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那点事儿

笨笨熊

<p class="ql-block">  喝酒对于我们家族来说,似乎是一种传统。从我记事开始,家里的祖父、父亲、叔叔都喜欢喝酒。我自己也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与酒打交道了,记得那时候我就坐在父亲的腿上,父亲用筷子蘸着酒,让我尝一下,起先会皱着眉,咧着嘴,慢慢就习惯了,渐渐地就知道了黄酒的缠绵,白酒的刚烈,米酒的悠长。常常领略酒醉之后那种只知道天旋地转、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喝酒,可以有许多理由,天凉了,喝点酒暖暖身,天热了,喝点酒通通气;高兴了,喝点酒助助兴,生气了,喝点酒解解愁;儿女结婚要喝酒,孩子满月要喝酒,亲人离世要喝酒;朋友聚会要喝酒,一个人寂寞了也要喝酒……那么多喝酒的理由,恰恰说明想喝酒是不需要理由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喝酒有过很多有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家中那时都做米酒,用大缸盛着,草蒲盖着,透着一股浓浓的酒香。我和一个同龄的伙伴熬不住酒瘾,偷偷掀开草蒲,地用酒盅舀着喝,不知不觉,两人都有点多了,蹒跚着走出来,想找个地方睡一觉,不料醉意发作,竟在猪圈旁的草堆里大睡,而那些草也是垫猪圈用过的。</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回,家族中有人结婚,我们六个小孩子,大概都是初一年级,喝掉了十二斤黄酒,让大人都目瞪口呆。</p><p class="ql-block"> 祖父喜欢喝酒,那时不像现在,家中放着很多酒,而是每天到小店中打上一斤。因祖父行动不是很方便,这个任务便交给我和弟弟轮流完成,于是我们兄弟便商量好,去打酒的时候,每次都小小的抿几口,以瓶颈处的一条横杠为准,不得突破。很多日子都相安无事,可有一天,我姑姑来家,帮我们把这个差事做了,结果打回家的酒明显满一点。祖父想不到是我们在作怪,还一直抱怨小店的老板不诚信,欺负小孩子,柱着拐杖要去论理,吓得我和弟弟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后来幸亏父亲阻拦,才罢休。从此我们也再不敢偷喝,祖父也很得意,认为那个小店老板知错而改了。 </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因为遗传的缘故,我的酒量一直来都还好。北方有句俗语说:“淹死会水的,打死犟嘴的”,同样道理,酒喝醉的往往是会喝酒的。平生喝醉过多少次,确实也记不清楚了,只知道每次喝醉了酒,都会想,下一次决不喝成这样了,一定要克制自己,可等到下一次喝了,不知不觉中又重蹈复辙。这也许正是酒的魅力,它会让人慢慢浸淫其中,忘掉了曾经的喜乐哀愁,只在乎当下的那一刻。 </p><p class="ql-block"> 据说一个人喝酒要有酒量、酒风和酒德,三者齐全者,才算得上酒中人。我自认为酒量尚可,酒风淳正而酒德更高。我从来不曾因酒而撒酒疯,真醉了,也就沉沉昏睡,从来不强劝人家喝酒,不和人家赌酒,一切随性,这也是许多朋友喜欢和我一起喝酒的缘故。贾平凹在一篇文章中说,喝酒一般有四个状态,一是谨言慎语阶段,这时,大家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说错话;二是豪言壮语阶段,几杯酒下肚,拍着胸脯说大话了;三是胡言乱语阶段,大家你吹我捧,不分大小了;四是不言不语阶段,一个个都醉眼迷离,继而沉醉不醒。我也多次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但一般都能在第三阶段见好就收。</p><p class="ql-block"> 一直认为,酒,是水之魂,火之魄。酒的诞生,的确是在“水火交融”的作用下。常言“水清冽酒乃香”,这似乎是有道理的,大凡有名泉的地方,必出好酒。绍兴酒也不是因为有鉴湖水才会如此绵长,离开鉴湖,就再也没有那种蕴味了。酒少喝一点,是补品,喝多了,是饮品,喝醉了,就是毒品,这也是在告诫我们做事要有度,过犹不及。</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历史上,酒与文人骚客息息相关,有多少诗词因酒而成,也有多少辞赋为酒而歌,且不说“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的寞落,也不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迈,诗仙李白本身就是个酒仙,你看他的“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何等潇洒。就算是纤纤弱女,如李清照,也会“三杯两盏淡酒”而“沉醉不知归处”。陆游也作诗“劝君莫辞酒,酒能解君愁”,难怪与唐婉在沈园相遇时,还得由“红酥手”捧起“黄滕酒”来作别……如我之辈,虽没有绵绣文章,但喜饮之心也与文人相近。 </p> <p class="ql-block">  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事情就在酒席上谈妥,无酒不成席,无席不谈事。但真的陪人喝酒,是件很痛苦的事,且不说论资排辈的座次,也不说溜须拍马地敬酒,单是讲话,也得小心翼翼,说不定一不小心酒后真言。讲几句真话,领导不高兴,讲几句谎话,群众有意见,还不如说些笑话,说起段子,谁也不得罪。这也是为什么酒席上段子特别多的原因吧。“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白居易的一首《 问刘十九》,也是我最喜欢的喝酒境界,邀几个知心的朋友,促膝对饮,在微醺的状态下说说彼此心事。</p><p class="ql-block"> 喝酒有成事的,但更多的却是误事。特别是严查酒驾后,一直胆颤心惊的,喝一点酒就不敢开车。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多次下决心戒酒了,然一来喝酒名声在外,二来自己意志不够坚定,人家一劝,便又举杯邀月了。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看来能留下个饮者的美名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如我之辈,也无须留名, 就算为自己的贪杯找个借口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