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微游——探访鄢陵三国文化古遗迹遗址

陆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末,天气晴朗,在百家茶话助农小站发起人建安融媒赵婷记者的组织下,我们一行25名助农志愿者乘5辆车,于7点50分左右,在市政府门口集合完毕,浩浩荡荡的开始了探访许昌市鄢陵县三国文化古遗迹遗址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路上,在欢快的气氛中,大家都比较好奇今天的探访之旅,赵婷记者首先介绍了百家茶话助农小站,是志愿者促进城乡全面兴旺的创新创业平台,是许昌市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是乡村振兴中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一个纽带。本次乡村微游的目的,主要是利用义务和志愿者的精神,力争宣传我们的家乡许昌,让更多的城里人走进乡村,了解许昌三国故事,看看三国文化古遗迹,感受乡村民风,体验农村农事,助力乡村农户,解决帮卖滞销农产品,为历史悠久的许昌做好宣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 马栏镇蝎子岗遗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蝎子岗遗址位于鄢陵县马栏镇胥庄村,查阅《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中介绍蝎子岗遗址,位于县城东南约4公里处的一个土岗上,该岗俗称蝎子岗,在马栏乡境。西距吴家1公里,东北距胥庄0.7公里。面积约37500平方米。遗址高于地面约4米,远视极为突出。从断层上看,文化层厚2—3米。地表陶片到处散置,甚至成堆。遗物有石铲、石斧、石镰、石刀、石磨腿、鬲石、石矛、石磨棒、铜镜、子母砖、空心砖等,陶器有鬲足、缸、甑、碗等残片,纹饰多为绳纹、弦纹。当为新石器时代――战国时期之遗址。二○○九年六月十九日,蝎子岗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讲解员黄汉臣老师说,蝎子岗地形是由于此岗像一只蝎子在此盘踞而得名,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周边为了建砖窑拉土,附近村民把蝎子岗附近的土都烧砖了,有的地方甚至被挖成了大坑,在挖土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大量的石器而得以保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 马栏镇兴国寺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兴国寺塔位于河南省鄢陵县城南5公里马栏镇"兴国寺"西南侧,以寺而故名,(原寺已不复存,现群众集资新寺重建)。此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塔为砖结构。六角九层楼阁式建筑。塔高27米,塔身下周长20米,往上层层缩小,塔基高1米,以塔身向外伸1米(现经加固后3米),每层装饰斗拱、椽檐、绶花,塔檐外伸为1米,有塔门1个,佛室1个,门龛6个,铁质塔刹。塔内中空,原有木梯可以旋登。塔身外部结构严谨,笔直崇秀,为典型的北宋建筑。&nbsp;&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 议事台遗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议事台位于鄢陵县城南10公里处的议台村,相传曹操常集群臣幕僚,在此商讨国家大事及屯田事宜(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大会堂)。议台村因此台而得村名,现存议事台高5米左右,周长500米左右,占地面积约15亩,据传说是当时曹操手下大军每个士兵用随身战袍在议事台东北三公里处,每人包一包黄土堆倒而成,取土之处形成一片大洼, 地名叫皇家洼,议事台是曹操在此发布“屯田令”和众大臣商议军国大事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大会堂)经历1800年的风霜雪雨,至今仍巍然屹立,可想当时规模多么高大宏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中国成立前,台上筑有土寨,四角筑有炮楼,下挖深壕,上设吊桥,为当时地主老财避难之所。新中国成立后寨废,今为议台学校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议事台周边的“韩营村”,将军城遗址,岗口村遗址,马栏村曹操养马场遗址。“将军城”遗址就在议事台旁边,根据方位推断,当时议事台和“将军城”应该是一个整体规模,根据当地地块名称,“城墙角”、“城墙埂”饭庄、狱家门等。按照这些地名距离推算城距轮廓大概有方圆三公里左右,城中饮用水汉砖井就有72眼,出土的灶坑遗址规模也很大,居住人口以军屯人员为主有数万之众,此城为曹操手下负责屯田的大将韩浩所辖,所以此村叫韩营村,此城后人称之为“将军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图为后营村(原韩营村)一角的景色,相传汉魏时期大将韩浩因告密郄虑密谋杀害曹操,曹操将郄家灭九族,当时郄家有个小男孩,趁乱躲过杀害,保留了郄家的根。建安区张潘镇郄庄就是郄家的后代。因为韩浩的告密,郄姓和韩姓直到现在还不通婚。</p><p class="ql-block">第四站 乐陵岗村果多多生态农业采摘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驱车前往乐陵岗村的路上,路过龙马桥,发现路边的田地里种满了许多景观树,各种造型非常逼真,经商议大家决定下车照相留念。</p> <p class="ql-block">乡村微游年龄最小志愿者</p> <p class="ql-block">优秀志愿者温馨的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有趣的动物和建筑造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约十几分钟,终于到了乐陵岗村果多多生态火龙果采摘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采摘园李总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种植的火龙果大棚,很多小伙伴都经常吃火龙果,但是都没见过火龙果是如何成长的,打开大棚的门,一股热气迎面扑来,大棚里气温高达40多度到50度之间,就这么高的温度也挡不住我们热情高涨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带孩子参加活动的李舒妈妈</p> <p class="ql-block">冒着高温做直播的赵婷记者,敬业精神令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好奇的孩子们!在仔细的观察火龙果是如何生长的。</p> <p class="ql-block">采摘园李总给大家讲解火龙果的生长习性。</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 &nbsp;乐陵岗汉墓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了村口,远远望去,就看到一个大约有十几到二十米高度的一个高高的土岗,黄汉臣老师说此处就是乐陵岗汉墓群遗址,因周边群众土窑烧砖取土,现在只剩下一个高高的土岗,保留土岗的原因是因为土岗上有一个龙王庙。站在龙王庙下方往上望,庙门口有一棵高大的松树,看样子经历了不少风雨,现在周边土质风化严重,虽说简单固定,但看样子也经不住多少时日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老师告诉我们,土岗的东面还有一条崎岖蜿蜒的小路,在黄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顺着小路攀爬上了大约一二十米高的土岗上,来到龙王庙前。</p> <p class="ql-block">优秀志愿者</p> <p class="ql-block">冒险在抓拍镜头的摄影张红领老师</p> <p class="ql-block">抓拍完成后喜悦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高岗上孤零零的龙王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汉臣老师告诉我们,在这个远古的战场上,死了不少当时冲锋陷阵的士兵,在烧土窑挖土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士兵的护心镜,大部分都上缴了文物局和博物馆,当然,因为缺少保护,不少文物被盗墓者和文物贩子掠走了。</p><p class="ql-block">第六站 &nbsp;曹彰之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经近2000年风雨的侵袭之后,墓冢破坏严重,如今的曹彰墓已是荒冢一片。曹彰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弟弟,被封为鄢陵侯,任城王。传说是因病而亡,也有野史说曹彰之死是因为曹丕害怕曹彰的武勇,用计将曹彰毒杀的。</p> <p class="ql-block">墓碑为民间所立,略显不正规。</p> <p class="ql-block">黄汉臣老师在讲解曹彰的典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下几张照片称之为绝版,因曹彰墓已被封存,这个是以前的前辈们当年留下的经典照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大家在讨论着曹彰的典故离开了曹彰墓,也结束了一天的乡村微游,大家觉得此行非常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次感谢摄影师张文领老师、黄玉栋老师,感谢讲解员黄汉臣老师。</p>

曹彰

遗址

土岗

火龙果

蝎子

马栏

乡村

议事

老师

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