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尖人家(二)

郁有满

<p class="ql-block">南尖位置</p> <p class="ql-block">61号是钱钟伟家,一戴眼镜的慈祥老头,据说与城中七尺场钱家有亲。小儿子叫阿八头,有一哥哥大学毕业后在淮阴当老师,后调回无锡技工学校当老师,车祸去世。下还有一妹钱湘玲,从医。房西夏寅民、孜民、建民等姐妹多人。祖上是金坛大户人家。父夏瑞琪50年代在四中任教,60年代在社桥中学,母亲许仁也是金坛人,所上小学被命名为“华罗庚小学”,是同一学校,后在积余小学任教至退休,已九十几岁。父母都是眼镜,一副知识分子模样。寅民在四中比我高一届,孜民比我低一届。“文革”初时,夏寅民一直到我家,与我一起练身体,乘风凉,下乡到阜宁,孜民到淮海农场,建民等随父母下放至大丰,还有大姐在淮海农场。回城后一直与夏家断却联系,四中校庆时才联系上。现经常在一起徒步,均视如兄弟姐妹。 </p><p class="ql-block">钱家过来分别是吴洪亮、徐娟珍、洪民胜家。吴洪亮家有一院,像菜园。哥比我大一岁,后在天津工作。有一妹叫燕萍。徐娟珍小名阿娟,小学同学。其弟徐惠民小名阿惠,也在市游泳队训练过,后在红梅市场当保安。小学同学皇甫仙住阿惠家,其哥皇甫金海娶许燕燕。洪民胜红师班出身,后在社桥等中学任教。我们喊洪之父为洪先生,在手工业商场工作,喊洪之母为洪师母,居委小组长。其哥洪民康,绰号“红面孔”,调皮学生,后在武汉工作。家里还有一“姨婆婆”。</p><p class="ql-block">65号戴家三层楼高,单开间,三进。日军侵占无锡时,大火烧北塘,长安桥南尖也被累及。戴家屋梁还有被烧后发黑的印记。他家是在废墟堆上重新建造的。戴文学在机床厂工作。戴文学生有九个子女,最小的称老九妹。戴文学之弟也早逝,有一儿子戴建清被当作自己的儿子从小生活在一起。戴建清与我同年,考入九中后插队盐城,后在运输船上工作,很是辛苦,去世也早。戴家子女多,很是闹猛。我小时候经常跟着他们到街上拾西瓜皮,回来腌着吃。我插队时也是他们兄弟送我到三里桥船上。其三儿子戴建秋,大人喊“三倌材”,聪明却调皮捣蛋,每次河泛时他是逮鱼的好手,上小学是三年老大学,与64号的洪家老大一样逃学,一直留级,比弟弟戴建春还低一级。后派工作至宜兴二钢,浪子回头金不换,十分要好,却不幸从高塔摔下身亡。平日,戴师母萧宝娣与我母亲交好,来往颇多。萧宝娣之弟是无锡歌舞团的萧平,擅书法等。</p><p class="ql-block">我家是66号,1948年竣工的洋房,是南尖街上数得着的好房子,原址为十八间头的平房。这是我外祖父、外祖母在三里桥经营粮食业后用积累资金购买地皮产权后建造的,给小儿子与女儿居住。面阔三开间加上备弄,三造进深,石库门,有三台阶。门的朝向是东南,有点斜,这与句容茅山顶有一座道院一样,好多人不懂,实是风水关系。我爷爷郁可法是无锡著名的风水地理先生,在城中观前街开店,好多大户人家造房子请他看风水。我家朝向就是他定的。他与我外祖母讲定,造好后只要有一间住就行。第一造为前厅,有大门板横隔。进去是天井。第二造为中厅,房间最好。进去是花园。然后是最后一造。楼房均为二层加阁楼。楼上是光漆地板。梁柱是用松木做的大方柱。大厅及天井都是大方砖。外墙是清水砖墙。头造与二造间有白铁皮做的阳台相连。整个建筑用料考究,做工细腻,以传统中式为主。家门口砌了单码头,我家与公所场一样用长条石筑了石栏阶,南尖有此石栏的仅这两处。我家房西杨森源清楚地记得瞎子阿炳傍晚卖唱走到南尖,由董翠娣陪伴着,坐在我家石栏上唱着自编的调子,一边拉着二胡,杨森源至今还会唱那歌词及曲调。而隔壁许望声家也说起过瞎子阿炳到南尖的故事。无锡解放时,我家前后厅住满了解放军的伤员。1955年公私合营时,第二、三造连同花园被国家经租给后面的建成油厂占用。我家原住二造,被移至第一造,与小娘舅家一起住,天井也被一隔为二。60年代前期有房西租住,其中有无锡日报社的虞耀麟,有一特大的无线电。到了“文革”,房管所派来三户无房户,备弄、大门板被拆除,我家原来的吃饭房间被人占用后,只能到过道里烧饭。过道里炉灶多,煤气重,我买的新自行车晚上靠在饭桌旁,没多久就锈蚀了。我大哥结婚的大房间因下放而被别人占用。回城后一家四口只能挤住三层阁上。眼睁着自己的房间被别人占用,心里真不好受。1987年,后面的汽车配件厂想征用我家房子,然后打通可将大门移至填河以后新的马路上。当时除天井外,被拆迁面积近200平方米。与隔壁戴家、洪家一起搬迁至孙蒋新村。我母亲已70岁,在孙蒋又生活了14年。</p> <p class="ql-block">与61号夏氏兄、妹、弟在一起参加徒步活动</p> <p class="ql-block">67号陆家园是一大园,原有围墙、大门,后拆除成一片空地,成为周边居民小孩玩耍的地方。陆氏与西漳陆定一同族。民国初向原房主高老太买下产权,故称陆家园。其后园与我家后园一样,在50年代公私合营时划给建成油厂。但仍有一窄道可通后面的花园里。前园住家很多。我有多位同学住在此地。我的小学同学殷营荣(绰号毛度)住在窄道旁的楼梯上。他父亲是上海人殷阿福,到无锡玻璃厂(拉丝厂)工作,同来的有楚林生、蒋瑞和等师傅,同住陆家院内。其父因高血压早逝,而殷师母已百岁。毛度之弟称“小毛度”,有一妹名营妹。楼梯口还住有张锡明兄弟姐妹,其父亲是山东人,在邮局工作。张锡明在无锡轴承上工作,是个热心人。南尖街上的69届初中生,有好多在轴承上工作。陆家园的周松年比我高一届,妹妹周玲媛与我小学同班,已去世。其父亲是钢铁厂的干部。我上中学时,中午一下课两人就往家飞奔,赶回家吃饭。他插队阜宁,与夏寅民在一起。1977年2月回城,还把回城时新沟公社知青合影的照片翻拍送给我。又有才子李骥,小学比我高一届,与茅蓬弄的李恺同是西新初中的。1968年动员他下乡,在陆家园开会时,我在家楼上亲眼目睹。从东台回城后,在粮油公司当干部。喜吹笛子,当年就能听到他在陆家园里悠扬的笛声,现与许子安在同一个乐队,参加各种演出。李骥姐在四中与金珊南同届。还有李仲良,一表人材,兄在北京,他在九中插队去了盐城,回城后在橡胶四厂工作,与我大哥同厂。还有窦秀兰,退休后更是热心于公益事业,建党100周年时被评为省百佳。陆家园的空地在“文革”期间造了公厕,农民到城里运粪是讲“抢”的,为一趣闻。陆家园门前是大码头,连花园里人也到这码头来洗涮,十分忙碌。公厕的粪就在这码头旁装上船。南尖街上有多少人因为是同学或邻居成为青梅竹马,最终结缘与否由命运决定。陆家园人亦如是。</p><p class="ql-block">陆家园隔壁是许望声家。许先生在《无锡市志体育卷》中有记载:“民国34年(1945)8月,许望声等带领一批少年儿童在西门桥和长安桥等河道学会了蛙泳;过振东、许广铭、胡荣曾等人带领一批儿童在西水关学会了自由式游泳技术。在无锡梁溪体育会的影响下,胡荣曾、许广铭、许望声和过振东等一些游泳爱好者发起组织太湖水上体育运动协会”。1937年抗战前夕,无锡举行第一次横渡太湖比赛,他即参加,1946年举行第二次,他以蛙泳获得第三名。他是两次比赛的发起者之一。可见他是无锡很早的泳坛名宿,解放后他处于低调状态,以至于现在少有人知。他两个儿子致和(子文)、致祥(子安)都是游泳好手。每当夏天傍晚时分,弟兄俩即在门前河道里比赛,由邻居何燕掐表。街坊邻居都边吃晚饭,边欣赏他们的游泳。子安的蛙泳泳姿是老式的两次划水抬头一次,不知后来改了没有。子文在惠山忍草庵的化工技校,后去农场,再到省京剧团拉小提琴,惜“文革”结束好日子来临时却去世,他的小提琴声再也听不到了。子安在农村时,县里组织体育比赛,他脱颖而出,又到无锡训练,教练顾东明帮他辅导转身技术,提高了成绩,后在无锡轻工局经常参加省里比赛,获得好名次。在一份《1975年江苏省各项运动最高纪录表》中,他赫然列名,蛙泳100米1分13秒9,200米2分43秒1。时年他26虚岁。他受哥的影响,擅长于乐器,多才多艺,遂到太湖工人文化宫工作。现在还忙于基层演出。其姐夫徐氏与我姑表是堂兄弟,都是徐嘉和的族里人。他有两个妹妹,至今仍仪态万方。其父约80年代去世,母亲已近百岁。</p><p class="ql-block">子安隔壁是何家众多兄弟们,有何燕生,简称何燕。<span style="font-size:18px;">何燕有个妹妹何琴在冶金局工作,还有个小弟,四五岁就在河里游泳。何</span>加生曾是我小学同学,其哥是凡生,与我三哥同学。陈国栋也住这里。由于长安桥小学是南京体院附中选拔苗子的定点学校,陈国栋与住在子安家的刘书林以及经常来子安家玩的安瑞庆等被录取,陈国栋后来去山东参加海军,在部队仍以游泳见长,获得名次。退役后到无锡政法部门,退休在市人大常委会。2014年,我夫妻与他夫妻曾一起参团旅游北欧。他的妹妹陈桂珍与我表妹倪林娜以及房西马小芳是同学。刘书林则做起了生意。</p><p class="ql-block">离何加生家不远是开老虎灶的,其母亲乡邻喊“雌老虎”。曾与我同事宦浩坤讲起,宦妻子竟是这家的亲戚,宦妻是一个非常贤惠的人。南尖街到这里是继宣家弄、茅泾浜后的第三个拐弯,进花园里。其地原为大户人家花园,后荒芜,逐渐被苏北人居住,成为棚户区。走进去一头通石铺头、茅泾浜,一头没多远又绕出南尖。花园里口头、南尖弯进去,住的是另一何家五房老兄弟,不知是否与何加生家有亲戚关系。何荣法、何琪堂兄弟都与我五哥同学。何荣法入机床技校,何琪入一中,还有何英彪、何发娣、何午骏等。</p><p class="ql-block">我在四中的数学老师唐挹清住73号,与何家隔开一条花园里弄堂。唐老师是无锡实业家唐氏家族后代,其祖父唐水臣(渠镇)与父兄在北大街合办九大布绸行、唐瑞成夏布皮货行,是振新、协新厂董事,父亲澍源30岁去世,她是小女儿,与“千”字兄弟同辈。在“文革”初被作为资本家的千金小姐而受到不公正对待。她的数学教得非常好。我高考时所得的数学分数就是她教的解方程。她还教过我四哥。她的先生姓郭,老大学生,郭家兄弟多人。南尖拆迁后,她与我同住曹张新村,经常在菜场上看到她儿子。她还与先生一起曾来看望过我岳父。唐老师在四中70周年时曾与我们班合影,她90岁时女儿带她到学校参加庆寿,却已不认识人,我看她的胃口、面色蛮好。唐老師家院里有棵朴树,树龄在130年,被市评为古树,给予保留,现迁移在江尖公园桥堍旁,作为南尖街的象征。房西王永安在北塘银行工作,与我小舅妈同一单位。其儿王梦熊残疾,与我小学同届,并有三个妺妹。73号上三代本是詹姓家,所以唐挹清儿子没有姓父姓,而是叫詹晟。同住的詹家儿子比我稍大,有精神病,其母亲总是不放心,我们都很同情,母子已逝。</p><p class="ql-block">詹家隔壁是造船业蒋阿锡家,子女颇多。门口有一片场地,50年代,蒋阿锡在这里修船,用桐油、麻绳、油灰等原料,经常听到有节奏的锤子声。后来进船厂了,外来网船上人在此生活。无锡旧时多这种“冒冒船”,属于流动船民,带着全家老小,看见城市空地就上岸,把船搁在空场上,起先靠拣垃圾、破烂生活,后找到工作。无锡棚户的形成就是这些人。解放后逐渐好转、消失。</p><p class="ql-block">再过去有石大海、李冰、王海方等家。后面也是借河打桩造房,为矮脚楼。小学同学胡瑞华与我很好。其姐是四中66届初中的胡雪霞,已逝。其妹与我弟同学,为70届。他家门口是一码头,这里往南原先有条河浜,在南尖与小尖之间,因玻璃厂的废玻璃废耐火材料炉及垃圾填埋,从此小尖与南尖连成一体,南尖去西门近了,摆渡船也撤了。</p><p class="ql-block">从胡瑞华家起至南尖底是蒋家里,都是属于无锡造船业五姓十三家中的蒋氏,清末分布于南尖。凡造船业之地都有一片工场,故无锡有多处船厂里之地名。南尖底亦名船厂里,老辈人又称“厂基上”。1929年有专门的“船厂里”门牌号登记,有14号。当时南尖是90号,后船厂里并入南尖。“文革”前南尖共108号,后增加至142号。139号是我小学同学蒋自强的家,家门口有一大的石碾磨,在大树底下。蒋很小时后脑上还结了小辫,是大人喜爱之举。其姑母蒋瑾华嫁信德桥造船世家徐仪康之父,徐仪康则是我中学同学,他经常到南尖姑母家去。蒋在解放后与许多船业人士一样先是到交通工具厂,后改为红旗造船厂,下乡后回原厂。她是厂里的中层干部,能力特强,惜早逝。蒋自强叔叔蒋国藩是崇安医院的医生。南尖街上的医生真多!134号、137号都有我小学同学。134号的蒋津贤更是亲密好友。当年,蒋自强、蒋津贤的祖辈与父辈是南尖造船业中手艺最好的二家。造船用的木匠工具蒋津贤还会用。蒋津贤家四代同堂,他的太祖母、祖母都是长寿。蒋津贤母亲乔佩珍,曾是居委主任,是无锡留青竹刻传承人乔锦洪的姑母。“文革”中,受到冲击抄家。蒋家有限的房屋被人占有,他们半家户下放滨海(我还两次去过滨海),回城后只能憋居在后门,由弄堂里进出,门牌为花园里1号。蒋津贤兄是“文革”前的华东纺织工学院大学生,姐蒋理燕与我五哥同学,游泳运动员,还有弟妹。隔壁的蒋基贤也是小学同学。蒋津贤家附近有一陈爱媛,长期做居委主任。是全国先进居委,她自己是省劳模,南尖的居委工作因她出名。当时时兴居委抓工副业,南尖的敲瓜子、缝纫业等搞得热火,积累不少资金,可以为民办事。记得南尖河填塞后,门前的石片路改为第一条水泥路,就是居委里出钱建造的。在当时属于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她的儿子蒋解平是北塘墨水厂厂长,英年早逝。</p><p class="ql-block">南尖底蒋自强家与润丰油厂一墙之隔。最早记载,润丰油厂建厂地址是南尖,建厂后筑起围墙与南尖隔断,厂址一变而为石铺头(底)。而厂的大门则面对门前的运河。南尖街底1953年在船厂里之空地建造起玻璃厂,聘请多名上海技术师傅到无锡,后迁移别地分别为无锡灯泡厂、人民玻璃厂,1954年这里改为无锡刀剪厂,生产做西服用的剪刀。“文革”时造反派武斗时将厂里生产的出口古巴的甘蔗刀当武器,曾造成西门桥上砍死人的惨境。这里是南尖最后一家,门牌142号。右拐弯是石铺头原润丰油厂,后为粮油公司。刀剪厂门前有运河码头,我曾经拎了铅桶里的被单到这里洗净。再往前是小尖上了。</p> <p class="ql-block">南尖街66、67、68号人在香酥鸭店迎新年。前排从左至右许蕙蕙、朱静华、许燕燕,后排从左至右殷营妹、窦秀兰、何发娣。</p> <p class="ql-block">同上,前排从左到右陆锡琪、李骥、许致祥、郁有选,后排从左到右张锡明、殷营荣、陆定安、李仲良、郁有满、周松年</p> <p class="ql-block">许家兄妹</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后的许家兄妹</p> <p class="ql-block">66、67、68号人一起乘船游览太湖</p> <p class="ql-block">66、67、68号人在日航酒店留影。后排右二黄素珍</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参军的陈国栋</p> <p class="ql-block">与69号的陈国栋在市体育公园游泳馆合影</p> <p class="ql-block">与南尖街底的人在一起。从左至右胡瑞华、蒋志新,后排郁有满、蒋津贤,时年19岁</p> <p class="ql-block">从左到右蒋解炎(插队东台曹撇公社)、蒋津贤、郁有满,1969年夏</p> <p class="ql-block">徒步队活动,右蒋津贤</p> <p class="ql-block">南尖底石铺头的润丰油厂,1954年后为粮油公司</p> <p class="ql-block">原南尖73号的古朴树,现在在江尖公园桥堍</p> <p class="ql-block">同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