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往北京的列车

独木孤舟(陈承春)

<p class="ql-block">  一转眼就溜走了廿一个春秋,两千年九月九日,那时正是我下岗自谋职业干个体户的时候。说时间,有自由掌握的时间;说挣钱,有比拿低工资时好得多的挣钱。但就是舍不得花用,买什么东西都得讨价还价。顺便带母亲去一趟上海,苏州,北京,跟我也是赶时间,选择便宜车和住低档旅馆。现在想起来真是痛心疾首,后悔莫及。</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这里既没有铁道,也未通高速公路,大巴车却是有了,只是走国道和省道线,旅客比较自由在路边乘车讨价钱。比方说福鼎至上海,在车站里售票,票价是150元张,若在车站区域外就可以压价到120元不等。但具体情况要看客源而定。那时我常独自在外闯荡江湖,自然知道乘车的套路省钱。</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正因为有这种贪便宜思想作祟,母亲跟我出外旅行就要受苦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p> <p class="ql-block">  最揪心的莫过于从上海到了苏州之后,只逛了一圈的拙政园,下午5点多就乘上海开往北京的无座位火车。当时排队轮到我购票已是无座车票,只好买下两张,试图上车找临时车位。一方面也想第二天赶到北京与之前上去问工的弟弟一起过中秋节。</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可是,谁曾想一上火车,车厢里已堵滿了乘客,甚至连座位底下都塞着人,一辆食品推销车不停地在走道的人缝中推来绊去,连个站脚的地点都不稳,真是进退两难啊!我比较年轻可以克服,但我母亲那年已68岁了,我真是为她感到难熬,想挤过几节车厢找个列车长询问卧铺情况都难挤过去。半途下车嘛?又怕带来更麻烦。看看两边有座位的乘客几乎都是农民工,没有一人能高风格让我母亲让坐一会儿。当时就是没有底气喊一声:谁肯让位我母亲坐,给50元或100元钱,或许有人愿意(当时苏州至北京的硬座票也只有百来元钱)。那天晚上可能有此想法,就是没有勇气做出来。</p><p class="ql-block"> 唯一能让母亲感到处境相怜的是前面也站着一位年纪与她差不多的老妇人,不知什么原因有位乘客与她大吵起来,闹得大家在深夜的列车厢里更加不得安宁……</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整整站了一夜连半天,火车快达北京站时,我和母亲才找到座位坐。</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说来只能责怪我自己事先没有打算好,苏州自古是个好地方,既然出来,何不与母亲多玩玩,住上一两天。但那时我家里有点小生意暂时托表弟看管,想把母亲带到北京玩两天后再跟弟弟玩几天一起乘飞机回来。我要到河北沧州打听货源和其他想法。</p> <p class="ql-block">  此后时间过去了十余年,母亲弥留之际,我愧疚地向母亲提起这件事时,母亲仍然会惦记起那个同车去北京的老妇人,语气中总是蕴含着对她的关心。</p> <p class="ql-block">  到了北京后,第一件事找旅馆,贵的住不起,较合适的要费时间找。坐出租车怕宰客,只能找有公交车站点的地方乘坐。但大多时间都是走路,走路本应该随时关顾到母亲的脚步,却往往只凭自己的情绪意气的快慢使然。原先弟弟打电话说他朋友那里有地方住,后来又说太窄了住不下。于是,折腾来折腾去,最终找到了马连道茶街同乡的旅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母亲跟我出来无论多累,从不唠叨过一声,三餐都是吃素食的。母亲自父亲走后50岁就信佛守戒吃长素,我担心她旅行体力消耗大受不了,但她就是坚守不吃荤,每天只啃馒头和吃清汤面。</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二天,我们首先参观天安门,故宫,毛主席纪念堂。当我们披着早晨的阳光走进天安门广场时,母亲吐露出一句我从未听到的心里话,她说她年轻时多么想参军。新中国成立土改时,母亲才十七八岁,人长得白嫩丰腴,也有读过几年书。乡里的土改干部都很喜欢她,经常一起开会或下乡,过年节也参加过踩高跷的民间文艺活动。没有实现参军的愿望主要是家庭富农身份。自嫁于我父亲后,忙着生儿育子的家务劳动。这个未曾实现的理想就一直深埋心底。如果这次没有来北京,我压根就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那次与其说带母亲休闲旅游,不如说带母亲跟我受苦受累。一路上不管有多么困倦疲惫,她从未对我说过一句辛苦话,反而我有向她发过脾气。</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们这里的许多人都尚未游览过北京。她感到能去北京是很体面荣耀的事,回来时常常与她的娘家亲戚谈起见过北京天安门和毛泽东遗容的情景,凝重的脸上才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想,如果有笫二次机会带母亲出外旅游,作为儿女千万别心有旁骛,三心两意。但我已为时晚矣,再也弥补不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这世上带谁能比带自己的母亲有更本能的亲情和默契呢?尤其是像我这位善良而耐性的母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