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一样的存在——弘一法师(30期)

石竹居士

<p class="ql-block">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出生于天津,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终年63岁。日本留学归国后剃度为僧,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弘一法师,神一样的存在。他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中国油画、广告画、中国话剧、西方乐理等多个领域堪属开山鼻祖,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新境界。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等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拍手!顿足!击节! 夫人生几何,当有何人能以一生多个第一载入中国文化之史册,辉煌、高光这等词汇已不足以评价大师的功绩,直教后人仅剩下了仰慕、敬佩、赞叹!!</p><p class="ql-block">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烂至极而又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林语堂讲过,李叔同是民国时代最有才华的天才。 张爱玲说过,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都不是的,至少站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外,我是满心的谦卑。</p><p class="ql-block"> 李叔同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他为我国近代文化、艺术、教育、宗教领域里贡献了13个第一,堪称卓越的文艺先驱。而他皈依佛门之后,一洗铅华,笃志苦行,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师,被佛教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林子青说:“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曾著有《华严集联三百》,可见其用心之一斑。”中国佛教律学分四大律,弘一大师穷其一生专研《四分律》,并著成《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记》,此书和他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并称两大名著,极力弘扬佛法。</p><p class="ql-block"> 他16岁考入辅仁书院,学习八股文。进入书院前,叔同已饱读经史诗文,加上自幼聪慧,每次考作文,总有不尽抒发之思绪,只能“一格书两字”,且经常获得奖银,别人都称他“李双行”。18岁奉亲命娶妻,哥哥拨30万元供其家用(这在当时是一笔巨额财富)。他买了一架钢琴,始学音乐和作曲。那个时期,康有为、梁启超正在搞维新变法,一向关心国事、憧憬未来而又厌恶旧制度的李叔同,对这场变革感到兴奋,为此,他还刻了一枚“南海康梁是吾师”印章。“戊戌政变”失败后,外界传他与康、梁同党,因此他带着母亲、妻子避祸于上海。李家在上海有钱庄,他可凭少东家身份任意支取生活费,由此他相当阔绰,整日以富家公子身份,与沪上名流交往。20岁时,他与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结金兰之谊,号称“天涯五友”。其后,叔同的文人雅士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他与画家任伯年成立了“上海书画公会”。22岁考入南洋公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就读经济特科班,从学于蔡元培。不久后,他与许幻园、黄炎培等人成立“沪学会”,开办补习班,举行演说会,积极倡导婚姻自主等新思想。</p><p class="ql-block"> 在音乐方面,26岁的他编辑出版的《国学唱歌集》,被当时的中小学当做教材,由他创作的歌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分三类。一是爱国歌曲,如《祖国歌》、《我的国》、《哀祖国》、《大中华》等;二是抒情歌曲,如《春游》、《早秋》、《西湖》、《送别》等;三是哲理歌曲,如《落花》、《悲秋》、《晚钟》等。3月,生母病逝,携眷护柩回津。之后,他东渡日本,始学音乐、美术、戏剧理论,主攻钢琴。曾创办中国第一部《音乐小杂志》,竭力倡导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他是最早使用五线谱作曲、从事乐歌创作、推广西方“乐器之王”钢琴、将西方乐理传入国内的中国人。由于接受过欧洲音乐文化的熏陶,他将欧洲歌曲的曲调拿来填入新词,从而产生了新的风格的音乐作品,这些带有浓烈的外来色彩曲调、带有浓重的旧体诗词韵调的歌词,在全国广为流传,开启了一个崭新的艺术时代。他是中国“学堂乐歌”最为杰出的创作者,一生留存的乐歌70余首,他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超经典的内容,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结合而成超经典的乐歌作品,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广受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等,特别是《送别》,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选作主题歌。34-36岁,在浙江第一师范和南京高等师范两所学校兼任音乐、图画教师,期间为南京大学校歌谱曲,也是历史上第一首校歌。丰子恺说:“李先生心灵深大,兼备文才与乐才。据我所知,中国作曲作歌的仅有李先生一人。”</p> <p class="ql-block">  27岁李叔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成为中国油画鼻祖,他是最早介绍西洋画知识的中国人,也是首个聘用裸体模特教学的中国人。他编辑了《木刻版画集》,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最早倡导者。他广泛引进西方的美术派别和艺术思潮,组织西洋画研究会,其撰写的《西洋美术史》、《欧洲文学之概观》、《石膏模型用法》等著述,皆创下同时期国人研究之第一。他不遗余力地介绍西方美术史和代表性画家,使中国美术家第一次系统了解了世界美术大观。作为艺术教育家,他用现代教育法培养了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等一批极负盛名的画家、音乐家。他在西画创作上卓有建树,直至今天我们仍能看到其素描《少女》和水彩画《山茶花》等。存世油画仅两幅:一是作为中央美院美术馆镇馆之宝的《祼女》,二是藏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的《自画像》。他大胆引入西洋画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和技法融为一体。他与丰子恺合编的《护生画集》,诗画合璧,图文并茂,为世人所称道。</p><p class="ql-block"> 他是中国话剧创始人、奠基人之一,与同学组织了中国首个话剧团“春柳社”。《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28岁的李叔同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后来,他还主演了独幕剧《生相怜》《画家与其妹》和《黑奴吁天录》,社会反响极大,开启了中国话剧的帷幕。特别是在话剧的布景、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许多方面,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周总理曾说过:将来若要编写《中国话剧史》,不要忘记了天津的李叔同,他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中国来的先驱。</p><p class="ql-block"> 31岁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翌年任上海城东女学音乐教员。33岁自津返沪加入“南社”,被聘为《太平洋报》主笔,与柳亚子主编《文美杂志》。35岁加入西泠印社,与金石书画家吴昌硕往来频繁。37岁生入山断食之念,试验断食17日,有《断食日志》详记。入山前作词:“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返校后,开始素食。39岁拜了悟和尚做其在家弟子,后入定慧寺正式出家。41岁,赴浙江闭关研究律学。翌年居玉泉寺,披寻《四分律》,始览诸先师之作。49岁冬,刘质平、夏丏尊、丰子恺、经亨颐等共同集资在白马湖筑“晚晴山房”,供大师居住。51岁赴金仙寺讲律,弘法四方,时人称他为孤云野鹤。53-54岁在妙释寺讲《人生之最后》《改过经验谈》,在万寿岩开讲《随机羯磨》,在承天寺讲《常随佛学》。55岁至南普陀寺讲律,整顿闽南佛学院,倡办佛教养正院。后移居万寿岩,讲《阿弥陀经》。56岁撰《净宗问辨》,在开元寺讲《一梦漫言》,抵净峰寺讲《律学要略》。57岁春卧病草庵,数月方愈。58岁在佛教养正院讲《南闽十年之梦影》,为厦门市首届运动会作会歌。59岁赴梅石书院、开元寺、清尘堂等处讲经。60岁入普济寺闭门静修,著《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等书。61岁闭关永春蓬山,谢绝一切往来,专事著述。63岁赴灵瑞山讲经。他提出三约:一不迎,二不送,三不请斋。8月在开元寺讲《八大人觉经》。1942年10月2日下午身体发热,渐示微疾。7日唤妙莲法师写遗嘱。10日下午写“悲欣交集”交妙莲法师。13日晚7时45分呼吸急促,8时安详西逝。</p><p class="ql-block"> 李叔同一生成就辉煌,顺带他把中国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他遁入空门后,惟书法挥毫不辍。“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均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的书法犹如浑金璞玉,清凉超尘,富有乐感,朴拙中见风骨,以无态备万态,将儒家的谦恭、道家的自然、释家的静穆蕴涵书中,谓国之至宝,华夏之光。闻其字犹闻佛法,爱者顿生欢喜,得者珍如拱璧,堪称中国历代书法之逸品。他的书法早期脱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夏丏尊将所藏大师在俗时所临各种碑帖出版,名《李息翁临古法书》。尤其是出家后的作品,更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这是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文静、老成之后的稚朴,恰如他的自我表白:“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他的篆刻可谓独树一帜。他早年治印从秦汉入手,兼攻浙派。出家前,他将平生篆刻作品和藏印赠与“西泠印社”,该社为之筑“印冢”并立碑以记其事。治印赏印论印,是他终其一生从未放弃的癖好。他亲自发起成立了继“西泠印社”之后的又一印学团体——乐石社,并定期编印印社作品和史料汇编,这在近代篆刻史上独领风气之先。</p><p class="ql-block"> 大师圆寂已近80周年,至今仍为世人所景仰。吾颂弘一法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寿事无长物,丹青片羽留”,生前了无片瓦,身后却留给人们一笔笔丰富的、叹为观止的精神遗产,令后众在全国各城市环境优美的地方为他建立纪念馆堂供人瞻仰。</p> <p class="ql-block">  只惋惜,弘一法师的身体不够硬朗,正是思想厚积出大成就时,却撒手人寰了。倘再得韶华若年,该会有多少经典出现。</p> <p class="ql-block">典故1【书写送别】</p><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某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家门也没进。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良久,叶子小姐多次喊他都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佳作。 </p><p class="ql-block">典故2【怜虫摇椅】</p><p class="ql-block"> 李叔同去学生丰子恺家,每次坐木藤椅时总要摇摇才下座,丰子恺刚开始不好问,但见他多次如此,就开口问他为何这样,李叔同答道,这个木藤椅可能会有小虫,这样摇摇后这些小生命就跑开了,坐下去后不至于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