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武当山

徐志强

不久前,我和朋友两家人来了一遭说走就走的旅行,中午1时许,坐着朋友的新车,我们从襄阳出发,顺着S型的高速公路,近两小时的路程就到了武当山脚下。<br> 向往武当山,是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影《武当》,剧中主角高超的武功和强烈的民族气节深深打动了少年的我,一度曾向往去武当山到此一游。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25岁时来过武当山,如今我已是52岁。当年“小伙睡凉炕,全凭身体壮”,记忆中,我那时在分局团委工作,和一帮年青团干部从山脚下顺着台阶攀登上去的,三个多小时就到山顶了。那时一来年青,二来也是空着手,我就拿着一台理光牌傻瓜相机一瓶矿泉水,当年用的还是胶卷,我也只是简单的拍照。那时武当山还没索道,全靠人的两条腿在行走,记得那次从武当山下来,我们一行都感到浑身无力,双腿发软。十多年前,我在十堰工作时间,我也没有去过武当山。虽然遗憾,但在十堰工作期间补强了我对武当山的关注和对道教的理解。<br> 史记,武当古建始建茅庵于秦;敕建五龙祠于唐;筑建五龙观于宋,后又创建紫霄宫;经元代累建,渐成规模。明成祖仰仗道教巩固皇权,使武当山在有明一代获得空前发展。据记载,以藩王豪取帝位又崇奉道教的朱棣,遵天之命,北建紫禁城、南修紫金宫。遣候谕尉,召集三十万人,耗时十二年,在武当山建造九宫九观三十三群。其后世子孙不断增扩,使武当山鼎世而立,名扬天下。清、民时期,虽毁于兵火天灾者多,宏伟气势已然不减。<br> 武当神话多,当年,皇后昼追夜赶,来到武当山坡上,遂有“太子坡”;太子心意已决,举剑劈山,山分成河,故有“剑河”; 皇后追子未成,泪如泉涌,方成“滴泪池”;真武清修苦炼,得乌鸦漫天飞翔,迷途指引,始奉其为尊神,号接食地“乌鸦岭”;老婆婆手抱铁杵,于圣井淘水,就巨石磨针,点亮太玄心中慧根,此地唤名“磨针井”……<br> 武当胜景众多,最负盛名有三处:金顶、霄宫和南岩。群山拥抱的武当山,在和煦阳光照耀下雄伟壮丽,熠熠生辉。天圆地又方,一朝一枯荣。其一砖一瓦,不问出处,必是文物;一匾一联,无论先后,皆成历史。<br> 初秋来武当山旅游的人并不多,也许是受疫情的影响。山路窄而多弯,路旁树木繁茂,只是山林还没染上秋色,行车五十分钟到达琼台,琼台是一个服务点,我们一行乘缆车直达金顶,从缆车窗望去四面山峰连绵起伏,山间古树新木相杂。出了缆车站我们直达金顶贵宾楼,酒店小巧玲珑,只有十多个间房,但价格绝不便宜。脚下的石阶台面光滑如镜,明显是众多脚步踩踏而成。秋日的天空很蓝,也很干净,没有一丝云彩,空中有几只肥硕的乌鸦漫天飞翔,不时发出“呱呱”的叫声,仿佛是在发出欢呼声。在酒店处稍事休息后,我们顺着护栏而上,石阶蜿蜒曲折,或直上如登梯,或横行如过隙,踩过数百级台阶约十来分钟就到达转运殿下的平台,我们在此看静观夕阳之美,让人不禁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夕阳完全隐入山后了。然而,天边却还有一片久久不散的红霞,一如我久久不散的情绪。<br> 夜晚,万赖俱寂,透过房间的玻璃,举头仰望浩瀚星空,满天繁星在星河中尽情闪烁,仿佛在诉说千年武当的辉煌与落寞!我的心灵顿时感到与上天靠的那么近,远方寺庙传来的钟声,带来一缕淡淡的忧郁。白天的“秋老虎”还是让人感到炎热,但山间的夜晚很是凉爽,夜宿金顶十分惬意。<br> 次日清晨,我们5时许就开始在金顶山门处的平台上静观日出。清晨,天上的星光闪烁,此时已有不少游人已是大汗淋漓登了上山顶。登上顶峰的感觉真好,一句“无限风光在险峰”,还觉意犹未尽。这时,东方天边鱼肚白已经演变成一道红白相间的锦绣,渐渐地正中位置明显发红,上方有个模糊的红轮廓,像太阳的影子,附近还有一朵白云,白云微微地染红了一道边,洁白美丽。又过了几分钟,朝阳才渐渐地露出尊容,起初像个乒乓球一般大的小金球,火红无光;又过了几分钟,太阳才真正地跳出天边,冉冉升起,轮廓也不断增大,且发出万道金光,映红了金殿和游客们的笑脸,也照亮了整个武当山。<br> 看完日出后,我们在酒店简单吃罢早餐,我们开启了行程,也 是返程之旅。从住宿处爬上金顶只需要十多分钟。三台之上的金殿,是游人所达之最高胜境。金顶是武当山的最高峰,海拔1612米,为武当山72峰之首。置身峰顶,俯瞰高高低低的无数山峰匍匐于脚下,在淡淡的朝雾之中状如飞龙,美若图画,十分开心。极目楚天,空旷辽远,心胸也顿时宽广起来。金顶面积不大,长宽均不足20米,南北西各有一座比较低矮的古建筑,门窗紧闭,也不知道是何用途。平台中间便是举世无双的金殿,金殿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坐西朝东,面阔三间,重檐叠脊,翼角略翘,小巧雅致。金殿正中宝座上供奉着真武大帝铜铸神像,高1.8米,重10吨左右。真武大帝身穿龙袍,目不斜视,威仪凛然,一副君临天下的巍然气概。据研究者认为,这铜像面貌、神情都与永乐大帝十分相像,分明就是永乐大帝的化身。<br> 武当山古建筑群众多,而以南岩宫古建筑群最为著名。半个小时后,我们登上了南岩宫。悬崖上有一条狭窄的走廊,宽不过一两米,连通各殿。穿过两仪殿,就是天乙真庆宫。该宫殿不甚高大,依岩而建,为石砌仿木结构,梁、柱、椽等全部用青石雕凿成构件,再榫卯拼装而成。只是门窗皆无,空洞洞的,有点不太雅观。整个石殿设计独特,结构巧妙,施工艰难,称得上是我国古代石建筑的精品杰作。殿内靠岩壁有若干神像,但因为有栅栏门阻挡不得入内,且殿内光线暗淡,因此看不清都是哪路神仙,比较遗憾。石殿左侧是两仪殿,著名的龙首石,又称龙头香就在殿前面崖壁上,号称“天下第一香”。<br> 从山门到紫宵宫二十四公里,走出车来,率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棵一百四十年的圆柏,四季常绿,十丈孤高。宫前立有一青石拱桥,桥头有两头石狮默默守护,青铜炼制的焚纸圆鼎和敬香方炉,透身漆黑,造形独特,制作精良。宫墙均为红色,高低错落,素墙粉面,彩图浮雕,形状各一。琉璃瓦均为绿色,深浅不同。屋顶方形居多,通常上下两跳,装饰自然必不可少,浮雕透雕美仑美奂;屋檐造型奇特,规格朝向,大小种类,十分讲究,怪兽灵物栩栩如生,跳跃其上。宫前的说明,记载着建筑的久远或保护的范围;唯有高贵的横匾,雍容的楹联,要么帝王玉赐,要么名家手书,或黑底金字,或蓝底白字,无声背负厚重,坚毅穿透古今。<br> 游外金顶,南岩,紫宵宫这三处名胜,饱观了武当山的日出日落,虽是跑马观花,但也是收益颇丰。匆匆一瞥,武当之美,一胜一境界,一景一故事。武当之奇美不胜收,或寻仙缘,或觅仙迹,或证天道。游览武当山,游的是人间胜景;问道武当山,问的是心底的“道”。一句广告语道破天机“要健康到武当”。<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