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札幌 狸小路商业街</p><p class="ql-block">札幌是一座以雪而著称的旅游城市。以札幌为中心,北海道形成了日本三大都市圈以外的札幌都市圈。</p><p class="ql-block">札幌是一个位于日本北海道道央地区的都会城市,也是日本的政令指定都市之一。由于札幌市是北海道政府(道厅)及石狩支厅办公室所在地,因此也成为北海道行政中枢。</p><p class="ql-block">“札幌”一名来源于阿伊努语,意为“大河川”。札幌市位于北海道石狩平原西南部,是日本人口过百万的都会区中最北方一个。除此之外,由于日本是岛国,主要城市大都临海,札幌则成为日本少见的内陆大城,是内陆城市中人口最多的一个。</p><p class="ql-block">除了是北海道的行政中心外,札幌也是北海道的工商业中心,曾在1972年举办过第11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位于市中心的带状公园大通公园也是每年札幌雪祭的举办场地,因此札幌也是个国际知名的观光都市。2018年10月5日,札幌市被选为“日本新三大夜景城市”。</p> <p class="ql-block">北海道道厅</p> <p class="ql-block">正在建设的滑雪跳台。</p> <p class="ql-block">札幌市役所</p> <p class="ql-block">小樽站</p> <p class="ql-block">让日本北海道成为大自然的一块净土,特别是靠海的小樽,清纯得像《情书》中的情景。小樽从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后来成为指定的国际贸易港,但繁华过后却成了一个落漠的小港口,人口外流、国际货轮不再,小樽却能善用旧有、废弃的仓库等公共设施,由一个过气的小商港,发展成观光重镇、浪漫之都。</p> <p class="ql-block">这里常为一些电视剧的外景地。</p> <p class="ql-block">小樽运河</p> <p class="ql-block">小樽是一座非常欧洲的城市,而它的欧洲风,又是非常日本式的。沿着运河,有据说是漫画将太的寿司取材的寿司通,也有小樽著名的北一硝子(玻璃)工房,以及展示音乐钟的海鸣楼,VENEZIANA美术馆,还有由仓库改建而成的经典咖啡馆海猫屋。</p><p class="ql-block">“小樽”一词语源自阿伊努语(北海道原住民)意为砂岸中的河。原名钱函,因为此地青鱼产量丰富再加上当时为建设札幌所用的建材皆由此港输入,因而一度发展成为北海道要港口之一。</p><p class="ql-block">现今的小樽运河肇始于明治29年,当时本地已是北海道仅次于函馆的第二大城,但后来由于利益分配问题导致工程延宕、以舢板作为接驳工具的方式在当时也已落伍,因此日后随着札幌的快速发展对照下,小樽便日渐没落,直到昭和61年时将运河重新定位在代表小樽的浪漫及历史后,才又逐渐吸引观光客的来到。</p><p class="ql-block">小樽运河可说是小樽的标志,到小樽旅游的话一定要到运河一游。小樽运河建于1914年,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小樽运河仅剩下其中一部份了。在小樽运河的两侧是大正年间以砖块搭建的小樽仓库群,搭配上小樽运河边的煤气灯,倒映在河面上的景致相当的迷人。若想要拍下小樽运河最美的状态,要到浅草桥或是中央桥上拍摄,也因为如此所以这两座桥总是塞满了抢拍小樽运河美景的游客。</p><p class="ql-block">小樽市博物馆建于明治26年,原为小樽的旧仓库,后来则被指定为小樽的历史建筑物之一。小樽市博物馆的外墙是由小樽及札幌的软时所建造的,因此怀旧的风味相当浓厚。博物馆内展示了小樽市于明治时代作为贸易商港时,文化与商务繁盛的一面,博物馆内共有两个展览厅:一号展览厅展示的是复制的模型,模型内容是明治时期时小樽商港内的各式店铺与当时的街景,以重现当年的街道风情,富有历史的纪念意义;二号展览厅展出的则是介绍小樽自然生态的模型,各有不同的特色,有兴趣的游客可在此稍作停留,慢慢的逛博物馆,以增加对小樽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玻璃工坊</p> <p class="ql-block">玻璃工坊</p> <p class="ql-block">小樽火车轨道</p> <p class="ql-block">再到繁华的大阪心斋桥完全是另一番景象。</p> <p class="ql-block">饭店大堂在八楼,教堂竟然也建在了这一层。</p> <p class="ql-block">窗外大阪夜景。</p> <p class="ql-block">京都二条城兴建于西元1603年(庆长8年),为日本江户幕府将军德川家康所修建,做为到京都拜访天皇时的寓所。后来又由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于1626年扩建完成其规模,其建筑风格是桃山时代的书院建筑。1867年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将政权归还给了天皇;之后于1884年更名为“二条离宫”;到了1939年,天皇又将之赐给京都市政府,并于隔年更名为“元离宫二条城”,正式对外开放参观。 唐门沿着白色的城墙而行,来到一座华丽的唐门,这是二条城的著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这里天气稍暖梅花的花苞已开始膨胀。</p> <p class="ql-block">华丽的唐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