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封,游“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依恋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打影片《少林寺》,一经上映,便火遍全国。</p><p class="ql-block"> 从那时起,中岳嵩山、名剎少林寺,便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影片中那首优美的《牧羊曲》至今还时不时响彻在耳畔,它让我心向往之。</p><p class="ql-block"> 柿子红了的季节,我来到了登封,初识了中岳嵩山,游览了名刹少林寺、塔林以及古代嵩阳书院,让我深感登封的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化灿烂。</p><p class="ql-block"> 旅途中,深入了解后方知,登封,它深厚的历史底蕴并不局限于此,它有一个骄傲的别称——“天地之中”,还有一处令世人瞩目的历史古迹——“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在2010年8月1日,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界大会上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目录》。</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天地之中心在中国中原,中原的核心则在登封嵩山一带。</p><p class="ql-block">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分布於登封嵩山周边,有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等8处历史古建筑。</p><p class="ql-block"> 这些历史古建筑,历经周、汉、魏、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数千年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古老的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的建筑史。</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深藏于少室山下密林中的寺院,它是中国禅宗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国佛教的“禅宗祖庭”。</p><p class="ql-block">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元宏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p><p class="ql-block"> 唐时,少林寺十三武僧助唐,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唐太宗李世民封赏,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常住院,这是少林寺建筑群的核心,为主持和尚、执事僧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映入眼帘的少林寺山门,让我感到像是熟悉而又陌生,在这驻足了许久。</p><p class="ql-block"> 山门殿下矗立着一对明刻石狮,雌雄相对,既象征着镇邪与吉详,又显示了佛门的气派。</p><p class="ql-block"> 门额上“少林寺”三字,特别引人注目,为清康熙帝亲书,上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玺。</p> <p class="ql-block">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一处赏秋绝佳地,竟出现在少林寺。</p><p class="ql-block"> 山门殿佛龛中大肚弥勒佛慈眉善目,笑迎人们的到来;进入山门,剎时满目金黄,让人感到惊奇与喜悦。</p><p class="ql-block"> 少林寺的深秋,一株株千年古银杏树仿佛穿上了一件件耀眼的黄色袈裟,那随风飞舞的银杏叶如金色蝴蝶,飘落在碑林甬道中,宛如铺上了一层金色地毯,秋色,让禅宗祖庭少林寺的禅味愈加浓厚。</p> <p class="ql-block">  甬道的两侧矗立着多通碑刻,人称少林寺碑林,听一个导游介绍,少林寺各品碑刻有108通。</p><p class="ql-block"> 碑刻,记载着少林寺的历史,也见证着少林寺的兴衰。</p><p class="ql-block"> 《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它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碑中,记载了少林寺武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而得到唐朝的表彰。</p> <p class="ql-block">  经甬道赏碑林,在碑林的尽头是少林寺的第二进殿宇——天王殿。</p><p class="ql-block"> 天王殿与大雄宝殿、藏经阁并称为少林寺三大殿,它以供奉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而得名;殿内四大天王像威武雄壮,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重檐歇山顶殿堂,上下层屋檐之间悬挂着“天王殿”字匾。</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之后,为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居寺院中部正位,是全寺佛事活动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在古代又称三世佛殿,殿内正中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佛像端庄肃穆,耐人注目寻味。</p><p class="ql-block"> 三世佛两侧新塑菩提达摩像、紧那罗王像,这与其它寺院有所不同,具有明显的少林寺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  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之后,又名法堂,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藏经阁,内有藏书八百万卷,殿内供有汉白玉卧佛像。</p> <p class="ql-block">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传奇人物——印度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曾在五乳峰绝壁之下石洞里,面壁九年;他在跋陀开创的基础上,广集信徒,传授禅宗,创立了中国禅宗。</p><p class="ql-block"> 如今,少林寺最后一进建筑——西方圣人殿,殿内供奉的就是达摩祖师。</p><p class="ql-block"> 二龙戏珠状的龙雕,栩栩如生,出现在通往殿前之路上,格外地引人注目,这种以中线为轴、左右对称、配以祥云腾龙图案的御路,在古代只有皇帝才能使用。</p> <p class="ql-block">  “中国功夫惊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功,名扬四海,在我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一路行来,少林武术学校犹如比肩继踵,浓烈的学武之风,让我惊叹。</p><p class="ql-block"> 少林寺武术馆每天上下午定时演出,我早早的占位,一睹少林功夫风釆。</p> <p class="ql-block">  塔,佛教的产物,又名浮图,在中国专指僧人的坟墓,塔内一般安放死者的灵骨和生前衣钵。</p><p class="ql-block"> 塔林,少林寺的祖茔,历代高僧、住持方丈都长眠于此。</p><p class="ql-block"> 这里,塔墓繁多,形状各异,排列散乱,形似茂林,故被称为“塔林”。</p><p class="ql-block"> 少林寺塔林,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塔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的一天,乾隆帝夜宿少林方丈室,写下了《宿少林寺》五言诗,诗云: “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p><p class="ql-block"> 由此,引出一段佳话世代相传,让少林寺塔林声名鹊起。</p><p class="ql-block"> 相传,夜半时分,诗兴之余,乾隆闻内侍告知寺西有一块和尚坟茔,宝塔无数,引起了乾隆浓厚兴趣。</p><p class="ql-block"> 次日,乾隆漫步寺西,见宝塔林立,千姿百态,即询问在旁住持这里共有多少座塔,住持回答至今尚无准数;乾隆当即令400御林军各抱一塔,不够,再令50军,仍未抱完,乾隆不由赞叹道: “实乃塔林也!”</p> <p class="ql-block">  提及少林寺,总有个离不开的前缀——嵩山。</p><p class="ql-block"> 中岳嵩山,在登封,以少林河为界,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各拥36峰,峰峰有名;虽一河之隔,两座山脉却姿态迥异,各成风貌,有“太室如卧龙,少室如凤舞”之说。</p><p class="ql-block"> 嵩山太室、少室两山,当地有个美好的传说,夏禹王娶涂山娇、涂山姚姐妹为妻,大妻安置于太室山,小妻栖于此,名谓少室山。</p> <p class="ql-block">  出塔林西行不远处,少室山下有两条索道,分別是通往三皇寨的少林索道和通往少室山钵盂峰、二祖庵的嵩阳索道。</p><p class="ql-block"> 曾有诗云: “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p><p class="ql-block"> 此时已没有选择,少林索道检修,只好乘嵩阳索道,奔二祖庵而去。</p> <p class="ql-block">  峰高林密之间,坐落着历史悠久香火鼎盛的千年古寺——二祖庵。</p><p class="ql-block"> 这是少林地区最高的建筑,古时为少林寺第二代方丈的静养修炼之地。</p><p class="ql-block"> 二祖庵,山门内供韦驮,东为菩萨殿,西为紧那罗殿,正殿,名二祖殿,殿内供二祖慧可塑像。</p><p class="ql-block"> 在少林佛教史上,尊菩提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慧可为二祖。慧可大师,幼年出家,四十岁礼达摩为师,得师精髄,承师遗志,恢宏达摩禅法,为中土禅宗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  山有寺而奇,寺因山而名,来到嵩山少林寺,听禅赏武,深山藏古寺的那种神秘感,顿解一二。</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间,斜阳西下,回首望去,已是霞光漫天。</p> <p class="ql-block">  登封,古称阳城、嵩阳,位于嵩山南麓。</p><p class="ql-block"> 女皇武则天一生曾数次来嵩山,公元696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改嵩阳为登封县,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中岳嵩山景区,即为太室山,峻极峰是太室山主峰,也是嵩山主峰,山势于这里巍峨险峻,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  嵩阳书院,位于太室山脚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以文而兴,因教闻名,让嵩阳书院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p><p class="ql-block">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初名嵩阳寺,宋初更名太室书院,宋仁宗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被赐名嵩阳书院。</p><p class="ql-block"> 嵩阳书院在中国古代史上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哲学“程朱理学”的发详地之一,理学祖师程颢、程颐两兄弟曾常年在此讲学授徒。</p><p class="ql-block"> 除了二程,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还有范仲淹、司马光、杨时、朱熹、李纲等大家二十来人。</p> <p class="ql-block">  史学家司马光,居住嵩山15年,在嵩阳书院讲学期间,他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这里编撰完成的。</p><p class="ql-block"> 仪门,一座上书“高山仰止”的牌坊,足以证明世人对嵩阳书院的历史评价。</p> <p class="ql-block">  嵩阳书院大门是一座三开间卷棚式硬山顶建筑,两侧前檐柱上的楹联尤为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恒衡,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廛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p><p class="ql-block"> 这幅楹联是乾隆皇帝挥毫为书院御书的,它向世人展示了嵩阳书院在皇帝眼中的地位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  先圣殿在二门之后,为一座硬山卷棚式三开间建筑,殿门额横匾上刻“先圣殿”三字,门联为“至圣无域浑天下;盛极有范垂人间”。</p><p class="ql-block"> 殿内正中央供奉圣先师孔子站像,两侧为颜子、子思、曾子、孟子四大贤人画像。</p><p class="ql-block"> 先圣殿是当年学生拜谒儒家始祖孔子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这两棵稀世珍宝——汉封将军柏,经林学专家鉴定,为原始柏,树龄有4500余年,是中国现存最古最大的柏树。</p><p class="ql-block"> 西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见柏树高大茂盛,遂封为“大将军”和“二将军”。</p><p class="ql-block"> 大将军柏,树高12米,围粗5.4米,因年龄高迈,树身斜卧于高墙之上,树冠浓密,犹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p><p class="ql-block"> 相较之下,二将军柏更加挺拔魁梧,树高18.2米,围粗12.5米,树干下部形成空洞,竟能容下五、六人。</p> <p class="ql-block">  讲堂,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当年给学生授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相传,孔子家居泮水之滨,少年时常在泮水边读书,后人为纪念孔子,就在书院修建泮池、泮桥,示不忘先师之意。</p><p class="ql-block"> 古时,嵩阳书院凡科举考中的学生,都要在这里举行绕池三周的仪式,以表示不忘先师教导。</p> <p class="ql-block">  道统祠,歇山式滚脊灰筒瓦覆顶建筑,门额上书“道统祠”三字,柱联为清末林则徐所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p><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帝尧、夏禹、周公塑像,后壁悬挂“帝尧巡狩嵩山”、“大禹嵩山治水”、“周公阳城测景”三幅大型彩色图画。</p><p class="ql-block"> 祭祀道统三圣人,在中国古代书院中,唯有嵩阳书院保存着此种祭祀形式。</p> <p class="ql-block">  出了书院,再次来到“高山仰止”牌坊前,回首望去,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书院一旁的石径,便是登嵩山之路,不巧的是,这里未建缆车抵达,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p> <p class="ql-block">  依恋摄影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