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诗——在莺歌“海角”的行走

(W王W)永昭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琼岛西南一隅与闻名海内外的“天涯”三亚相邻的乐东县域,因参加有关考察及回访调研活动,于此地略行走一趟。这里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物产,有往昔今时的辉煌、积淀、新篇……在此就观访见闻所感以图文诗略记之。</p> <p class="ql-block">● 县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p><p class="ql-block"> 自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以来,处于岛西南边陲的该县“敢为人先”,结合政府服务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政社共建、企业自主、服务多元、农民受益”为思路,于去年8月成立了全国首个县级乡村振兴社会化公共服务设施平台,以此构建“政府施策、平台服务、村庄自治”全社会协同的乡村振兴体制机制。</p> <p class="ql-block">  感于边陲小县在乡村振兴路上以敢为人先之精神,创新举,走新路,踏实地,干实事,特拟诗一首赞之:</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探走星村路》</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诗文\永昭</span></p><p class="ql-block"> 振兴吾土语铿锵</p><p class="ql-block"> 经济三农诚有方</p><p class="ql-block"> 拭目星村满乐土</p><p class="ql-block"> 辉光闪烁耀家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白沙河谷博物馆(园)</p><p class="ql-block"> 在离莺歌“海角”边不太远的地方,有一家名叫“白沙河谷”的私人博物馆。这里有上至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下至古、近代的海南黎族生产生活用具,还不乏有黎锦龙被、鹿皮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鹿皮鼓、青铜蛙锣、</span>黄花梨物件等黎族文化标志物;也有与汉族文化相关的颇具代表性的崖州布、各类陶器和海捞瓷器以及有关古籍图画及生活用品等。该博物馆馆长名袁金华,原是当地一名单位职工,因热爱痴迷于民族传统文化,在长达40年间,走遍了海南黎苗村寨和汉区乡村,不计艰辛,耗费毕生精力和积蓄,收藏了近5000件民间文物件,并筹建收藏库博物馆等。后博物馆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扶持重修整建成园林式馆园。这里也成为了县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有关院校也于此设立了相关研究和教学实习基地。这里逐渐成为乐东一个重要文化品牌。</p> <p class="ql-block"> 为存留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袁老几十年间几乎以一己之力,饱经艰辛收藏民族民间文物,终得以成就今日之硕果,令人感佩。在馆内观览毕,移步园院一遭,感之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观“白沙河谷”》</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诗文\永昭</span></p><p class="ql-block"> 白沙河谷文脉续</p><p class="ql-block"> 红馆溪园藏宝存</p><p class="ql-block"> 寻美崖州经岁月</p><p class="ql-block"> 相逢海角道乾坤</p> <p class="ql-block">● 莺歌海盐场</p><p class="ql-block"> 这里被称为中国三大海盐场之一,曾闻名遐迩,有着辉煌的昔往。在开发之初曾有过近万人的队伍参加创建,在国家建设发展中曾发挥重要的作用。在那些年代,莺歌海之名几乎就代表海盐场,为世人所熟知。如今在面临新的发展现实和需求变化下,着力推进“盐产品+盐文化”的发展路径,新建起了文旅设施,昔日的厂房等也成为文旅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往海盐田的边上,看到有一块展示立屏,上面有两行诗句:“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见图)这是上世纪60年代初郭沫若到访海盐场时,感奋之余所题诗中的两句。全诗是一首七律,但出现引用时往往只有前半首: “盐田万顷莺歌海,四季常春极乐园。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以至让人认为是一首七绝。这应是后半首有些乏善可陈,而上半首却写得甚为精彩!尤其是后两句,用了精妙的诗辞形象地描绘了海水晒盐的生产过程。这“七绝”实反映了郭沫若作为名文人(学者作家)的一面,以及他创作上所特有的革命“浪漫主义”“豪情”。然在浪漫、豪迈、美好的背后,其实,在那还是困难年代的初创岁月,经历和付有多少的艰难困苦……吟味着郭诗,举目望向“时间隧道”远方,那纵横铺展的盐田池洼、埂堤渠道…看不到头、望不到边;从那海天吹来的风中似乎在回响着莺鸟的悠旷鸣叫,落日夕阳透过晚霞在树枝梢头边映着余晖;那默默地躺在沙地上爬满荆草绿丛的废弃运盐铁道轨伸向远方的尽头……自然与人为交集,今时和昔往交汇,永恒同变迁与共,悲苦与欢乐…触目感怀,不禁思绪飞驰,感慨万千,诗意涌上心头,即吟作一首:</p><p class="ql-block"> 《莺 歌 海 吟》</p><p class="ql-block"> 诗文\永昭</p><p class="ql-block"> 瀚海莺歌送悠韵</p><p class="ql-block"> 银田鸟瞰映余晖</p><p class="ql-block"> 沧桑巨变话今昔</p><p class="ql-block"> 岁月留痕写是非</p><p class="ql-block"> 莺歌海之行还有其他或值一记的活动,但行文至此还是想以此诗作结本篇。因此行三波(三段)至此意似已于波之潮头,感应告一段落也。余之后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