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时候长得瘦小,帮家里干点农活很吃力,就被父亲鼓励多读点书学会打算盘,长大争取做个生产队会计。</p><p class="ql-block"> 天生手笨,算盘珠扒拉的不快,就琢磨口算以后少扒拉算盘珠子,时间一长倒练出来一套心算的小能力,学校比赛比较牛,和村子几个老会计比赛,也轻松秒杀。生产队算账,被叫去承担计算工作有工分挣,不到十岁的孩子,一般是2-4个工分分,我算技术工,被评了六个工分,和不太强壮的妇女工分持平,比较得意了。</p><p class="ql-block"> 暑假是挣工分的主要时间。十岁那年,生产队种了几十亩的西瓜,到集市上卖瓜是件大事。开会选出十几个头脑灵活的,两人一组,拉一平板车西瓜到会上(河南农村每年度一般都有自己村子特有的一个集会)卖瓜,除记工分外,还发一块钱补助。我竟然有幸被选中,有点小激动。</p><p class="ql-block"> 背上算盘,穿上奶奶特意准备的新衣服,和一个老年人一组,作为头车被照顾,车子就少装一些西瓜,高高兴兴的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炎热的夏天,拥挤的集会,老人吆喝我收钱,觉得时间过得飞快,没有辛苦感觉,反而觉得挺惬意。</p><p class="ql-block"> 傍晚回村交账,我们卖了21块多,剩下的车子最多的夜也只有十六块,甚至一辆车说卖的钱丢失了,一顿争吵……</p><p class="ql-block"> 我纳闷,我们出发拉的最少,老人是八个工分,我是六个,他们每辆车都是整壮劳力,硬梆梆的十个工分,咋卖的钱数差别那么大?</p><p class="ql-block"> 奶奶拉着我的手回家,把发的一块钱交给我,摸着我的头说‘’你自己留着用,明天不去卖瓜了,还是读书要紧”</p><p class="ql-block"> 放假了,没书读呀?</p><p class="ql-block"> 奶奶叹口气:“那你明天去舅爷家帮舅爷做木活去吧!”</p><p class="ql-block"> 很不情愿,一个十岁孩子,悟不出六分和十分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十岁的儿子在鸭绿江的游船上,望着对岸一群人在大豆地懒散拔草,疑惑他们的劳动热情。真想告诉他,勤奋和懒散,最多是混满十分,你不会打算盘,连老子当年的六分都挣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