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尖人家(一)

郁有满

<p class="ql-block">南尖社区</p> <p class="ql-block">南尖人家(一)</p><p class="ql-block">北门外的“尖”古已有之。南尖成为街大约是明代弘治年间陆维悌建长安桥以后,交通便利,人烟增多。在老地图上,从北门过长安桥左拐往南是南街,到船厂里是南尖,当时的南尖是三面环水,如江尖一样,后来逐渐淤塞与南街相连而统称为南尖街。南尖街是一条因水而建、因水而兴的一条街。街前的一条河名为西护城河,从长安桥流至小尖通运河,从南北向经拐弯后呈东西向。这条河既是护城河,又是像江尖横浜河一样起到加快来水与去水,具有防汛蓄水的功能,更是沿河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生命河。南尖因此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除沿河空缺外,门牌号有的是单在左,双在右,面对面。</p> <p class="ql-block">老地图上有长安桥、南街、南尖</p> <p class="ql-block">南尖1号是全昌烟酒店,“全昌”之字号,可追溯到解放前,这里还可买邮票、寄信。大凡长安桥周边人都知道这店,一是在路口,二是都到这店打酒买酱油。四中学长孙永良的父亲在此店干了几十年至退休。“文革”初,他父亲每天早晨,自己挂牌站在门口一个多小时,牌子上写着“反动资本家”。南尖2号是谈文明家,其前门后改设为门面房。曾是小人书店,又开设过缝纫店、皮匠店、理发店,都是区里为照顾社会青年安置就业的。谈家于是将大门开设在横街上、小菜场对面。谈文明是无锡米业的前辈,开设堆栈与碾米厂,与荣德生相识。至解放前夕,由其亲族谈方行执掌。其孙谈华与我一样从长安桥小学到市四中,他没有下乡,去了河北张家界父母处,在那成家生孩,女儿中央财经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谈华有一叔叔与我小舅是辅仁中学同学。他的外祖母在北塘医院那里,后房子拆迁。谈华家很大,四中的学姐缪胡兰曾租住他家。1959年,谈家的前厅与南尖4号孙济汝家的后厅打通,成为长安桥民办小学的校舍。南尖4号、6号都是孙家的房子。孙济汝弟孙济治是上海瑞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专家。6号有一条很长很窄的备弄,只能一人半通行。两个人在弄中进出,其中一人必须贴墙移过去。同学顾懿与校友梅惠琴住弄堂里面的楼屋,她们一起走路上学。后门一直通酱园弄。弄口前后门都有厚厚的木门,用很粗的木栓横插着,到晚上会上锁,如果回家迟了,关在门外,喊都喊不应。8号是祝家,前屋住祝树铭(称祝小兔)兄弟;后屋住祝释琪,祝释琪长于跳高,后考入胜利门初中,插队射阳,再也没见过。</p><p class="ql-block">3号是潘锡荣医生家,潘长得福相,常坐在门口的藤椅上,有穿弄堂风吹来。这几家后门河对面是游山船浜。5号是张家,张红英、张红梅姐妹都是游泳运动员,后分别在省队与八一队任教练员,我与妹妹张红英曾是小学同学,当时看不出她那么能耐。13号是居委主任孙英家,其小儿子张岳贤是四中66届高中生,与我插队同一公社,回城后在北塘区墨水厂。我五哥同学张振明(绰号“小辣子”)是张岳贤堂侄,也住这里,曾在一中任教导主任,写过回忆长安桥的文章。孙英家旁有一块空地,通往码头。张岳贤对面10号的门缩进去,原先是南货业同业公会所在(桃枣沿河等地是南货业重要场所,1929年为南尖8号),负责人缪栋臣,后是青店里,为染青作坊,又'后为公司,再后住不少人家。15号是徐家,户主是解放后的某米厂厂长,其儿徐琢行与我小学同学,后考入九中,插队盐城,回城后在外贸系统任职。对门16号住户很多,其中有一对包氏双胞胎姐妹,也是我小学同学。祠堂文化研究会的姚起亚回忆曾住在这里,却不知有包氏姐妹,或住隔壁。旧时,南尖街上好多人家原先是老式排门板,有门坎,大户人家的门面阔,排门要十几扇。像15、16号都是。后才砌墙,加门窗。</p> <p class="ql-block">18号石库门房,房主解放后去了海外,住有李庆良、李庆元兄弟,其母刘启和是居委会干部。李庆良是我五哥同学,后考入技校。李庆元与谈华小学同班同学,做大队委。初中在我隔壁班。回城后,竟然无信息,也不参加班级活动。南尖人在惠山看到过他。这里还曾住过我大专班的女同学桑慧敏,曾是二女中的才女,毛笔字特好。又曾与我同事。调出我单位后再也无信息。</p><p class="ql-block">据老人回忆,拐弯处大约即18号开过诊所,有出诊用的黄包车。据1935年《无锡概览》记载,邓季芳,57岁,家传邓养(羹)和,内外科,1903年设诊,住长安桥南尖。邓寅清,29岁,家传邓季芳,1928年设诊,住长安桥南尖。这邓季芳是无锡著名中医,随堂兄邓星伯在南尖设诊所,当时称星伯为大先生,季芳为二先生。1927年与曹仲容为无锡中医讲习所董事长,培养一批中医人才,抵制过卫生部废除中医中药的决定。1937年与兄同年去世。南尖还有陆愚甫,从师曹黼侯,内外科,1928年设诊。不知其具体门牌。</p><p class="ql-block">南尖街呈L弧形,从18号后拐弯是另一条直弧线。有开汤团店的兄弟三人,有开草纸店的王德华父亲家(23号)。还有24号钱文澜家;以及杨寿媛、杨锡祖姐弟家。往河滩头去的张家,张家妻子陈梅英是石铺头居委主任,其女儿曾与我同学;没多远是中医刘葆良家,刘是茅泾浜刘铁平的书法老师,女儿刘逸萍,。斜对面是29号陆伯希家,与30号同学王立生家相通。陆与王立生的哥哥(曾当过兵)与我四哥小学同学。王立生家的后院很大,属许家。小时候捉迷藏常躲到他家后院。王立生家隔壁有木匠戚家,称“戚五倌”。35号是小学同学孔令冬家,是个院子。孔后在无锡惠钱路上的水泥制品厂,我曾在厂里见到他。其弟孔先进,会翻译。孔家院子里还有印鼎梁(在四中比我低一届)、印鼎辉兄弟,李根基、范家等,李与孔令冬一妹也是游泳队的,仇庆言老师的学生。所有这些人家的房主是曹家,长子在南京市政府任职,次子曹麟在无线电厂、电子仪表局任领导,还有一弟曹真,小学比我低一届。曹家斜对面是我中学女同学高颖家,年轻时与妹称得上姐妹花。其家像是搭的过街棚,可以到河边码头。这一排房后面是矮脚楼(吊脚楼)。曹家隔壁是戚国安家。戚家隔壁即宣老太家,又为宣家弄1号。进宣家弄,仅2米宽。宣家弄2号的穆老太有两子一女,长子穆国安忠厚朴实,有耳疾,与我三哥同在东台弶港农场,为此,穆老太常与我母亲交往,关心自己的儿子。女儿穆国琴原是二女中的,与我是大专隔壁班同学,次子穆国权在长安桥小学比我高一届,与李骥同班,入胜利门初中,后去射阳插队。还有3号到弄底。这一带的房屋后面与酱园弄大园里或通或连,都是胡士进的房产。宣家弄隔壁的钱亚萍与我表妹倪林娜同学,其父是无锡饭店经理,她退休后在山禾合唱团唱歌,我曾看过演出,却没有认出来,大概变化太大了。宣家弄、戚家正对面是较大的河码头。</p><p class="ql-block">小学辅导员老师方玉英与另一老师王东淡结婚后就租住在钱亚萍对面,还有钱的同学马问思也租住此。南尖底玻璃厂从上海请来的大师傅有的住此。王东淡老师家出门左手是公厕。公厕对面是40号,住着很多人家。右手第一个院子是陶家院,住着中学同学刘家源,小学时他与谈华同班。刘家源工人出身,早早地入团。家里遗传有血友病,44岁即去世。我曾到他做纸盒的厂里去过,他送给我的纸盒到现在我还藏着。与刘住一起的还有低一届的沈瑞舫。陶家院空地后造起了楼房。出陶家院往里走,住着开酱油店的金慕良,妻子做裁缝,育五个儿子,老三金明南,小时候我俩几乎一直在一起。插队后,他从盐城学富到我公社,我也从无锡直接到他公社,再回阜宁。他到徐州煤矿去过,回城后,一度任北塘炊事机械公司经理。抽烟把牙齿抽黑了。退职后在家,沉迷于牌桌,连手机都不用,很难联系上他。金家老四与我七弟同学。小弟后失踪。他的楼下住着张小燕,也是我同学,与徐琢行是表亲。张小燕的哥哥与隔壁的王某都是技校生。再往里,则有四中66届高中学长李中南及姐、弟,李中南在江南晚报社退休。李家房屋已是后面酱园弄蔡家的产权房。</p><p class="ql-block">自此始,南尖街成单面,即门前是护城河。41号程天固家曾做过居委副业的场所。我家敲瓜子就到这里领与缴。一住户后与我同住在新世纪花园小区。2019年12月1日,仇庆言八十寿辰,程家女儿程鸣与我同桌。这里曾住有一对双胞胎兄弟邹健、邹康,其姐邹萍曾是无锡市北高中书记、校长。</p><p class="ql-block">小学同学陆祝伟是42号,租住许家的房屋。陆是位好学生,考入九中。陆祝伟回城后在供销社工作,经销物品打开窗口到国外,被评为全国先进,2015年我与他作为劳模一起在南京汤山疗养。他弟兄3人,两个姐姐。听说陆后在香港开办有公司。陆家里面住有许家,大户人家。陆祝伟隔壁是大饼店丁麻子家,解放初以50包面粉购得米商陶复生的房屋,三进。陶家家业丰厚,在上海也有房子。陶复生二弟在苏州,分家产时廉价出售给丁家。陶复生既是大户,所造房屋也有气派。记得入丁家(原陶家)需跨过高高的门槛。门前有一片空场、照壁。然后是石栏杆、双码头(两面下去)。南尖街双码头独此一家。丁家大女儿是我小学同学。家里也曾做过居委敲瓜子工场间。</p> <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1日在仇庆言老师八十寿宴上,右一是北尖的陶国栋,右二是仇老师,右三是南尖30号的王立生。</p> <p class="ql-block">当日许多参加寿宴者是南尖街上人。</p> <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1日在仇庆言老师八十寿宴上,左二是胡琦霞老师。</p> <p class="ql-block">右为南尖40号的金明南,时为1969年冬,年19岁</p> <p class="ql-block">右为南尖41号的陈敏</p> <p class="ql-block">再隔壁即是公所场。这是清末无锡建立的绸布业公所,也称锦云公所。无锡近代工商业发达,特别在北大街一带有时和、九余、日新等多家绸布店,实力雄厚,建造的公所十分气派、精致。门口有一对石狮子,已被人摸得滑溜发亮。我曾像其他小孩一样爬上去过。公所里面有花园。花园后面即是酱园弄里的长安桥小学分部。公所前一片空场,与陶家空场相连。故称公所场。这公所场及公所的房产或也是陶家的。公所场河对面是聚丰园菜馆,将蟹、鱼、虾等放在笼子里,沉放在后门码头的河里,随烧随取。公所场原本有摆渡船,可以到对面聚丰园旁的码头上,经一条弄堂到解放西路。河对面有些人家的房子与南尖多家一样,像是吊脚楼屋,柱子在水里,房间窗户都面朝着河,打开即可看河上风景。公所对岸常停泊竹排或木排,排筏上有西瓜、香瓜卖。河这边五十几号杨家的调皮小孩常常游过去偷瓜吃,甚至在晚上去偷聚丰园后门笼子里的蟹。</p><p class="ql-block">公所场隔壁是华洪勋家,东亭华太师华察的后裔,在麻饼沿河开设鸿昌酱酒坊。其儿华中安是我大专班同学,后任胜利门中学语文老师。常年停靠在他家门前的船民周正鸿是我小学同学,我多次上他船上玩。他考入社桥初中,河填塞后不知去向。“文革”中,公所场的石狮子敲掉,建造房屋住人,因此公所场与华洪勋之间又多出了门牌号。</p><p class="ql-block">华洪勋家隔壁是钱炳良家,钱是我二哥辅仁中学同学,后在一中任老师。曾在公所场摆剃头摊的“龙口子”,花园里人,长脚,后移租至钱家前屋营业许多年,他与居民关系很好。</p><p class="ql-block">钱家隔壁是50号的粮食业主赵章吉家,深宅大院,前门通酱园弄,后门曾是南尖居委驻地。居委门口于1966年装上自来水,自此不再喝河水。我到此挑水大约三四年,凭所买竹筹给看管者。后在我家隔壁门口又装上了,近得多。</p><p class="ql-block">挑水处正是南尖与茅泾浜的交叉口,也可以说南尖街的一半。口头一家是柴红根家,侧门在茅泾浜。曾为拓宽茅泾浜路口而拆除柴家一间屋。他的姐姐到新疆支边。柴小学曾与我同学,后留级,到了“文革”,热衷于对乡邻搞“专政”,被老南尖人所不齿。柴家过来是张光仙家,是一个吃足苦头的妇女家。</p><p class="ql-block">55号是周姓老辈两兄弟,浓眉长得像张飞。儿辈与我年龄相仿,大的在柴机技校,身体过胖,脸上长满横肉,喜练身体,“文革”时曾到他家练过杠铃。二弟在胜利门初中,插队射阳,后成为我家拆迁至孙蒋新村的邻居,却已去世十几年。小弟周志荣,69届,与南尖许多“小三届”学生一样都在胜利门初中。</p><p class="ql-block">57号是我小学同学孙树德家。孙树德是长安桥小学的大队长,人长得帅,品学兼优,成熟,像个大哥哥,给我很大帮助。他考入胜利门初中,后插队在射阳。有一次,与他同船至高港再分头行船。由于孩子在上海,他每周要去上海帮助看护孙辈,有时早班车赶回无锡,直接到体育场游泳。因此,我能常见到他。我仍喊他小名“圆圆”,是他母亲喊他的。他的房西姓高,是西天宝皮鞋店的大师傅,夫人是通汇桥小学老师,老夫妻的英俊美貌传给了子女。组织部的戴某即是高家女婿。</p><p class="ql-block">58号是金家兄弟,金珊南在四中初中比我高二届,后考入技校。其弟金泉南小学比我高一届,身体肌肉练得十分强壮。后当兵,复员后在和平电影院。有一姐。其父早逝,寡母把三个孩子养大很不容易。59号林建军弟兄三人及姐,母亲在邮局工作,林建军做股票曾一时颇有名。</p><p class="ql-block">60号是杨家,也是造船业的后代。里面住着很多兄弟姐妹。南尖有好多是踏脚门坎,表明是老式建筑,杨家也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