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想再听听鹤庆三中历史课

张树忠

<p class="ql-block">  难忘中学历史课</p><p class="ql-block"> 张树忠</p><p class="ql-block"> 古来数谁大?皇帝老祖宗。流年似水,往事如烟,中学时的历史课记忆却挥之不去,所有历史知识似乎注入了我们的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2年秋天,我就读于鹤庆三中高七班,我们历史老师是段汉康,他的言谈举止,至今记忆犹新。段汉康老师是鹤庆云鹤镇人,时年接近三十岁,身材高大,体质强壮,讲课中气十足,听说他自小喜好读书,但中学毕业时,因国家取消了高考,他只能在县食品公司上班工作,可他仍然不缀于读书学史,至1977年恢复高考,他考入四川大学,就读历史系,毕业后分来三中教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段老师讲课非常精彩,在讲世界历史之前,先回顾了初中的中国历史课,但就是这几节中国历史课,三十多年过去了,仍令我回味无穷,既使在梦中还常常回忆不止。我清晰记得他讲过:夏商易代至今,数千年来,中国一路走来,一部二十五史,多少王朝更迭,谈笑在史中,“故夏无道而殷伐之,殷无道而周伐之,周无道而秦伐之,秦无道而汉伐之。有道伐无道,此天理也,所从来久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段老师讲课,娓娓动听,妙语连珠,让我们沉醉在古代历史之中。至今记着他讲:同学们,说到天理,我讲一个问鼎逼宫故事,传说在周成王时,曾就国运问题问卜于天,结论是:“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即大周朝会传位三十世,延续七百年,这是老天爷的意思,所以不会受到质疑。南方的楚庄王就派人去问周天子的鼎之轻重。鼎是皇权的象征,鼎移则国灭,问鼎犹如逼宫。在周王室生死存亡之际,大臣王子满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结果楚庄王从此打消了不臣之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段老师是县城里汉族人,尤其喜欢研究汉史,每夜静读《史记》、《汉书》。在课堂上,把汉朝讲得淋漓尽致,生动精彩。我记起他曾讲:同学们,始皇帝出巡时是何等盛大威仪,当时村干部刘邦(亭长)出差到首都咸阳,目睹始皇帝出巡时的盛大威仪,艳羡道:“大丈夫当如此也”。始皇帝的赫赫威仪非但未能震慑住村干部的觊觑之心,反倒引燃了他的强烈欲望。正巧沛县的民众杀了父母官造反,要挑一个领头的来主事。当时呼声较高的人选主要有萧何、曹参、夏侯婴、刘邦和樊哙等人。萧何原任沛县主吏,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曹参原为沛狱掾,相当于看守所所长。夏侯婴原为沛县厩司御,相当于现在的县交通局局长,后来,提升为县令史,即县长助理,是个仅次于令、丞、尉的职务,在县政府里排名第四。应该说,萧、曹、夏侯三人都是旧班子里的头面人物。刘邦是泗水亭亭长,相当于村干部,资历最浅,挑头造反本不会有他的份,史书上说,“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也就是说,那些有头有脸的干部都怕做“出头鸟”,都在乎身家性命,于是“尽让刘季”,刘邦就领着沛县造反的民众,杀来杀去,最终,刘邦黄袍加身,成了中国第三任皇帝。陆贾每次去见他,总要提《诗经》怎么说,《尚书》怎么说,结果惹恼了不读书的高祖刘邦皇帝,骂陆贾道:“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段老师口才好,是天生讲课的天才,每一堂课都滔滔不绝,记得他讲,同学们,人类的历史也并非一向处在革故鼎新,一路前行的进程之中,绝大多数时间会在原地打转转的,例如,曹丕篡汉建魏,司马氏又篡魏建晋,刘裕又篡晋建宋,萧道成又篡宋建齐,萧衍又篡齐建梁,陈霸先又篡梁建陈。这一路篡下来,前后政权易手了六次,史称六朝。王朝易代,《吕氏春秋》告诉我们,“天子之立”还是得靠“争”,结论还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接下来一出连轴转的好戏,始于宇文觉篡西魏建北周,杨坚篡北周建隋,李渊篡隋建唐,朱温篡唐建后梁。这一次江山易手五次。最后一出篡位大戏,始于郭威篡后汉建立后周,赵匡胤又篡后周建北宋。同学们,这正如黑格尔的一句话:“当你埋葬前人的时候,将要把你抬出去的人,已经站在了门口。”对于历史的宿命轮回,中外见解空前一致的啊!段老师讲得精彩绝伦,扣人心弦,当学校下课钤响了,同学们还沉醉在历史故事之中,久久不愿离开座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段汉康老师讲课,从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往往举一反三,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随手拈来,连而贯之。至今犹记他讲的明史,凤阳有个叫花子,叫朱元璋,是敢于玩命的硬家伙,南征北战,建立大明帝国。其儿朱棣尚遗传了几分勇猛之气,起兵与侄子建文帝争位,造反之前,朱棣问:“民心向彼,奈何?”姚广孝答:“臣知天道,何论民心?”,战争靠的是枪杆子,像朱棣这样的大奸雄,自然是一点就通,于是他成为明成祖。但到了崇祯时候,朱家还有什么英雄气可言。而此时米脂县有个下岗职工叫李自成,正混迹于社会,从商洛山中领着数千人马杀出,等渡过黄河、进兵北京途中,作了个战前总动员讲话:“诸军若出死力,破京师,当任所欲,淫掳杀掠不尔禁。”为了激励士气,也只能投其所好,明明白白宣扬“惟女子玉帛是取”。唉,唉,就是小百姓倒霉,累累白骨成了野心家们踏上帝位的基石。李自成自已也抢了一位陈圆圆,是“秦淮八艳”之一,那知吴三桂早就爱慕陈美人,冲冠一怒,愤而降清,从而中国进入了大清帝国。段老师的课激发了许多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杜克武、洪锦旗、李忠仁等等本来数理化很好的学生,为了继续听段老师讲历史,纷纷报名读文科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段老师心地善良,悲天悯人,在讲课之中常常哀叹历史,怜惜小百姓们的痛苦。记得他曾讲,在我国漫长历史中,几乎没有一个王朝不拼命强调自己取得政权的正当性,其依据主要是“天命”、“民心”,实际上辉煌的背后也常常有黑影,就说汉朝“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清朝“康乾盛世”,这些辉煌时期内却也常有“人相食”,不绝如缕的“人相食”告诉我们,历史传说所谓繁荣,也不过是“虚荣”而已。表面的“繁荣”背后,无不掩盖着小百姓们无法承受的惨重代价,历史的罗圈腿教人扼腕,长太息以掩涕。</p><p class="ql-block"> 段老师,您好,听说后来您调去鹤庆一中,最近又听寸灼龙、李银龙等同学说,您已退休在家。老师,当我年轻时,听过您的教导,听过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这使我欢畅,那时是多么幸福!我所深爱的历史课,常在我梦中又回来,就像老友失散又重聚。正如从前一样,仿佛中学又重来,可对着镜子看一看,老去的我也即将成为历史,这使我哭出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