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沂蒙情

陈青 33

<p class="ql-block">《清平乐-竹泉村》</p><p class="ql-block"> 2021-9-11 </p><p class="ql-block">秋临竹泉,最美乡村间。</p><p class="ql-block">清泉绿竹绚,潇洒壮士婵娟。 </p><p class="ql-block">陶令郑燮光顾,停骖留恋踌躇。 </p><p class="ql-block">智水仁山乐寿,花甲芳华再度。</p><p class="ql-block"> ~白马</p><p class="ql-block"> 九月夏末秋初,天气爽朗,我们战友一行来到了革命老区沂南县,在这里我们深刻体验到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徜徉在世外桃源竹泉村,流连忘返。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游览马牧池红色教育基地,学习沂蒙精神,向老区人民,向沂蒙母亲,向无数革命先烈致敬!不忘初心,坚定信念,永远跟党走!</p><p class="ql-block">沂南竹泉村</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竹泉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北部,距县城12公里。元明时期叫泉上庄,清朝乾隆年间改名竹泉村。竹泉村迄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最初是在明朝的时候由河南巡抚的堂兄弟高名寔迁隐居建成的。</p><p class="ql-block"> 竹泉村山清水秀,空气质量优,负氧离子 3220个/cm3 ,PM2.5 37ug/m3</p> <p class="ql-block">  这里泉依山而出,竹因泉而生,村民绕泉而居,砌石为房,竹林隐茅舍,家家临清流,田园瓜果香,居者乐而寿,是中国北方难得一见的桃花源式的村落</p> <p class="ql-block">CCTV评选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p><p class="ql-block">国家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竹泉村泉水街</p> <p class="ql-block">泉水清澈甘洌,穿村而过~</p> <p class="ql-block">幽幽竹林大碗茶🍵</p> <p class="ql-block">喜临门</p> <p class="ql-block">竹编坊</p> <p class="ql-block">印象小院</p> <p class="ql-block">斑驳的石头门见证着竹泉村的时代变迁</p> <p class="ql-block">院内粉皮卷大葱</p> <p class="ql-block">农家小舍</p> <p class="ql-block">池畔竹林深,色彩斑斓金鱼塘</p> <p class="ql-block">泉水叮咚</p> <p class="ql-block">竹林石板街</p> <p class="ql-block">农家小院</p> <p class="ql-block">蒙山妈妈的石磨</p> <p class="ql-block">竹林清风,沁人心脾</p> <p class="ql-block">轻雾缭绕</p> <p class="ql-block">恍若仙境</p> <p class="ql-block">竹林云海</p> <p class="ql-block">泉水井边</p> <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人家</p> <p class="ql-block">十二生肖喷泉池,属马人🐴</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酒坊,品尝美酒香醋</p> <p class="ql-block">  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之际的一个名士集团,他们是嵇康、阮籍、阮成、山涛、向秀、王戎、刘伶这七位名士,他们曾经在嵇康山阳(今河南修武县)别墅的竹林里聚会,由此得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p> <p class="ql-block">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广场</p> <p class="ql-block">  沂南马牧池乡,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西北部的马牧池乡,处于沂蒙山区的核心地带,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工作、战斗过。这里曾涌现出明德英、王换于等模范人物,成为沂蒙妇女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  马牧池乡东辛庄村口石碑,这儿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村落、幽深的石板巷、石板桥以及残破的老石屋、茅草屋</p> <p class="ql-block">煎饼院,沂蒙大煎饼是沂蒙人的主食</p> <p class="ql-block">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革命战争年代,沂南成为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1940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前身—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就诞生在沂南古镇青驼寺。在沂南境内,曾发生过闻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及九子峰战斗、大青山战斗、留田突围等战斗,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先烈战斗的足迹,涌现出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p> <p class="ql-block">  沂蒙红嫂明德英,1941年11月3日晚,在日伪军突然包围山东纵队司令部的激烈战斗中,遍体鳞伤的小战士艰难地跑到明德英家中,明德英见是自己队伍上的人,便急忙把小战士隐藏在一座石墓里,她发现小战士因流血过多昏了过去,便急忙为他包扎伤口,在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她毅然将自己的乳汁喂进小战士干裂的口中。之后又杀了两只母鸡熬成鸡汤为小战士滋补身体,经过明德英半个多月的精心料理,小战士终于康复并返回了部队。2009年9月14日,明德英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p><p class="ql-block">图为明德英故居和用乳汁救治八路军战士雕像</p> <p class="ql-block">  沂蒙母亲王换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铭记历史,激励后人,永葆革命传统精神,</span>2003年9月19日,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在她的家乡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隆重举行开馆仪式。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亲笔题写了“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著名作家赵东苓以沂蒙母亲王换于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为背景,创作了42集电视连续剧“沂蒙”,成为一部感动中国的红色经典</p> <p class="ql-block">  沂蒙母亲和她的战时托儿所雕像,1939年从建立临时托儿所到抗日战争结束,王换于相继照看80多个孩子。为给战士的孩子们最好的照顾,因为病痛和饥饿,王妈妈选择“牺牲”了自己的四个孙儿…在粮食供给最为困难的时候,她对自己的子女说:咱们的孩子没了可以再生,可这些孩子大多都是烈士后代,不能让烈士断了根…人们纪念缅怀这位伟大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  沂蒙时辰,在钟表没有发明或者普及以前,临沂人靠什么来计时和作息?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百姓来说,“日头”(临沂人的俗称)当然是最重要的参照物,而除此之外还有依靠身边事物来掌握时间。</p><p class="ql-block"> 沂蒙时辰是临沂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根据自然规律和日常观察总结出的适合自己的计时方式。它将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约两个小时,恰如旧时用地支计时的方式,并带有独特的沂蒙通俗方言,如:雾露明门、日头冒红门、东南晌门、晌午头门、晌午歪门、日头西门、烧火时门、上黑影门、睡觉门、半夜门、人脚静门、鸡叫门。</p><p class="ql-block"> “沂蒙时辰"具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体现着临沂人的生活特点和秉性,在过去长期物质缺乏的生产生活中,始终保持着清晰的时间概念,遇事不糊涂</p> <p class="ql-block">  沂蒙山区有一个伟大的母性群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她们就是"沂蒙红嫂"。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红嫂"有的已经故去,有的到了耄耋之年,但她们身上的那种"红嫂精神",通过她们的子女以及她们抚养过的革命后代,延续传承,从沂蒙山区走向全中国,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牺牲奉献、报效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村民演绎抗日战争时期拥军情景</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医疗所</p> <p class="ql-block">推石碾</p> <p class="ql-block">纺线线</p> <p class="ql-block">纳鞋底</p> <p class="ql-block">要大刀</p> <p class="ql-block">支前线</p> <p class="ql-block">马牧池乡东辛庄大宅院</p> <p class="ql-block">村手工纺</p> <p class="ql-block">沂蒙山小调现场版(视频)</p> <p class="ql-block">在马牧池乡东辛庄全体团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村口的那棵老柿子树</p> <p class="ql-block">柿子熟了</p> <p class="ql-block">  沂州古县城,红嫂家乡旅游区暨中国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总占地1129亩。由《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常山古村》、《沂州古县城》、《山乡梦影视服务中心》组成,总投资2.6亿元。</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红嫂乳汁救伤员的真实发生地,是当年沂蒙革命根据地中心,至今保留着抗战时期的古村风貌。这里陆续拍摄了电视剧《沂蒙》、《永不磨灭的番号》、《娘》、《地道英雄》、《平原枪声》、《战雷神》;电影《沂蒙六姐妹》、《诱杀》等30余部红色影视剧</p> <p class="ql-block">沂南美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醉美沂蒙情》是我的第100个美篇,就以此来小贺我的美篇生漄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由衷地感谢美篇这个平台和诸位热爱生活的美友,让我们继续用相机摄下精彩,用文字记录生活,用诗歌赞美美好,用心声歌唱祖国!<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诗词创作:白马</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陈青 3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