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流进大汉历史云烟(路喆)

路喆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白河,流进大汉历史云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路喆</span></p><p class="ql-block">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繁荣,向来与水有关,确切的说,是与河有关。古今中外,人类往往逐水而居,世界上比较有名的城市往往依水而存,相对应的,比较有名的河流也往往依附着大大小小的城市。河流就像一条金线,城市就像一个个璀璨的珍珠,城市之于河流,就像金线串起来一个个的珍珠散落。一条条河流就像一串串弯弯曲曲的珍珠链,随意镶嵌在地球的陆地上,成为丰富多彩的文明世界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是新野小县,是个古城,虽不大,却也算有名,三国时,刘备诸葛亮屯兵于此,刘备后来成为蜀汉的皇帝,算来新野也是龙兴发祥之地。新野的母亲河是白河,虽不算有名,但却很古老,曾经是汉江流域在南阳盆地的重要水运航道,是南阳盆地这个区域内最大的河流。白河,发源于伏牛山腹地,玉皇顶东麓,洛阳嵩县的白云山。古称淯水,为什么后来又叫白河?有两个说法,一说宋代时,因为河道宽阔,碧水如玉,滩大沙白,而称白河。这个说法有点牵强,水清沙白又不是到宋代才开始,也不是这条河所独有。另一说是东晋时为避简文帝司马昱讳,“淯”和“昱”同音,便借其发源地的白云山之名,改称“白河”,也称“白水”,还有说为此曾叫过“云水”。白河自伏牛山开始,细流涓涓,积水成渊,高歌猛进,激流险滩,汩汩滔滔,浩浩汤汤,劈山开石,通江达海。一路起洛阳,跨南阳,越襄阳,直入长江。河道自入南阳境内,逐渐宽阔,水量逐渐加大,到新野时一度成为汉江流域内航运的重要水运通道。古往今来,蜿蜒曲折的白河滋润着沧桑的新野大地,滋养着两岸的百姓生灵,记录和传承着文化与历史碰撞的古老记忆。</p><p class="ql-block"> 大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和重要的存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一个短暂的貌似团结和谐实则暗流涌动的短暂的大一统局面,紧接着就是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群雄并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楚汉相争,一代草根痞子政治家刘邦逆袭胜出,建立大汉,是为汉高祖,实行分封与郡县并存制度,新野,就是在这个时期置县,登上了历史舞台,如一粒珍珠,镶嵌在淯水之滨。至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逐渐削藩,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一个后来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几乎所有王朝都自觉遵从的系列化的哲学思想体系,此举,有力的促进了民族融合。有汉一代,正是大汉民族大汉文化大兴盛大融合大发展的时代。中华大地的各个历史时期,共出现过叫“汉”的帝国王朝总有十多个,而最有影响力的只有两个:西汉和东汉,西汉东汉只是史学界区分的需要,其当时统称叫“汉”。形式的三国时期是从曹丕称帝到三国归晋,这个期间刘备的政权仍称“汉”,只不过偏安一隅,和其他两个政权“魏”“吴”并存,学术界称“蜀汉”。蜀汉前的前三国时期,仍然都称汉,其实就是东汉。而原本默默无闻的白河,正是与这两个时期的际遇和碰撞,才展现出来耀眼璀璨的火花和厚重殷实的底蕴。白河,也因为有汉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沉淀,也因此才显得深沉,显得丰盈,显得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 西汉后期,汉元帝刘奭为人“柔懦”,宠信宦官,皇权式微,朝政混乱,西汉由此走向衰落。刘奭的皇后王政君,恰是篡汉的王莽的姑姑。此是题外之言,不多赘述。正是汉元帝时期,南阳太守叫召信臣,不爱在衙宅吟风弄月,而“好为民兴利”,经常在白河两岸,“出入阡陌”,“开通沟渎”,“以广溉灌,岁岁增加”,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民得其利”,“百姓归之,户口倍增,盗贼狱讼衰止”,一时称治,“吏民亲爱信臣”,尊称信臣曰“召父”。召父的主要贡献就是“开通沟渎”,就是挖沟修渠,兴修水利,召父修的渠自然叫“召父渠”。新野境内的召父渠仍有遗迹可寻,目前在新野沙堰镇西南、白河故道向西拐弯处,立有“召父渠”遗址的标牌。召父渠其实就是白河引水工程,即引白河水入人工灌渠,灌渠支脉蔓延,进而灌溉农田“万顷”,造福白河两岸人民,“为民兴利”。</p><p class="ql-block"> 王莽篡汉,因其曾被汉成帝封“新都侯”,封地即“新野有东乡,故新都”,王莽为避祸在封邑前后蛰居六七年,有此经历,篡汉称帝时改国号曰“新”。新政权虽然实现了平稳过渡,貌似国泰民安,实则潜流涌动,各种矛盾交织,时间不长又是天下大乱,一时豪杰并起。白河,就这样又一次进入历史的烽烟。公元23年,汉室后裔刘玄被绿林军拥立为主,在南阳白河滩(淯水之畔)拢沙设坛,拜坛登极称帝,是为“更始”皇帝,南阳实为更始政权的首都。但此时天下未定,新朝的中央政府、地方割据势力,以及起义军建立的草台班子等等多个政权并存。后来还是刘秀出手收拾河山,统一全国,建立东汉政权,大汉的国祚才算又归于刘氏正统,继续延续下去。在西汉和东汉之间的新朝政权是一个插曲,更始政权可以算作东汉的一个序曲。</p><p class="ql-block"> 刘秀也是西汉皇族后裔,起事于南阳唐河新野一带,刘秀的皇后就是新野人阴丽华,据说,刘秀年少时听说阴丽华的美貌(闻后美),“后至长安”求学,看到执金吾车骑盛装,很是羡慕,就感叹“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打天下的基本班底成员大都是南阳人,“云台二十八将”大部分都是南阳人。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史称“汉光武帝”,建立政权,定都洛阳,以南阳为陪都,称“南都”。想想看,光武初年,许多身处中央的开国元勋,老家都在南都,时间长了,南阳的地方势力抬头,开始横行霸道、为非作歹、欺压良善,南阳的地方官为此很是头疼,把来南阳做官“太守”,视若畏途。刘秀于是委派他信任的人前来管理,由是,又一个历史人物“杜诗”闪亮登场。《后汉书》记载,杜诗就任太守后,“政治清平”,“诛暴立威”,扫黑除恶,迅速打开局面。然后,腾出手来,关心民瘼。杜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千方百计,造福百姓。利用白河的水利条件,发明了“水排”,有力的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使南阳一时成为全国冶铁中心。水排汲白河的水出来并抬高,利用水流的冲击力推动“囊排”鼓风冶铁,制造出大量优良的铁质农具,“百姓便之”,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比室殷足”。大家对照西汉末期的太守召信臣被称为“召父”,因此都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把杜诗比作爱民如子的“母亲”。从此,对于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地方官员,统称为“父母官”。召信臣和杜诗先后任职南阳,利用白河之利,造福百姓的故事,就是成语“召父杜母”的出处,也是“父母官”这个饱含深情的称谓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召信臣兴修水利,开区引水,“围沙成堰”,这就是新野县“沙堰”地名的由来。新野境内召父渠蜿蜒南行10里处分三个支渠(沟),东名长湖沟、中为官渠沟、西是兰草沟,水亦称泉,水岸为陂,因此,这个所在,又被称为“三泉陂”,又恰是东汉刘秀“二十八将”之首的邓禹故里,现在是新野县城郊乡的板桥铺村。</p><p class="ql-block"> 关于“召父渠”、“召父杜母”、“父母官”等以及其他与白河与新野有关的故事,都是史书的真实记载。而到了三国时期,流经新野段的白河,又因为《三国演义》的生动描绘和历史传说,而使这里蜚声于外,平添了几多历史文化底蕴和气息。</p><p class="ql-block"> 刘备诸葛亮新野屯兵七八年,练兵备战、纪律严明、与民同乐、休戚与共。有一次,关云长的赤兔马啃坏了房东的桑树,关云长不忍百姓受损失,于是到白河滩里,选择一棵好的桑树起出来扛回来并栽在原地,从此这棵桑树四季常青,诸葛亮“火烧新野”时,城内其他树木悉数被烧死,唯独此桑安然无恙,颇为神奇。关羽忠义千秋,在南北朝时南朝陈文帝开始为其建祠封神,称“关公”,隋朝时在其老家解良(今山西运城)开始为其建庙,关公逐渐变成“关帝”,并被佛教尊奉“咖蓝神”,明代更被尊为“武圣人”,与“文圣人”孔子比肩,后来名气甚至超过文圣人,这棵树也随着关羽地位的提升逐渐被传为神树。到明代,官方出面围垒墙,“上有土垛,状若城墙”,名曰“汉桑城”。汉桑城至今尚存,“主干已枯、根生幼桑”,算来已有近2000年历史了。</p><p class="ql-block"> 徐庶“走马荐诸葛”后,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水淹曹兵”,一连串杀伐决断,彰显了诸葛亮的天才智谋和治世能力。这些故事和传说都发生在新野的白河,现在都有遗迹可寻。明隆庆四年,白河在新野段决口改道,河道西移,形成新老白河。召父渠遗址的上游就是白河故道,也就是老白河。白河故道上有一处所在,叫“鹊尾坡”,当年关羽在此处筑坝聚水,待曹军在新野城内被烧得焦头烂额,逃至白河洗刷时,关羽便提闸放水,“水淹曹军”。沙堰古镇南门有一块匾,曰“襄沙遗踪”,正是为了纪念关公此战的功绩。那一夜,关羽和衣而卧,睡在一棵桑树下,这便是“关宿桑”。关羽驻军于鹊尾坡期间,曾多次夜宿于这个棵桑树下。如今,关宿桑也被砌墙而围,枝繁叶茂,成为沙堰镇政府院内的一道别样的风景,和新野县城内的汉桑城南北相望,遥相呼应,默默地见证着白河故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p><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古老的母亲河,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走进了历史的云烟,也正是白河最兴盛之时,滔滔不绝的浊浪清流,一望无际的宽阔故道,激流险滩的水运航道,把新老白河点缀得滔滔不绝,绵延曲折,时而诗意盎然,时而激越惊险,时而仓廪满满。白河的历史与历史的白河相辅相成,相互交织,交相辉映。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刀光剑影里,在执着的耕耘里,迸发出耀眼的光芒。白河,我家乡的母亲河,正以殷实的果实回报沧桑的大地,以深沉的历史传递着厚重的文化气息,以铿锵的步履和笔迹,继续书写着延伸着推动着历史的足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