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教师节,不禁又想起了我的老师们。从上小学到大学,我们受教于几十位老师,虽时日久远,但他们都在我的记忆中,感谢他们的教诲,永世不忘师恩。古稀之年的我特别怀念我的小学老师们。</p><p class="ql-block">我的小学是在北京东城区大二条小学念的。学校很小,只有一个不大的操场和几间教室,其中一间作为音乐课堂。校内的六个班级分上下午两部制上课。校长马荣锦和几位老师,还有收发室的童大爷,领着我们一百多个学生朝夕相处,就象一个大家庭一样。我们熟悉每位老师,老师也几乎认识我们每个人。我特别忘不了的是班主任冯淑英老师和梁光伟老师。</p><p class="ql-block"> 初小阶段的班主任是冯淑英老师,她待我们这些刚入校门的七岁左右的懵懂孩子真得象妈妈。每天放学时,她让全班起立,把书包背在右肩上,排队出教室,叮嘱我们过马路时要左右巡视,看着来往车辆,注意人身安全。她教我们怎样洗脸洗脖子洗耳朵,保持个人卫生。她边说边拿条小毛巾作示范,真象妈妈一样地细心耐心。</p><p class="ql-block"> 冯老师讲课也很有方法。那时汉字还没有简化,体育的体字,繁写为體,该有二十多笔划,多难记。冯老师把这字编成了顺口溜:"一个小人戴着帽儿,走过桥儿,望着月儿,口里哼着曲儿,吃着豆儿"。我们摇头晃脑地跟着老师念着,脑子里想着这浪漫的画面,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p><p class="ql-block"> 冯老师真是很喜欢我们,一个星期天她约我和几个同学去她家,一大早我们就到了。她家不是很大,只有两间屋子,她的两个孩子再加上我们,把屋子挤得满满腾腾。她可不是要给我们补课,而是要教我们唱歌。为了招待我们,冯老师事先还炒了锅铁蚕豆。那时一般家庭除过年能吃到水果外,平日是舍不得吃的。铁蚕豆对我们这群孩子就是美味。我们边吃边学边唱,别提多开心啦!至今我还会唱那首歌並清晰地记得歌词:</p><p class="ql-block">"小鸡毛,真美丽,做个毽子大家踢。你踢了八十五,我踢了一百一。好象燕儿朝上飞,好象活泼的小公鸡。大家都来练身体,身体健康好学习"。</p><p class="ql-block"> 冯老师为什么把我们几个约到家里教我们唱歌,多年后我才明白老师的用意。听我母親说,有一次她去开家长会,冯老师告诉她:我的学习情况还行,但性格孤僻,不合群,课间同学们玩时,我只是站在旁边看着,从不参加。我想冯老师约我们去学唱歌,就是想让我多和同学接触,融入班集体。</p><p class="ql-block"> 我是1954年4月24日加入中国少先队的,在这之前还有一段小插曲。我不是班内第一批入队的,第二批张贴的新队员名单上才有我,我的名字写在第一排第三名。见了新队员红榜上有我,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可差一点成了空欢喜。原因是我用节省的早点钱买了一个乒乓球,玫瑰红色的球里装着些沙子,摇起来沙沙响,我真是爱不释手。一次课堂上我忍不住把它从书包里掏出来握在了手里,谁知不小心球掉在了地上,安静的课堂里乒乓乓乓的声响很大,我的心也怦怦地跳着,害怕因此被从榜上除名,入不了少先队了。当时课堂上老师同学的反应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事后冯老师对我说:戴上红领巾就是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少先队员在各个方面都应作得好,起先锋模范作用,这样才无愧胸前的红领巾。这是我入队前接受的深刻的一课,我如期加入了少先队,冯老师的话我默默记在心里,永远鞭策着我进步。</p><p class="ql-block"> 小学五六年级时,班主任换了梁光伟老师,她教我们算术和语文。我们那时还是小孩子,不注意看别人的外貌长相。后来听好几位家长说:你们梁老师真漂亮!我们才开始打量起梁老师:白皙的皮肤,大大的眼睛,明眸皓齿,比电影演员白杨还美呢。梁老师性格温和,比较内向,说话温文尔雅,讲课也是柔声细气。都说孩子是夸大的,我就是受益者之一,我爱阅读就是梁老师鼓励的影响。那时自习课上,梁老师常鼓励同学给全班讲故事,将自己听广播,看课外书,听家长讲的有意义有趣的事说给全班同学听,一是鼓励学生多读书,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开始是被老师叫上去讲的,受到好评后,便常常逞能主动去讲,将我从杂志《少年文艺》、《红领巾》和《少年报》上看到的趣文逸事讲给全班同学听。这对我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p><p class="ql-block"> 梁老师也常常给我们读课外书,或把同学中的好作文念给全班同学听。有一次,梁老师把我写夏令营营火晚会的作文念给全班同学:"八月的夜晚悄悄地来到了山谷和田野,也悄悄地来到了我们夏令营的营地……",老师刚念了我作文的第一句,下面就有几个男生大声举报说:"老师,她是抄的!"我脸马上红了,因为那篇作文开头的一句真是我看过一篇文章,觉得这句子美,记住了便移花接木地用到了我作文的开头中,我很尴尬。这时梁老师平静地对同学们说:这不算抄,将好句子恰当地用在自己的作文里是可以的,这叫融会贯通。老师不仅为我解了围,同时也给还是小孩子的我们指示了学习的方法,这给了我很大启发。</p><p class="ql-block"> 听说梁老师生于书香门第,从小饱读诗书,这文化素养和我们谈话中常表现出来。小孩子时的我们难免贪玩,淘气,不爱学习,梁老师从不训斥我们,而是循循善诱地给我们讲道理。她曾教育我们要自觉遵守纪律,无论有无人督促,也要如同"十手所指,十目所视"。她还借指"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教育我们要努力学科学,学文化,掌握本领,长大为建设祖国添砖增瓦。她还常给我们讲刘胡兰,杨靖宇等英雄的事迹,激励我们向英雄学习,作伟大祖国合格的接班人。</p><p class="ql-block"> 给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有她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我们临近小学毕业考试时,梁老师几次带病给我们讲课。还有一次休息日,她抱着年幼的儿子不辞辛苦地给我们作学习辅导。小学毕业升初中时,我们班不少同学都如愿考上了重点中学一一北京男五中和北京女二中,这和梁老师的辛勤教育是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1958年小学毕业的,离开小学老师们距今己过去六十多年了,但我们从没有忘记他们。冯淑英,梁光伟两位老师的音容笑貌仍清晰如昨,她们的教诲也犹在耳畔,二位老师一直在我们心中。我们怀念她们,不仅因为是她们牵手把我们引进知识的殿堂,更重要的是她们曾精心呵护着我们的幼小心灵。我们良好品格的形成有她们的培育,我们人生道路的正确选择有她们的指引。她们不愧是灵魂的工程师,她们的恩情我们今生今世永不忘。</p><p class="ql-block"> 今日是教师节,仅以此文缅怀冯淑英,梁光伟二位老师!並感谢培养教育我们的所有的老师!恭祝老师们教师节快乐!</p><p class="ql-block"> 又:小学时班级没有过集体合影,学校活动也从无拍照留存,无从找到冯老师和梁老师的照片。几年前我路过北新桥去当年的小学校址里去看了看,不知何时己改为民居,变成了拥挤不堪的大杂院。因此遗憾的是本文没有相关照片展示。幸好,小学朋友发来两张照片:这是当年我们几个小姑娘送别一位将远赴海南島生活的同学的临别纪念,这是仅有的几个小学同学合影。如今照片上的几位伙伴天各一方,多数失去了联系。就让我们一起怀念小学的老师们吧!北京东城区大二条小学的老师们和学校风貌永存我们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