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邹东十八盘之阳,小沂河畔,坐落着一个美丽的乡村——瓦曲村。这里生活着喝着小沂河水成长的一代代瓦曲人,他们淳朴、善良、热情。</p> <p class="ql-block"> 说起瓦曲村,邹城人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的名气来自于她的“红”,她这里曾经是革命圣地,老县委旧址所在地。故而这里曾出现了一批批的革命人士,他们有的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有的舍小家为大家。为了革命他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的佳话。斯人已去,我们幸福的一代只能从《邹城县志》中的记载、老人的口中,还有老县委旧址中存留的那些老物件,才能体味当年峥嵘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瓦曲村一直就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集体,每届村委都本着发展村庄,为村民谋幸福的目标努力着。他们恪守党的誓言和原则,默默地奉献着。</p> <p class="ql-block"> 于华书记作为一名年轻的干部,来到瓦曲村任支部书记,为村委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于书记上任之初,每天走访多家农户,更近距离的了解群众的夙愿,倾听群众的心声,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上边写满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正是于书记的身体力行,下村入户,为老百姓解决问题,排忧解难,在群众心中树立了亲民的形象,同时也得到了百姓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 于书记上任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也是费尽了心思,村里的柏油路的铺设更是给老百姓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家家讲文明,户户讲卫生。村里到处呈现出一派幸福祥和的景象,村里的街道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为了提高村民的精神面貌,于书记及村两委领导经过多方协调,建了一处新时代文化实践广场。为老百姓生活和娱乐提供了场所,老百姓为此竖起了大拇指。村里街道两旁的宣传画、宣传语,时刻提醒着村民怎样做更文明。</p> <p class="ql-block"> 新冠病毒的肆虐没有打垮我们。疫情期间,于书记倡导村民成立志愿者,村民踊跃参加。村民有需要时,总能看着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修水管,修路灯,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等。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特殊时期的瓦曲村的安全才能得以保障。</p> <p class="ql-block">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于华书记及村两委领导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主动联系学校,关心学校发展。在村经费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积极争取给学校送来了2000元的慰问金,主要用于部分教师在校用餐的冬季取暖问题。</p> <p class="ql-block"> 瓦曲小学教师不负众望,每年都以较高成绩位于全镇前列。今年毕业的六年级成绩斐然,其中三科成绩获得包括市直学校在内的第一名。村两委对于瓦曲小学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代表全村村民对老师的付出表示感谢。李军校长表示,瓦曲小学作为老县委驻地的一所村级小学。理应为老区培养更多的人才。学校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老师们的努力付出,得益于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当然与我们村近年来村容、村貌、村风的改进分不开。老百姓素质不断提升,对学校的工作越来越配合,家校合力,才会取得这样的成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