,1996年放下了手中的猎枪,全面禁猎。</p><p class="ql-block">1965年,鄂温克猎民从中俄边境额尔古纳河畔奇乾乡搬迁到敖鲁古雅,过上了定居的生活,开始新的生活。</p><p class="ql-block">生态环境</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森林与草原的界线,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大草原在这里交汇,一边是草原、河流,一边是森林、山岗,空气新鲜,野味十足,当地人半当真的说"这地方绝对没有污染,连苍蝇、蚊子都是绿色食品"。</p><p class="ql-block">国家给敖鲁古雅乡人建立了定居地,但驯鹿只能生活在森林里,所以除了在定居点的部分村民,密林中还散布着五个驯鹿站,最远的在150公里。</p><p class="ql-block">过去,敖鲁古雅人养驯鹿只是作为运输工具,一头驯鹿可以负重35公斤左右,每小时可以行走5公里,1964年,割鹿茸取得了成功。驯鹿已经不大用来运输了,而成了当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中国唯一的驯鹿大约只有这里的10000只左右。</p><p class="ql-block">敖乡民俗村</p><p class="ql-block">敖鲁古雅鄂温克民俗村位于根河市西郊,南临301国道,交通十分便利。民俗村总建筑面积58,700平方米,是集大中型会议、休闲度假、民俗展示、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村,是一处自然——人文旅游景观。</p><p class="ql-block">民俗村依托森林、河流,鄂温克猎民的民俗民风,推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活动项目:主要有森林观光、探险、模拟狩猎;观民族宗教、歌舞、民俗表演;品尝民族风味餐、参观敖乡新居、访猎民等活动;</p><p class="ql-block">敖鲁古雅冰雪旅游文化节</p><p class="ql-block">村内建有木质别墅式的游客服务中心,民俗文化博物馆、民俗表演平台、表演厅和餐厅、反映鄂温克猎民历史的图腾广场、有四十、五十、六十年代不同的撮罗子,有上山索道车、木桥和四处风格独特的猎民点;还有民俗表演队和驯鹿车穿行其中,可对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的历史、文化、宗教、习俗进行了充分的展示。</p><p class="ql-block">敖鲁古雅乡距离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县约三百多公里的路程,位于大兴安岭深处的满归林区。这里气候十分寒冷,冬季走在蜿蜒的山路上,脚下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眼前已是呵气成冰,身上的棉袄冻得硬梆梆的。</p><p class="ql-block">敖鲁古雅乡有一条主干道,长不过二三百米。道两边是整齐的几排木刻楞房和砖瓦房,象征着主人的富裕程度。敖乡虽小,却拥有自己的博物馆、学校、文化站和小商店。春节虽过,但喜庆气氛尚浓,白雪映衬下,墙上的大红对联分外惹眼。</p><p class="ql-block">敖乡生活着近500人,其中鄂温克人大约有230人。他们已经是猎民定居后的第三代了。在离此50到100多公里的山林中,还有四个猎民点,生活着30多名习惯于打猎和在山上饲养驯鹿的老猎民们。</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