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古代建筑博物馆 寻纛旗庙 天桥街道二

笑羊

<p class="ql-block">时间:2021年9月9日活动一天</p><p class="ql-block">内容:参观1、天桥印象博物馆 2、天桥艺术中心 3、古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一、天桥印象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天桥印象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以北京天桥为主题的博物馆,全面展示了百年来天桥地区的历史沿革、景观风貌。(可惜闭馆,只有改日再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二、北京天桥艺术中心</p><p class="ql-block">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是一个以音乐剧为主,包含话剧、舞剧、秀、演唱会、芭蕾及交响音乐会等多种演艺形式在内的综合性剧场群。</p> <p class="ql-block">看,功夫少年!</p><p class="ql-block">赏,天桥老戏!</p><p class="ql-block">嬉,猫飞狗跳!</p><p class="ql-block">品,京味佳肴!</p><p class="ql-block">多彩的老朋友足迹,欢快的大卫队靓影!(才女方块嫂子意韵)</p> <p class="ql-block">剧目介绍图片</p> <p class="ql-block">三、北京建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北京建筑博物馆,题字为罗哲文。罗哲文是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建筑与房子的区别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李光:建筑不等于通常意义的房子,建筑(architecture)的内涵远比房子(building)要大得多;房子更多的是满足基本功能,如居住、工作、集会等场所,类似于基本的遮蔽物、构筑物(shelter),建筑则既要满足功能需要,还要体现艺术、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在欧洲,建筑排在“五大艺术”之首,建筑是留给后人永远观赏的杰作。</p><p class="ql-block"> 汉语有很多词汇源于古代建筑,如“出”的甲骨文就源自古代穴居式的地穴建筑;“巢”的甲骨文出自古代干阑式建筑;古代建筑都构筑在“台基”上,所有柱子都立于“柱础”上,由此就构筑形成我们古代建筑的“基础”,没有基础就谈不上古建筑的屋身和屋顶;“四梁八柱”是古代建筑的柱梁檩所围合的框架结构;“顶梁柱”是古代建筑承受房屋力量最主要的构件;“雕梁画栋”也源自在古代建筑的梁和檩(也称为栋)上雕刻画画的艺术追求。中国语言文字与古代建筑甚为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古代建筑展的看点</p><p class="ql-block">1、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p><p class="ql-block">2、皇家建筑与民居建筑的区别</p><p class="ql-block">3、中国古代建筑的现状</p><p class="ql-block">4、中国古代建筑与现代城市建造</p> <p class="ql-block">民居中的“悬鱼”</p><p class="ql-block"> “悬鱼”就是一种和廉洁有关的古代建筑题材构件:东汉时期,汉灵帝派羊续担任南阳太守。羊续只带一名随从前往,微服私访后上任。他决心以自己的清廉树立官场榜样,府丞焦俭送来一条他爱吃的鲜鲤鱼,推辞不掉,就只好让仆人将鱼挂在屋外,晒成鱼干,从此就没人敢给他送礼了。府丞又来送鲤鱼,羊续说上次的鲤鱼都没吃给挂起来晒干了,所以府丞很是惭愧,最后演变成建筑上,变成一种廉洁了。</p><p class="ql-block">图片为丽江民居中的“悬鱼”。</p> <p class="ql-block">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主要藏品有堪称中国沙盘之最的“北京旧城模型”,中国藻井艺术孤品“北京隆福寺藻井”,按比例缩小后外观和结构与实物相同的“北京天坛祈年殿模型”,以及众多的反映中国古代宫式和民间建筑的模型以及大量的建筑文物、标本等等。</p> <p class="ql-block">东西配殿</p><p class="ql-block"> 建筑面积各为755.3平方米。其面阔各11间55.56米,进深三间(6椽7檩)13.58米,前出廊,仅明间置五阶台阶,南北两侧于廊步尽头置如意踏跺三级。悬山黑琉璃瓦屋面。东西配殿大木构架为早期特色,殿宇梁架每一结点的柱头直接承载大斗,斗正面出梁头,侧面出檩枋,柱间用额枋相连接,柱头有卷杀,柱有侧角。殿宇通面阔11间,各开四抹方格四扇格扇门。彩画为龙锦枋心。</p> <p class="ql-block">具服殿</p><p class="ql-block"> 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先农时更衣并行藉耕之典的场所。俱服殿建于1.65米的高台上,建筑面积392.5平方米,面阔五间27.22米,进深三间(六椽七檩)14.24米,前置254.5平方米的月台,月台与建筑台明等宽,南面设十级台阶,东西面设八级台阶。歇山绿琉璃瓦屋面。檐柱头有卷杀。殿内明间减去金柱四根,前后檐柱承载长10.48米的七架梁。彻上明造,梁头及檩枋下均设一斗三升隔架科斗硕。金龙和玺彩画。</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一亩三分地</p><p class="ql-block"> 皇帝在初春的时候到先农坛一亩三分地象征性地扶犁、扬鞭赶牛走上三四个来回。皇帝耕田,带着文武百官。</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观耕台</p><p class="ql-block"> 顾名思义这是当年皇帝在此观看大臣耕作的地方。这座台子是清乾隆年间修建的,之前的观耕台都是用木头临时搭建的,年年都要拆建不仅麻烦也不结实,到了乾隆朝才建成如今的石台。</p> <p class="ql-block">每面台阶九级,正面满雕缠枝莲纹,这在国内的建筑中是不多见的。</p> <p class="ql-block">围栏望柱上雕刻着云龙图案,而且每一根望柱上的龙都不一样,由于风雨的侵蚀,很多望柱上的图案已经变得模糊不清。</p> <p class="ql-block">四周琉璃砖上的行龙造型很有趣,黄色的龙身上装饰着绿色的叶子,这种造型在现存的皇家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焚帛炉</p> <p class="ql-block">殿前的琉璃灯具造型端庄华丽,彰显了皇家气派。</p> <p class="ql-block">神厨院</p><p class="ql-block"> 占地面积约3790平方米(不包括宰牲亭),坐北向南,“北正殿五间,以藏神牌,东为神库,西神厨,各五间,左右井亭各一”(《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五)。现将院内用作为“先农坛历史文化展”。</p> <p class="ql-block">先农神坛</p><p class="ql-block"> 是祭祀先农神的坛台,明嘉靖年始建,清乾隆十九年重修。坛为方形,一层,南向。砖石结构,每边长约15米,高1.5米,四出陛,八级。明清时,每年仲春或季春吉亥之日,皇帝亲临或遣官在此祭拜先农,随后到耤田行耕耤田礼。坛周护坛地达600余亩,其址今为北京育才学校操场。</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内古柏参天</p> <p class="ql-block">庭院中放置着千里迢迢从江南运来的太湖石</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神仓</p><p class="ql-block"> 所贮米谷供皇家各坛庙祭祀使用,有“天下第一仓”之誉。目前不开放。</p><p class="ql-block"> 从先农坛古建博物馆略向东南行五十米,便是神仓院,又称东院,原为明初旗纛庙。大纛旗是明军等级最高的军旗,明朝一旦没有战事,大纛旗被收藏在了旗纛庙中(而明朝各地驻军的纛旗,则被收到各地的旗纛庙中)。祭祀大纛旗是祭祀神灵、祈求神灵保佑战胜,是古代军队最重要的礼仪,同时也用来坚定将士的必胜信念,因此被各朝长期沿袭。</p><p class="ql-block"> 明代专门在京师以及各地卫所建立“旗纛庙”,进行日常祭祀。每年仲秋皇帝祭祀山川之日,同时去京师的“旗纛庙”以太牢祭祀“旗头大将”、“六纛大神”、“五方旗神”、“主宰战船之神”、“金鼓角铳炮之神”、“弓弩飞枪飞石之神”、“阵前阵后神祇五昌等众”共七位神祉。</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裁撤旗纛庙,将旗纛庙东侧的神仓迁建于此,用以储存先农坛“一亩三分地”耤田收谷。一亩三分地是皇帝祭祀先农神后亲耕的田地,位于观礼台的南方。</p><p class="ql-block"> 亲耕时皇帝要手扶牛犁,在“一亩三分”地里,来回耕种三次,而王公诸侯来回耕种五次,大臣七次,而小官们则耕种九次。接下里,由负责种田的官员,发布命令,让天下的百姓,开始种地。</p> <p class="ql-block">午餐北纬路烤鸭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