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平阳之情缘

愚者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位于文成县双桂乡宝丰村(现是桂东村),双桂地形东高西低,清澈的桂溪水由东向西淙淙流淌、蜿蜒于两岸高耸苍山的谷底之间。东面峻峭的遥岭山脉横亘于文成和平阳间,宛如王屋山一般巍峨和伟岸,古人道“穹岭冲到天、遥岭摇半年。”</p><p class="ql-block"> 从文成通往平阳的古道顺着峻峭的遥岭,蜿蜒盘旋而筑,古道两旁时见香枫古木皆十围,浓荫蔽天,高枝上山禽欢愉,丛林间猿猱出没。将近山巅之时通过一片翠绿、幽寂的竹林,便到山巅隘口,站在巅峰上俯瞰平阳晓坑等地,尽收眼底,自然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遥岭亭建在山顶隘口处,是过客憩息的好地方,前人在亭边的石壁上凿出一口小小的山泉,风尘仆仆的行人渴了、累了憩息片刻,喝上几口甘冽的泉水,不输琼浆玉液,便顿觉神清气爽,精神抖擞。遥岭古道岁月悠悠,建有数处路亭,颇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之韵味。</p><p class="ql-block"> 经遥岭亭往下向平阳行,先经 “十八折”,“ 十八折”在陡峭的山岭迂回盘旋十八个来回,真的是“百步九折萦岩峦,畏途巉岩不可攀”是遥岭最险峻、最难走的一段路。再往下便是“流米岩”,“流米岩”中间有一小缝隙,传说会慢慢流出一颗颗白花花的大米,让过客带走一斗。一天,一个贪心的过客嫌弃“流米岩”出米太慢、太少,拼命挖破了小缝隙,激怒“流米岩”,结果再也不出米了,这只是一个故事而已,但每当经过此处总是盼望奇迹还能出现,“流米岩”还能造福百姓。</p><p class="ql-block"> 巍巍遥岭,上接九穹之苍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让人望而生畏,翻越遥岭之难,如行蜀道之难。有人云“一夫能守遥岭关”,可见遥岭的险要。传说从前有一股土匪要途经遥岭到文成来作恶,前辈们知悉此情报,马上组织力量,在遥岭上搬来大量的石头进行阻击,后来土匪看到遥岭倒吸一口寒气,不敢越雷池一般,只好望洋兴叹。</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桂溪两岸是层层的梯田,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清明菜便从田坎上东一丛西一簇、偷偷地探出脑袋,不知不觉地生长着,家乡人把清明菜,叫做“棉菜”。清明节前夕挨家挨户都去采棉菜,做清明果,双桂人称之为“棉菜龟”,大峃城里人叫做“柑叶”。做“棉菜龟”也是件不容易的事,要在捣臼里捣米粉、捣棉菜,做馅料,再包成“棉菜龟”,然后入笼蒸熟,此时香味四处飘逸,令人馋嘴。 </p><p class="ql-block"> 巍峨遥岭的那边,便是平阳晓坑和怀溪等地,那里地势相对平坦,没有梯田,少有棉菜,当春暖花开的时候,三五成群的平阳姑娘,翻过遥岭,来到双桂掐棉菜。春风里,金灿灿的油菜花漫山遍野,田里的苜蓿花也像赶集似的竞相开放,红的、紫的、粉的……花丛中蜂蝶翩翩。梯田边,时不时看到三三五五的平阳囡,提着篮子,哼着歌儿,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含着纯真的笑脸,天真无邪像花一般灿烂,那是田坎边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一群懵懂的孩儿,看到这些田边的“花朵”,对着她们不怀好意、兴奋而又拼命地反复高喊着“平阳鬼,掐棉菜,平阳鬼,掐棉菜……”,而姑娘们也毫不示弱对着我们喊叫“山里猴子,山里猴子……”,这样大家对着呼喊,彼此都感到兴奋着、乐着!每当想起此事还觉得暗自好笑,仔细想来“平阳鬼”,“山里猴子”应该从褒义的角度去理解,“平阳鬼”是聪明、精明、能干,敢于人先的写照;而“山里猴子”是淳朴、勤劳、耿直,吃苦耐劳的写照,事实也应该如此。</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怀溪、山门、南雁、水头属于鳌江流域,海潮沿江一直可以涨到水头镇,平阳江南(原平阳县属地)从事做海鲜生意的人不少,人们习惯称之为“行贩客”。行贩们把一篓篓海鲜等水产从水头一担一担源源不断经人工肩挑,翻过遥岭来到双桂、珊溪等地贩卖。每当天蒙蒙亮的时候,村里边就有江南人的身影,他们挑着一担海货吆喝叫卖,黄鱼、鲳鱼、带鱼、海蜇等等一应俱全,那时的海鲜才几分钱一斤。当听到行贩叫卖的吆喝声,大人们纷纷从家里出来,围着篓子,讨价还价,挑着心仪的海货,我的母亲也不例外。买到的鱼拿到家里,冲洗干净,切开的时候,鱼身上还不断流淌着新鲜的血液,吃着烧熟的鲜鱼,美味一直深深留在记忆里,而今吃到的海鲜都无法比拟,那时还可常常吃到野生黄鱼,而今就想想而已。</p><p class="ql-block"> 平阳行贩客如穿梭一般,往返于文平之间,吆喝于村头巷尾,村里行贩身影频频,在暮色苍茫的时候,有时就留宿于村里的小客栈。其中让人记忆最深刻的是江南修,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浓眉大眼,诚信经营,价位合理,博得村民的信赖。他一过来,村里的人就围着他,他卖的海鲜鲜度好,质量佳,卖的虾皮、虾酱,让人啧啧称叹。他常常投宿于村里小客栈,一来二往,与村民混得很熟,也很投缘,不知他姓什么,只知道叫阿修,大家习惯地叫他江南修,随着时间流逝,江南修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随着毛纺业的发展,水头来文成收购兔毛的商贩逐渐增多,勤劳智慧的双桂人,瞄准市场的需求,迅速发展养兔业,家家养兔,少的一二十头,多的一二百头。其中我村的一位阿婆,她是村里养兔最多的人家,被推为省级养兔致富标兵,养兔也确实给双桂的老百姓增加了不少的收入。双桂的兔毛纯白、柔软、优质深受水头商贩信赖,成为出产兔毛的重要基地,兔毛源源不断地输出,此时的摇岭更加繁忙。</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三条对就在桂溪边上,背倚巍巍群山,一幢幢两层青瓦木楼一一挨在一起沿路而建,我家在后面一排,从村头到村尾长约八百米的样子,设三处廊槛,供人们休憩、聊天。由于行人络绎不绝,时常有客人歇息于门前的廊槛,带来了不少的信息量,一些村民喜欢从路人那里打听消息,天南地北的事都可知道些许,“岙底的柴排、三条对的闲谈”,看起来三条对谈天说地还是有点来头的。文平古道从村前蜿蜒而过,人们来来往往,把石头路踩得光光滑滑,经年累月留有历史的沧桑,溪边沿路的一棵棵柳树妩媚妖娆,婀娜多姿,当缕缕春风徐徐之时,纤纤细柳如烟如雾,长长细条随风摇曳,煞是迷人。</p><p class="ql-block"> 夏天时见三三五五的平阳扛树客,将三四米长的,两三支去皮的木头,捆在一起,凭肩头从石垟林场方向,向平阳背去。途经文平古道三条对路段时,这些扛树客,全身大汗淋漓,见路旁的廊槛,即刻将肩上的树木用木棒支撑着靠在墙壁上,来廊槛休息,廊槛和农家连在一起,农家开着代销店,店里有糖果、糕饼、烧酒等等。于是扛树客从兜子里,掏出一块手巾,一层一层扒开,小心翼翼地拿出钱,买一个一毛钱的薄薄芝麻饼和一盏烧酒,津津有味,忘我、尽情地享受着,完全忘记了刚才的劳累。</p><p class="ql-block"> 烧酒和芝麻饼散发着浓烈的香味,馋得我直咽口水,羡慕不已,可是对于我来说一毛钱也是天文数字,可望不可即,就任由口水多吞几下吧。吃了芝麻饼、喝了烧酒的扛树客,补充了能量,解了暑气,顿时就像“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刹口”,扛树客精神重振,力气倍增,扛上树迈着大步向遥岭方向挺进。</p>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邻居阿定叔,除了务农,还兼买卖生意,他勤劳、精明、能干,走遍文成的大山,到农家收购黄豆。当时,他收购的黄豆比较多,雇佣挑山工,翻越遥岭,一担担挑到晓坑,用拖拉机运到鳌江、江南等地销售,在村里应该算是做大买卖啦,他有先明之见,发财得早,举家迁往平阳水头安家。</p><p class="ql-block"> 我爸也学着做黄豆生意,先到各村去购买,挑回家里,等积攒到好几百斤时,就发动全家,把黄豆挑到晓坑去。四更的样子,全家起床,吃过早餐,摸黑向遥岭进发。当年我大概是十岁左右吧,没出过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井底之蛙,心里也很期盼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就自告奋勇挑二十斤大豆去平阳。</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迎着晨风,清爽凉快,挑担的人不少,说说笑笑,挺有趣的。到了遥岭脚底,天还是漆黑一片,路旁鸟鸣虫叫不绝于耳,往岭上一步一步使劲地往上挑。体力慢慢觉得不支了,好不容易到了遥岭亭,天才蒙蒙亮,就一屁股坐在石头上,任凭山风拂面,顷刻才喘过气来。此刻再咕咚咕咚喝上遥岭亭那甘冽的泉水,顿觉神清气爽,又继续往下朝晓坑挑去。先经过令人生畏、盘旋曲折而又难走的“十八节”,过此路要特别小心,稍不留神就可能翻滚下去。没走几节,大腿开始不听使唤,不停地发抖,一担二十斤重的大豆,就像座大山一样重重地压在我身上,每前进一般都觉得困难。但是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坚持,因为人人挑着重担,别人分不了我的任务,只好停停歇歇,拼命地向晓坑挑去。</p><p class="ql-block"> 到了晓坑,看到拖拉机冒着浓烟,发出“突突突”的轰鸣声,甚是好奇,因为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个“玩意儿”,于是把一袋袋大豆往拖拉机上装。“突突突”,我父亲随着拖拉机向前方开去,慢慢消失在我的视线里,到鳌江去买卖。过几天,父亲笑呵呵地回到家里,神秘地告诉我们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这一次买卖,净赚了五十元,全家人都乐了。</p> <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上小学五年级的春天里,校长神秘地告诉我们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组织小学高年级同学去南雁荡山踏青。同学们雀跃着、歌唱着、快乐着,并憧憬着。那时,文成百丈漈还没有开发,南雁荡山是我们附近唯一著名的风景区,人们习惯地称之为“仙姑洞”。</p><p class="ql-block"> 出发那天正是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百鸟啼鸣,万物争春的时候,同学们集中学校,接受老师的教育,在老师的带领下,旗手挥着红旗,俨然像支革命的队伍,井然有序,走过田间小路,攀越遥岭,来到晓坑,沿着公路过山门、东门逐渐向景区靠近。在公路上,当同学们看到拖拉机开过来的时候,急忙躲避到路边,以防不测,但有的同学却勇敢地追着它,并跳上去,又下来,真是让人心惊动魄,老师发现后马上制止。</p><p class="ql-block"> 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南雁荡山景区,这里山光水色、峰峦迥异、溪壑交错、怒瀑飞奔、峰奇、洞幽、溪秀。东洞建古刹,西洞修道观,游人如云、信徒挤挤,钟罄声声,梵音依依,香烟缭绕,景色秀美,第一次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此秀美!</p><p class="ql-block"> 在东西洞两山之间山脚下蜿蜒着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泉水叮咚,去山的那边踏着汀步而过,“水声激激,风生衣”,清流边是一家旅馆。那天晚上,同学们就打地铺,睡在旅馆的大堂里,大家怎么样也睡不着觉,彼此之间滔滔不绝地说着所见所闻,谈着自己快乐的感受,当老师来时,我们假装睡觉,当老师回到房间,同学们又悄悄地聊上,一直到深夜,聊着聊着,声音渐渐消失了,彼此都进入梦乡。</p> <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祖祖辈辈都在梦想着愚公移山的故事,把横亘在文平之间难以逾越的遥岭山脉铲平、移走,天堑变通途。而今等级公路凿隧道穿遥岭而过,汽车穿梭来往,在峰顶上遥岭亭旧址,建起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高高矗立于白云碧霄间。</p><p class="ql-block"> 深秋时节遥岭上层林尽染,古道两旁枫叶变红,灿烂如花,火红如霞,是闻名遐迩的红枫古道,引来不少游人,慢步于古道旁,阵阵秋风过来,火红色的枫叶随风飘舞,簌簌而下,如诗如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