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 陈英警示评点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204, 102); 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157, 34, 34);">企业风尚: 学廉 话廉 崇廉 尚廉</span></p> <p class="ql-block">警示评点:</p><p class="ql-block"> 对党员干部家庭来说,兄弟姐妹之间不离不弃、相互扶持,是人之常情,也是家庭之幸,但这个“扶"必须有度,不能以公扶私,不能因私损公。同胞之情如果越界,“ 扶弟"“扶妹”成了“带着全家腐”,则是家门之祸,更是百姓之祸。</p><p class="ql-block"> 陈英肆意攫取公家资源补贴弟弟,与弟弟一起沦为利益捆绑下的“腐败共同体”,把一个简单朴实之家变成浮华腐败之家。作为家中长女,陈英有扶持家庭、带家人摆脱贫穷的强烈意愿,但她忘记了,自己更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而且分管教育领域,肩上担负着更多孩子的未来和更多家庭的期望。为小家之私,夺大家之利,既不符合治家之道,更是触犯党纪国法。</p><p class="ql-block"> 陈英年纪轻轻,正要在人生事业上有所建树,却早早倒在“扶弟”的路上,实在可惜。归根结底,是初心立错。陈英一当上县党政领导,就觉得“家里好日子马上就要来了”,而不是想着“我要为全县群众带来好日子”;她心心念念要把弟弟“扶上马、送几程”,却对那么多贫困孩子的前程漠不关心。这种严重的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缺失、权力观错位,是陈英在“以权扶弟”过程中疯狂、盲目、毫无底线的思想根源,也是大部分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在家庭问题上犯错误的根源。</p><p class="ql-block"> 年轻党员干部一定要以陈英为鉴 ,在职业生涯之初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亲情观、权力观,要想清楚自己当了官意味着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当官,不是意味着自己和家人的“好日子”要来了,而是要为人民挣得好日子;手中的权力,不是用来扶持家人的“金手指”,而是要把老百姓的生活扶得更美好。党员干部只有把自己的初心扶正了,在面对“扶家扶亲”的个人责任时才能保持理性、守住原则,在履行党和人民交予的更大责任时,才能保持敬畏,怀有热忱。</p><p class="ql-block"> 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国家富强了,每个小家庭才能梦想成真。很多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的例子,都体现着共产党员向上的家庭追求、高尚的家国情怀。党员干部必须有更大的胸怀一除 了自己小家的幸福,还要把更多人的幸福放在心头,用手中的神圣权力扶起广大家庭的好日子,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