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家头巷忆旧

邢建芳

<p class="ql-block">阔家头巷是十全街南面,与之并行的一条小弄堂,里面最著名的是网师园,还有圆通寺、沈德潜故居等。</p> <p class="ql-block">网师园始建于南宋,以小巧精雅著称。几度兴衰,几易其主。著名画家张大千的兄长张善孖曾在院内养过一虎。后由我国著名的女物理学家何泽慧姐妹捐给国家。院内明轩曾在美仿建,为苏州园林缔结海外佳话。</p> <p class="ql-block">“阔”,非巷阔,而为巷内人家阔绰。</p> <p class="ql-block">清沈德潜故居,现为昆剧传习所</p> <p class="ql-block">有一阵,这里的小商铺鳞次栉比。</p> <p class="ql-block">院门半掩,庭院芳菲</p> <p class="ql-block">曲廊通幽</p> <p class="ql-block">杂院纵深。</p> <p class="ql-block">备弄幽暗。我读小学时,里面曾经有大厅做过老带城小学的教室,后来新楼盖好后,这里做过校办粉笔工场,老带城小学的师生都要来这里劳动。最有趣的是雷雨天,正在上课的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飞奔操场,赶在雨水落下前,抢收晾晒的粉笔。</p> <p class="ql-block">不多的商铺还有人守着</p> <p class="ql-block">我最爱这对石狮子,每次到后面的农场劳动,我都要先爬上去骑一下。那时候,网师园只开北面的门,这扇门不开。这对青石狮子老包浆浑厚,光鉴照人,除了岁月留痕,还少不了如我这般顽童爬上爬下的功劳。</p> <p class="ql-block">一个做直播的帅哥</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居住过的碧云清庵的寂敏师,据说有个弟媳就住在阔家头巷,寂敏师的弟媳对寂敏师很不屑,寂敏师的弟弟去了美国,时常会寄些东西给寂敏师,那些海外寄来的东西,都要到居委会去领取。寂敏师的父亲是岑春煊,曾担任过两广总督,广东有句俗语“唔事问阿贵”,就出自岑春煊任职时的一个故事。我虽然一直不清楚寂敏师的弟媳叫什么,但猜想能与岑春煊联姻的,也一定是大户人家。寂敏师是半路出家的,师从海灯法师,取“寂”字辈法号,她年龄虽然长于寂成师,但称寂成师为大师兄。</p> <p class="ql-block">圆通寺门前的双井</p> <p class="ql-block">圆通寺,萧退庵曾在此寓居</p> <p class="ql-block">圆通寺门前</p> <p class="ql-block">从圆通寺对面的小弄堂里走进去,忽然看见两棵金钩子树,金钩子学名枳椇子,有护肝作用,解酒,号称千杯不醉。因小时候二郎巷碧云清庵里有三棵金钩子树,每到秋天就要爬上去摘金钩子,所以对此树有特别的感觉,就像找到了儿时的玩伴。</p> <p class="ql-block">和碧云清庵相似的地方是,这里也是两棵金钩子树和一棵柿子树并列在墙边。</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围墙里也有银杏树和香樟树</p> <p class="ql-block">残破的围墙,上面用水泥封了顶。二郎巷碧云清庵原来的围墙都是这样的,只是没有水泥封顶,有一次我在这样破败的围墙上狂奔,一脚踩在松动的墙砖上,连人带砖滚下围墙,掉到一墙之隔的八中,引得五十米外,教学楼内,正在上课的学生轰隆隆地站起来,隔窗张望。我连滚带爬地攀住旁边的树,爬上树,再越过围墙,回到院内。</p> <p class="ql-block">围墙内,是我在带城小学时劳动的农场,现在有围墙与里面大树茂密的空旷地分开。每到农场收获季节,师生们还能分到数量不多的蚕豆,或者山芋,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是一种极有满足感的意外收获。有一次体育课,老师带我们到农场教投掷手榴弹,我们班一半以上的同学来自南园大队,他们从小干农活,力气大,手榴弹可以投得很远,我连他们的一半距离都投不到。我心里一急,就把手榴弹反着抡起来,结果,投掷的距离是远了,方向却偏了,飞向了站着的同学队伍里,砸向一个同学的头上,同学头一偏,手榴弹还是削到了她的头,虽没有酿成大祸,但我自己吓得不轻,被砸的同学没哭,我却哭了许久。</p> <p class="ql-block">南面有铁门,小学农场的大致模样没变</p> <p class="ql-block">更加荒芜</p> <p class="ql-block">西面隔墙是个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绕出小巷,对面是南园宾馆。</p> <p class="ql-block">阔家头巷从圆通寺往东</p> <p class="ql-block">阔家头巷转弯往北小弄里的人家</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在网师园的出口,我读小学时,这里是出入网师园唯一的门。我们也曾到里面劳动,我们把假山边的麦冬草当野草拔掉,当然最主要的是可以趁机爬上假山。我对假山的认知和感觉,都在网师园启蒙。</p> <p class="ql-block">回到十全街,幽静的小弄和繁华的街道,形成很大的反差。</p> <p class="ql-block">苏州饭店的改造断断续续了很长时间。</p> <p class="ql-block">二郎巷碧云清庵里,有位吃素的郭小姐,相传苏州饭店原来是她家的,也有传言,她要来夺碧云清庵的庙产。那时候我年龄太小,对那些人和传言都模模糊糊的,大人们也不准我们问个究竟。碧云清庵的老师太相传是袁大头的孙女,与寂敏师也不是师徒。直到后来老邻居说碧云清庵是富庙,二郎巷现在还在的阿太堂是穷庙。寂敏师是海灯法师的徒弟,我还是在纪念海灯法师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时,他的一位苏州俗家弟子告诉我的,我只知道海灯法师每次到苏州都住在她那里,他还告诉我寂敏师的父亲叫岑春煊。</p> <p class="ql-block">李根源故居,电线像蛛网。</p> <p class="ql-block">这个楼,我曾从另一个角度看过来,那时我朋友在旁边的街道办事处工作。</p> <p class="ql-block">这个门面,我有点模糊地记得曾遭遇火灾。</p> <p class="ql-block">这个公交站,写着苏州饭店。苏州饭店原来只接待外宾,因此也叫外宾招待所。当时能够到里面工作是很荣耀的。</p><p class="ql-block">十全街原来很冷清,但是这种冷清后面透着的是高冷,从东到西,住着数不清的大户人家,有祖孙状元,有民国代总理,还有各世代相袭的富裕人家。后来苏州的招待所、宾馆都在此基础上改建,南园宾馆也曾得到阴谋家的垂青,在此炮制了阴谋,整条街也更加森严。</p><p class="ql-block">再后来依托这些高档宾馆,整条街成了商业街。由于有文物鉴定权威的加持,一度古董文玩成了这条街的特色。后来各色小酒吧林立。然后玉雕大师们纷纷攻城掠地,在这条街上起起落落。喧闹打破了高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