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访人头寨

秋叶,黎明

<p class="ql-block">  8月到万州的避暑地恒合乡呆了几天,发现远处一个孤立突兀的石笋,随行的大哥告诉我那是人头寨,山上由一个人的旅游公司管理打造,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第二天驱车前往。</p><p class="ql-block"> </p> <p>远眺人头寨</p> <p class="ql-block">驱车沿着乡镇道路来到了白土镇的人头寨脚,道路虽然曲折但都是新铺的混凝土路面,进入白土镇沿途田地里不像其他地方种的庄稼这里基本上都是种的烟叶,一片片梯田弯弯曲曲层层叠叠开满了我从没见过的紫色烟叶花。</p> <p>仰望人头寨</p> <p class="ql-block">石笋顶长了很多树木和藤条像人的头发</p> <p class="ql-block">陡俏的石梯</p> <p class="ql-block">俯瞰白土镇的村庄,一陇陇的烟叶田连成片,从高处俯瞰大片的嫩黄色不知道还以为是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  沿着很窄很陡的台阶往上走去,气踹嘘嘘爬了大约四百多阶,在一个三四十多平方米的平台上竖立一个木结构的牌坊式山门,高度很矮又窄制作工艺粗糙,木头似乎也是从各种地方拆下来东拼西凑起来的,坝子中部石头地面凿出了一个很浅游动着红鱼的水池,池中部有一个弧形的桥。门票十元收门票的是一位看起来六十左右的人,穿着条纹长袖T恤灰色长裤,头发长到齐腮边,跟我看到的本地农民不太一样,本地这样年龄的一般都戴帽子或者包着白色头帕。猜此人便是总经理兼保安和保洁员的奇人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随行的二哥是第二次前往,他指着我告诉管理员说:这个是我们给你请来的媒体朋友。看我挂着大相机似乎有几分记者的模样,他也十分热情的给我们介绍起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看左边有五条山脉右边有四个山峰,加上中后部矗立的石笋这就是十条龙,再加上水池这叫十龙归海,水池上的桥叫仙人桥。他又去贴在木质山门上的彩画前朗诵他写的诗,号称这里要打造6A级风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交谈之中得知管理员兼讲解员是本地人,1954年出生早年务农后来也随打工潮到了江浙一带,做过泥水工还学过魔术在一个走四方的草台班子演当过演员。<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本名叫乔劲松后来在山上独居后改为乔登攀后觉得叫升攀更好。2005</span>年返回老家来到这个小时候砍柴采药的山上,萌生用一己之力打造和守护这个风水宝地。为此老婆也不愿忍受这个寂寞与他离婚了,儿子也在城里工作几乎也没有了来往。</p> <p class="ql-block">乔总写的诗刻在石头上</p> <p class="ql-block">谈兴正浓</p> <p class="ql-block">再往上爬更陡的石梯</p> <p class="ql-block">一位本地大爷与我们攀谈</p> <p class="ql-block">微型寺庙—天宫玉皇殿</p> <p class="ql-block">石笋下方凹进部分是他曾经的住所。据乔总讲外面下大雨里面会下小雨,床上部搭了多层塑料布,夜间下雨会卷曲着身子由这头转那头。</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笋一圈摆了几十个蜂桶取的蜂蜜一年可卖一两万块钱是他主要生活来源。冬天下雪后为了保住蜜蜂他把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床上盖的棉被其余所有的衣服和毯子拿出来给蜂桶保暖。</p> <p class="ql-block">自建全木结构天星将帅楼,我们笑着问你就一人在山上哪来的帅?他指着蜂桶说这么多蜜蜂是我的十万大军我还不算将帅呀?</p> <p class="ql-block">他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桌上摆的吃剩下的包谷糊糊和豆腐准备下一顿继续吃</p> <p class="ql-block">厨房有一个柴火灶和很老旧的没有通电的冰箱</p> <p class="ql-block">整个参观可很短时间看完,大量时间花在攀爬石梯。总结一下就是:一石一梯一门一楼一庙一壁。但在如此艰难的自然条件下把材料弄去并建好想象是多么困难,问了一只有夏季三个月每天可能平均接待不了十个人,其它季节很难有人去光顾!大量的时间面对的是大山和云雾,面对的是寂寞难耐的孤独,简陋的住所以及生活的极大不方便。让我一个人可能呆不了三天。但看到乔总兴致勃勃的真有点现代愚公的样子,听他解说有点痴人说梦的感觉。让我好生疑问他究竟是图啥?但他能十多年呆在山上好像他是真的是乐在其中!怪!怪!真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