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卢浮宫</b>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h1> <h1>巴黎,塞纳河畔,<b>卢浮宫博物馆全景</b>。隔河相望的是奥塞博物馆。<br>卢浮宫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断臂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埃及和古希腊、古罗马等6个门类。有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东方各国的艺术品,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h1> <h1><b>卢浮宫Rubens-Saal </b>展厅。</h1> <h1><b>卢浮宫hall of Apollon 展厅的入口</b></h1> <h1><b>卢浮宫Pavillon Turgot 大厦</b>,南面山墙的雕塑和女雕像柱,作者Eugene Guillaume。</h1> <h1><b>《花神的凯旋》</b>(The Triumph of Flora),作者Jean-Baptiste Carpeaux 。Flora 是罗马神话中的花神。<br></h1> <h1><b>卢浮宫Pavillon Richelieu大厦</b>,支撑山墙的“双女”雕像柱,作者Hector Lefuel。</h1> <h1><b>《商业海军》</b>,The Merchant Marine,作者Francois Jouffroy</h1> <h1><b>《生命之河》</b>,Pierre Hébert (1804-1869)作于1855年<br>这件雕塑在卢浮宫的Cour Carrée 大厦的西墙。</h1> <h1><b>《向维纳斯第一次讲述秘密的私房话》</b>(First secret confidence to Venus),作者Francois Jouffroy</h1> <h1><b>凡尔赛宫的两匹Marly horse 之一</b></h1><h1>现存卢浮宫。“凡尔赛宫的最大型的雕塑”</h1><h1>凡尔赛宫的Marly horse,原来是古罗马的康斯坦丁大浴场发现的巨型战马与驯马人的雕塑,其原型是古希腊的雕塑。拿破仑打到意大利后,想尽办法也无法搬走。于是在法国建造了复制品。</h1> <h1><b>凡尔赛宫的两匹Marly horse 之一</b></h1><h1>据考证:Marly horse 的两个驯马的勇士是希腊神话中的两兄弟,Castor和Pollux(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h1><h1>他们兄弟两人是宙斯与列达(Leda)的儿子,他们的妹妹是海伦,宙斯与列达的女儿,一个引发了特洛伊战争的希腊美女。这两个兄弟酷爱战马,他们曾经抢夺留基伯的两个女儿Phoebe和Hilaeira作为自己的妻子,并且杀死了这两个女孩子的未婚夫。</h1> <h1><b>《按照亚历山大的命令,Campaspe在Apelles的面前脱下衣衫》</b>,作者Auguste Ottin<br>史料记载:美女Campaspe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情妇,亚历山大大帝下令希腊最著名的画家Apelles描绘过她。酷爱艺术的亚历山大大帝看完了好朋友,著名画家Apelles创作的美女Campaspe的绘画后,“感觉到Apelles比自己更会欣赏Campaspe,甚至爱上了Campaspe。于是亚历山大大帝留下了这幅画,但是把Campaspe作为礼物送给Apelles作为妻子和模特儿”。希腊画家Apelles随同亚历山大大帝出征,在征途上创作了很多作品。</h1> <h1><b style="color: inherit;">《受伤的菲洛皮门》</b><span style="color: inherit;">,作者Pierre-Jean David</span><div>菲洛皮门(Philopoemen,公元前253-183年)是希腊的统帅和政治家,曾经八次被任命为亚该亚同盟总司令(Achaean League Strategos)。<br>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希腊半岛陷入混战。亚该亚同盟原来很弱小,公元前209年,菲洛皮门被任命为总司令后屡战屡胜,多次打败强大的斯巴达,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军队,被罗马帝国的历史学家誉为“最后一个希腊人”。<br></div></h1> <h1><b>《骑着珀伽索斯的路易十四的命运》</b>,作者Antoine Coysevox<br>珀伽索斯(Pegasus),希腊神话中的有翼的飞马。</h1> <h1><b>《骑着珀伽索斯的墨丘利》</b>,作者Antoine Coysevox<br>墨丘利(Mercury),罗马神话中为众神传递信息的使者,对应于希腊神话中的的赫耳墨斯(Hermes)。Mercury,在英文中,又是化学元素“汞”(水银),也是九大行星之一的水星。</h1> <h1><b>《海王尼普顿》</b>,作者Antoine Coysevox <br>罗马神话里的海王尼普顿,相当于希腊神话里的海王波塞冬。凡尔赛宫的两匹Marly horse 之一,现存卢浮宫。“凡尔赛宫的最大型的雕塑”。</h1> <h1><b>《海后安菲特里忒》</b>,作者Antoine Coysevox</h1> <h1><b>《塞纳河》</b>,作者Antoine Coysevox</h1> <h1><b>《马恩河》</b>,作者Antoine Coysevox<br>马恩河全长514 公里,塞纳河最大的支流,在快要流到巴黎时汇入塞纳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14和1918年爆发的两场马恩河战役是一战中的重要战役。</h1> <h1><b>《赫克里斯与化为蛇的Acheloos河神战斗》</b>,作者Francois Joseph Bosio<br>赫克里斯(Hercules)是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儿子,大力神赫拉克利斯(Heracles)的罗马名字,Acheloos是希腊地区的一条Acheloos河的河神,以善于变身而著称,最擅长变为雄牛和巨蛇。</h1> <h1><b>《风信子》</b>,作者Francois Joseph Bosio<br>希腊神话:他是马其顿王子,阿波罗钟爱的美少年,有一次与阿波罗玩掷铁饼游戏,不幸被铁饼打中头部,流血不止而死去。阿波罗无比悲伤。他的血长出一种花,,这种花即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风信子(Hyacinthus)。</h1> <h1><b>《制陶工艺》</b>,卢浮宫Cour Carree 西墙的雕塑,作者Eugene Guillaume</h1> <h1><b>《圣女贞德倾听圣母的声音》</b>,作者Francois Rude <br>Francois Rude 创作的最大的雕塑作品是巴黎凯旋门上的群雕《马赛曲》。</h1> <h1><b>蒙娜丽莎 达芬奇 </b>意大利 1503-1506年 木板油画 77x53cm 巴黎卢浮宫藏<b style="color: inherit;"> </b></h1><h1>这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你觉得温文尔雅,令人陶醉;有时仿佛内含哀愁,似显凄楚;有时又略呈揶揄之状,虽则美丽动人却又有点不可接近 ,更妙的在于,在这幅名画之前,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生动异常,仿佛她就在你身边。卢浮宫,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Mona Lisa)前的游客。</h1> <h1><b>卢浮宫,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Mona Lisa)前的游客</b></h1> <h1><b>达芬奇《圣母子与圣安妮》</b>1503-1509 </h1><h1>莱昂纳多?达芬奇被埋没的经典之作。这件作品的美丽与神秘几乎可以与《蒙娜丽莎》相媲美,但很可惜被大多数的人们忽视了。</h1> <h1><p><b>拾穗 </b>米勒 法国 1857年 布面油画 83.5x111cm 巴黎卢浮宫藏</p> 法国画家米勒创造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农民典型,他笔下的农民具有一种朴实、善良、憨厚和稚拙的美,永远散发着泥土的气息。1857年画家43岁时,完成了《拾穗者》。在已经收割后的田野里,三个贫苦的农妇正在捡拾麦田里散落的麦穗。画中没有庞杂的场面,也没有过多细节,十分单纯,令人一目了然。三个农妇神态疲惫,头顶着盛夏的烈日,在似火的骄阳烧烤着的大地上寻找失落的麦穗,辛劳的汗水已浸透了粗布衣衫。画面的背景是堆成小山似的麦垛,主人骑在马上监督农民们干活,丰收远景和前景三个农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暗示在丰收的年景,农民们仍然不得温饱。重大的社会问题,严酷的阶级对立,在这幅画中被画家用具体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出来。资产阶级评论家凭着他们的敏感,从政治上作出论断:“画里有农民的抗议声。”</h1> <h1><p><b>《自由女神引导人民》</b>,作者德拉克罗瓦(Eugene Delacroix) 法国 1830年 布面油画 260x325cm 巴黎卢浮宫藏</p>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这幅作品至今仍被很多人视为自由的象征以及法兰西共和国的象征。</h1> <h1><b>伦勃朗《沐浴的贝特莎伯》</b>(Bathsheba at her bath)1654</h1><h1>伦勃朗最伟大的人体画作。他描绘裸女并没有带着男人欲望的色彩,更多的是同情,伦勃朗用真挚的情感塑造有血有肉的人体。<br></h1> <h1><b>加纳的婚礼</b> 委罗内塞 意大利 1562-1563年 圣乔治修道院饭堂画 1000x666cm 巴黎卢浮宫<br> 这幅画是委罗内塞的代表作,表现的是基督在加纳城参加一次婚礼宴会的情景。画面非常大,大约有70平方米,在卢浮宫占据了整整一面墙,画中的人物有132个,历时一年零三个月才画完。故事讲的是耶稣和圣马利亚以及使徒们在约旦河畔的加纳这个地方遇到一商人正在举办婚宴,应主人邀请他们一起参加婚礼。画正中是耶稣和圣母玛利亚,新婚夫妇在画面左下角桌子的尽头,大家正喝得高兴,仆人报告酒没了,于是耶稣吩咐把商人家的缸里注满水,然后叫大家品尝,竟成了香喷喷的美酒,原来是耶稣显了灵。画家将英国女王、提香、丁托列托和自己都画进画中。据说,委罗内塞到了威尼斯以后,他发现这里的人们追求的并不是对宗教的虔诚,而是对生活的享乐,于是他饶有兴趣地把这些世俗生活搬上了画面。</h1> <h1><p><b>梅杜萨之筏 </b>席里柯 法国 1818-1819年 布面油画 491x716cm 巴黎卢浮宫</p> 这是一幅“纪实性”巨画。19世纪初,法国海军部任用了一位根本不懂得航海的人肖马雷任远洋船“梅杜莎号”的船长,这艘巨型船在驶往非洲途经布朗海峡时触礁沉没,船上有权势的人都乘小船逃命,遗下150多名乘客和船员,生还者只有15人,上岸后又死去2人。这宗海难事件激起法国人的强烈不满,富有正义感的画家席里柯从这一真实事件出发,创作了这幅世界名作《梅杜莎之筏》。这幅画描绘了遇难者呼救的紧张瞬间,他们居高呼喊远方的救生船。画家有意在背景上画一风帆,逆风将木筏往后吹行,这就造成了遇难者向往救生船的心情和逆风逐渐将木筏往后吹的现实造成对立的紧张气氛。 这幅画巨大的画面,结构宏伟、气势磅礴。情节激动人心,构思大胆富有戏剧性,构图严谨充满律动,画中人情感激越。人体塑造坚实有力度,光影对比强烈,整个色调阴森沉郁,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这幅杰作的问世,开辟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道路。1842年11月,也就是在画家去世后的几个月,卢浮宫博物馆收藏了这幅画。席里柯英年早逝,33岁时便死于疾病,他永远也无法知道他的画会成为卢浮宫最著名的杰作之一。<br></h1> <h1><p><b>花园中的圣母</b> 拉斐尔 意大利 1507年 布面油画 122x80cm 巴黎卢浮宫藏</p> 拉斐尔的艺术作品典雅和谐、秀美诱人,创作这幅画还有一段趣闻。一天,拉斐尔在花园中散步,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花丛中剪枝,艺术家被她那富于魅力的形象所吸引,立即敏捷地将这位姑娘的形象速写下来。不久,他用这位少女做模特儿,创作了这幅名画。因这姑娘是园丁的女儿,故这幅画又称《美丽的园丁之女》。这这幅《花园中的圣母》表情最有特色,算得上是拉斐尔最优秀的圣母像。</h1> <h1><p><b>田园合奏 </b> 乔尔乔内和提香 意大利 1510-1511年 110x138cm 布面油画 巴黎卢浮宫藏</p> 这是乔尔乔内的最后一幅作品,先是由乔尔乔内绘制,后由提香继续完成的。《田园合奏》又称《乡村音乐会》,是乡土自然美和女性裸体美的绘画结合,不仅表现了画家对时代精神的探索,还反映了16世纪以来威尼斯绘画风格的审美理想。充满阳光的乡村风景中,两位衣着华丽的年轻音乐家和两位体态丰艳的女神在乐器伴奏中欢乐,将人们引入恬静的诗意境界。画面将富有生机的自然风光与充满生命和谐的人体结合起来,展示了一幕耽于幻想的神人心灵交流的幻境,充满神秘的诗意,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的梦幻般向往。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h1><h1>这是提香20岁左右时的作品,画的主题与诗歌和音乐的寓言有关。这幅画描绘了草坪上的3个年轻人以及以为在他们左边正在泼水的女人。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法,草地上的两个穿当时衣服的年轻男子中,拿琵琶的代表高贵的抒情诗,另一个代表平凡的抒情诗。他们似乎在进行着音乐比赛,而两位裸体的女神可能意寓他们的灵感。站在大理石水池边手拿玻璃罐的女神代表悲剧的诗歌,另一位代表田园诗歌。后面的背景有牧羊人和远处的田园风景。另一种解释是,这幅画是对自然界四大要素(水,火,土和空气)及其和谐关系的描绘。这幅画曾一度被认为是提香的师兄乔尔乔内的,当然也可能是由乔尔乔内开始创作,后由提香完成的。1863年法国印象派画家马奈在看过这幅画后,受其启发创作了《草地上的午餐》。</h1> <h1><p><b>《蓬帕杜尔夫人全身像》</b>,作者Maurice Quentin de La Tour<b> </b>德·拉图尔 法国 1775年 水粉彩画 175x128cm 巴黎卢浮宫收藏</p> 这是卢浮宫里罕有的粉彩画永久展品,看一眼就知道是幅不可多得的名画。这幅画描绘了这样一位夫人:她坐在桌子前,手上拿着一本乐谱,脚边放着的铜版画和版画夹表明她在美术方面的才能。最重要的是那些摆在书架上的书。从书脊上就可看出其中的内容:左边一排为《忠实的牧羊人》,意大利诗人瓜里尼(Guarini)1590 年出版的田园诗作,并在18 世纪掀起了向往农村田园之乐的风潮,而它作为剧本深受蓬巴杜夫人的特别关注。接下来是《中国孤儿》,伏尔泰1723年创作的一部史诗,影响了整个法国。颂扬了现代法国的创立者亨利四世,以及他受启蒙思想洗礼后所具有的哲学和国家政策理念。再接下来是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对共和政体进行了颂扬,谈及法律精神、宪法的必要性、以及以个人自由发展为基础的个人权利。这本书出现在国王情妇蓬巴杜夫人手中,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它在当时同样遭到巴黎索邦大学的严厉谴责,而且被教会列入禁书。架子上最后一本是1754年第四版的《百科全书》,在1752 年书首次出版时就陷入危机难以再版,由于蓬巴杜夫人的协助才得以幸存。 一切都表明,蓬巴杜夫人拥有并阅读这些书,它支持并拥护启蒙者奉行的自由思想。1764 年,当获悉蓬巴杜侯爵夫人去世时,伏尔泰给狄德罗的信上这么写道:“她也是我们中的一员”。</h1> <h1><p><b>方块A作弊者 </b>拉图尔 法国 1625年 布面油画 106x146cm 巴黎卢浮宫藏</p> 画中的四个人围坐在桌旁玩纸牌。时间仿佛凝固。右边的盛装男青年正在查看自己手中的牌。他独立于另外三个人物之外,从眼神可以看出其他三人正合谋施计,而他还蒙在鼓里。稍稍偏离画面中心的位置,是一位佩戴精致发饰、胸肩袒露的风尘女子,她的眼神和手势指向画面的左侧。那里是另外一个玩家,这个在阴影中的男子不动声色地摸出一张藏在腰间的方片A。这就是画名所指之人——作弊者。在作弊者和风尘女子的中间,站着一个手持酒杯的侍女。画中情形一目了然:身处牌局的年轻男子被稳操胜局的风尘女子所吸引,处于陶醉中的他马上就会被左边的男子骗光钱财。这幅作品的主题借鉴了十六世纪末期的意大利名画家卡拉瓦乔的《打牌作弊者》。拉图尔还创作了同样题材的另一个更早的版本,画中细节略有不同,名为《草花A的作弊者》,藏于美国沃斯堡金伯莉艺术博物馆。</h1> <h1><p><b>画家与女儿像 </b>维瑞·勒布伦 法国 1789年 布上油画 130x94CM 巴黎卢浮宫藏</p> 《画家和她的女儿》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也是她的自我写照。女画家装束朴素典雅,端庄秀丽,目光温柔而深情。她俯身坐着, 十分潇洒优雅,双臂围抱着女儿的脸。女儿天真可爱,把脸紧贴母亲,搂着妈妈的脖子,显得无限妩媚。作品将母女之爱、亲子之情画得十分动人,也表现了画家自己的温婉多情。构图采用了稳定匀称的三角形,色彩雅致和谐,线条优美洗练,背景不加任何陪衬,更突出了主题。 此画作于1789年,这一年画家34岁,她的女儿9岁。</h1> <h1><p><b>路易十四肖像 </b>里戈 法国 1701年 布面油画 277x194cm 巴黎卢浮宫藏</p> 这幅画是在路易十四63岁生日那一年订制此画的,他原想送给他的孙子——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五世,但由于自己太喜欢,故而将原作留在凡尔赛宫的阿波罗厅内,看来卢浮宫的这幅也只能是复制品了。画面上,放在垫子上的王冠和“正义之手”、带有白鼬皮里子的双饰带花的礼服大衣、查里曼之剑和亨利四世的权杖,所有皇室权的象征物齐聚于此标准的官方肖像画中。有人说里戈是画者之王,也是王之画者。</h1> <h1><b>圣母报喜 </b> 巴托尼 意大利 1741年 布面油画 100x60cm 巴黎卢浮官藏<br> 这是一幅传统的圣母怀孕的题材,不同之处在于这幅画除了圣母含羞的表情和双手合于胸的手势暗示有孕外,没有天使来报的画面。巴托尼的画,在古典的风格中,透露着现实的美。他的作品充满“个人的文化”,极富个性,深得上流人士的青睐。18世纪,许多富有的有识之士迷恋于欧洲大旅行,旅行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请当时首屈一指的肖像大师巴托尼为他们作画。</h1> <h1><b>钱商和他的妻子 </b>马西斯 比利时 布面油画 1514年 150x140cm 巴黎卢浮宫藏<br> 这幅画是作者的代表作,画中的钱商是个钱铺掌柜,他正在用戥子称金银,神情非常专注。他的妻子则在翻阅祈祷书,那书上正画着圣母子图像 (在这里反映出世俗的经商正与宗教信仰并存)。但是宗教的虔诚敌不过世俗的诱惑,他的妻子的眼神并不注视在祈祷书上而是斜视着丈夫的活动,这正是微妙地展现了当时资产者内心生活的一个侧面。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画的前景上,有一面置于桌上的凸镜。镜子里照出长方形的窗子、街、房子和树木,同时又画进了马西斯自己的形象。以凸镜来扩展画外的景象,这种手法在凡·艾克的画中也有过,这大概是当时人们对这光学技术的新成就极有兴趣,所以画家为投人们之所好而特意如此画入的吧!这是一幅典型的风俗画,被史家称之为开近代美术描绘日常生活先河的杰作。尽管在马西斯之前,凡·艾克就画过《阿尔诺芬尼夫妇》,也是风俗画,但其风俗性不够强烈,因此马西斯此画才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h1> <h1><b>洛林大臣的圣母像</b> 艾克 尼德兰 1435年 画板油画 66x62cm 巴黎卢浮宫藏 <br> 这幅画的特点是所有细节非常的细致入微,远处风景中的城市、河流和塔桥(可能暗喻洛林的家乡欧坦),教堂内部的柱子、雕刻、地面,人物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服装上的装饰等等全部都处理的细腻逼真。教堂外的花甚至能分辨出有百合花、鸢尾花、牡丹和玫瑰(意寓圣母的美德)。画的左边是大臣洛林,他虔诚地祈祷着,而他对面怀抱圣子的圣母,以及为圣母加冕的天使并不是现实的人物,而是大臣洛林幻想中的,所以洛林与圣母的眼神没有直视和交流。圣母身着的红色长袍也一反传统哥特式绘画中圣母的装束。这幅画是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的大臣尼古拉·洛林(Nicolas Rolin,1376–1462)在1435年委托作者为其所绘的祈祷画像。卢浮宫中仅有这一幅凡艾克的作品,所以显得非常的珍贵。这幅画一直挂在洛林的出生地欧坦(Autun)的圣母院教堂,大革命后的1800年进入到了卢浮宫。 </h1><h1>范?艾克是15世纪最有成就的早期尼德兰画派的画家,他是油画媒介创作的先驱,他对油画颜料的改进让颜色保持长久不变。他用油画精细地描绘了他所见到的情景,其中蕴含的丰富细节令人叹为观止。</h1> <h1><b>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b> 大卫 法国 1815年 布面油画 610x931cm 巴黎卢浮宫藏<br> 该幅巨作是大卫受拿破仑委托于1805年12月21日开始创作,历时近两年于1807年11月完成。这是画家忠实记录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的一幅油画杰作。为了巩固帝位,这位皇帝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大卫为避免这一事实,煞费苦心地选用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后半截场面。这样,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拿破仑站起来给皇后加冕),又没有使教皇难堪。身穿紫红丝绒与华丽锦绣披风的拿破仑,已经戴上了皇冠,他的双手正捧着小皇冠,准备往跪在他面前的皇后约瑟芬的头上戴去。约瑟芬身后的紫红丝绒大披风由两个贵族妇女提着。在拿破仑的背后坐着那位教皇庇护七世,他无力地坐着,默认这一情景 ,伸着手指为他们祝福。整个气势十分庄严,人物多达百人,每个人物形象以精确的肖像来描绘,这里有宫廷权贵、大臣、将军、官员、贵妇、红衣主教与各国使节。构图之宏大,场面之壮观,为画家以前的任何作品所没有的。 后面中间坐着的女人是拿破仑的母亲,因不喜欢约瑟芬而拒绝到场,但也被路易大卫画在了里面。前排右边穿红色袍子的是瘸子外交部长塔列朗。左一是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也是没有到场后补上去的。左二是拿破仑的弟弟,路易.波拿巴,后来拿破仑三世的爸爸。 左边穿红衣拉着妈妈手的男孩,是约瑟芬的外孙查尔斯·波拿巴王子。</h1> <h1><b>提香《弗郎索瓦一世肖像》</b>,1539</h1><h1>虽然不是生活画,但是提香的这件作品仍是弗郎索瓦具有开创性的一幅肖像。弗郎索瓦曾经买下达芬奇画作,买下《蒙娜丽莎》,还曾买下许多意大利古代雕塑,运到法国。</h1> <h1><b>《阿凯迪亚的牧人们》</b>,作者Nicolas Poussin<br>这个题材起源于拉丁成语Et in Arcadia ego,大意是:the person buried in this tomb has lived in Arcadia,直译为“埋葬在这个坟墓里的人曾经在阿凯迪亚生活过”,引申的意思:人生无常,珍惜现在的生活。</h1> <h1><b>《埃涅阿斯向戴朵讲述特洛伊的陷落》</b>,作者Pierre-Narcisse Guerin</h1><h1>这是一个虚构的历史悲剧故事的形象化表现:经过多年流放生涯的Sextus 回到家里时,他的妻子已经死去,他心如死灰的坐在妻子的尸体旁边,两眼茫然的盯着不知什么地方,心中思考着生命的意义。当时是一个没有上帝信仰的时代,这幅作品暗示了基督耶稣对人生的思考,而悲痛万分地抱着父亲大腿痛哭的女儿,正是基督教艺术中常见的抹大拉的玛利亚(Mary Magdalen)的化身。</h1><h1>埃涅阿斯是特洛伊的王子,戴朵是迦太基的创建者,迦太基女王。由于希腊的美女海伦被帕里斯诱拐到特洛伊,而引发了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最后希腊人用木马计攻陷了特洛伊并焚毁了这座城市。埃涅阿斯带领一小部分特洛伊人,逃离了特洛伊,辗转6年后在意大利的台伯河畔建立了罗马,后来发展成罗马帝国。埃涅阿斯王子辗转地中海各地时,曾经在迦太基逗留了一年多,他和迦太基女王戴朵相爱了。后来,神谕要求他离开迦太基去“重新建立特洛伊人的城市”。他不得不离开后,悲伤的戴朵愤而自杀了。后来,迦太基帝国和罗马帝国之间,爆发了三次布匿战争,迦太基战败亡国,罗马帝国从此取得地中海的海上霸权。</h1> <h1><b>《戴安娜出浴》</b>(Diana Leaving the Bath),作者布歇(Francois Boucher )。<br>布歇是路易十五的宫廷画家,这幅作品是公认的洛可可艺术(Rococo)的代表作。文艺复兴开始,西方艺术从巴洛克(Baroque)-洛可可-新古典主义,不断发展演进。洛可可艺术包括绘画,音乐,建筑,家具装饰等领域。在这幅作品中,罗马神话中的女神戴安娜,被表现为一个贵族小姐。</h1> <h1><b>《罗杰拯救安格利卡》</b>,作者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h1> <h1><b>(The Return of Marcus Sextus)</b>,作者Pierre-Narcisse Guérin 。<br>这是一个虚构的历史悲剧故事的形象化表现:经过多年流放生涯的Sextus 回到家里时,他的妻子已经死去,他心如死灰的坐在妻子的尸体旁边,两眼茫然的盯着不知什么地方,心中思考着生命的意义。当时是一个没有上帝信仰的时代,这幅作品暗示了基督耶稣对人生的思考,而悲痛万分地抱着父亲大腿痛哭的女儿,正是基督教艺术中常见的抹大拉的玛利亚(Mary Magdalen)的化身。</h1> <h1><b>《对荷马的礼赞》</b>,作者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h1> <h1><b>《波拿巴指挥下的1798年埃及远征》</b>,作者Leon Cogniet</h1> <h1><b>《海伦与帕里斯的爱情》,</b>作者大卫(Jacques-Louis David)</h1> <h1><b>《安德洛玛刻为赫克托尔哀伤》</b>,作者大卫(Jacques-Louis David)<br>描述了荷拉提(罗马语:Horatius)让他的三个儿子对着宝剑起誓:为了罗马战斗到死。根据罗马历史学家提图斯-李维(Titus Livy,公元前59-公元17年)的记载:罗马的荷拉提家族的三个男性成员被选中,与Alba Longa 城的一个家族的三个男性成员决斗,以解决罗马城与Alba Longa 城之间的争端。</h1> <h1><b>《萨尔丹那帕勒斯之死》</b>,作者德拉克罗瓦(Eugene Delacroix)</h1> <h1><b>《希阿岛的屠杀》</b>,作者德拉克罗瓦(Eugene Delacroix)<br>1822年,希腊爆发独立运动后,1822年4月11日,奥特曼帝国(Ottoman)的军队登陆希腊的希阿岛(Chios),对岛上平民展开军事攻击,这些土耳其军队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大肆屠杀抢掠,造成2 万多平民死亡,并把“所有活着的剩余的7 万多居民全部驱逐出岛”,成为奴隶。德拉克罗瓦的这幅作品展出后,震动了艺术界,这幅作品也被称为“对艺术的屠杀”。</h1> <h1><b>《伊苏斯战役后,波斯皇帝大流士的全家在亚历山大大帝和他的朋友赫菲斯定面前》</b>,作者Paolo Veronese</h1> <h1><b>《圣母升天》</b>(接受玛丽亚),Giambattista Piazzetta作于1735年</h1> <h1><b>《约瑟拯救埃及》</b>,作者Abel de Pujol (1785–1861)<br>这是《圣经》“旧约”故事:约瑟是雅各的儿子(Joseph,son of Jacob),他担任法老的高级顾问,在埃及发生大饥荒的前夕,他预言灾难并拯救了埃及人。这幅作品作于1827年,位于卢浮宫展厅的房顶。</h1> <h1><b>《Thusnelda 在Germanicus 的凯旋仪式上》</b>,作者Carl Theodor von Piloty</h1> <h1><b>《西庇阿的节制》</b>,作者Giovanni Francesco Romanelli(1612–1660)<br>古罗马雕塑与文物</h1> <h1></h1><h1><b>《</b><b style="color: inherit;">织蕾丝花边的女工》</b><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约翰尼斯·维米尔 4.5x21</span></h1>1669-1670年 布面油画 <br>是维米尔的代表作,以诗意化的方式描述一个在编织蕾丝的女工那种专注平和的神情,以一种抒情情调给人美的享受。<br>维米尔与同时代画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以极端、甚至颤抖的感光度来表现光线,喜欢用蓝色和柠檬黄两种色彩组成十分和谐的色调。<br>他的作品中特别的光感,实际上是借由一种新的技巧而达成的。这种技巧部分依靠光学实验,但主要是依靠着观察,以及对色彩微妙的渗透反映的直觉。<br>他捕捉色彩光亮的方法相当特别,以微小的如珍珠的亮点构成物体轮廓,作品中的焦距平均分配,因此显得平静与客观。 <br> <h1><b>卢浮宫的斯芬克斯</b>(Louvre sphinx)<br>斯芬克斯是来自古埃及的文物。</h1> <h1><b>卢浮宫的古埃及文物</b></h1> <h1><b>人首牛身带翼的神兽</b>。出土于亚述帝国遗址,约为公元前721-705年之间。</h1> <h1><b>《男性躯干》</b>,出土于古希腊伊奥尼亚12 城邦之一的米利都(Miletus),约公元前480年的作品。</h1> <h1><b>《垂死的奴隶》</b>(Dying Slave),<b>米开朗基罗</b>作于1513-1515 年</h1><h1>这些奴隶,濒临死亡,正在挣扎……原本是放置在教皇朱利叶斯(Julius)二世的坟墓里,但他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到底是什么,还没有明确的答案。</h1> <h1><b>《在路易十四的肖像前,雕塑咨询绘画》</b>作者Jacques Prou(1655–1706)</h1> <h1><b>《丘比特与普赛克》</b>,作者卡诺瓦(Antonio Canova)</h1> <h1><b>《维纳斯与戴花冠的美女》</b>,作者Louis-Simon Boizot (1743–1809)<br>她的故事很有意思:她是被处决的路易十六夫妇的大女儿,在法国大革命中曾被囚禁。后来她嫁给查理十世的儿子,她的堂兄,王太子路易十九,所以她曾经当过仅仅“20分钟”的法国皇后:1830年的革命中,她的公公,法国皇帝查理十世签署了“退位诏书”,她和她的丈夫成为法国皇帝和皇后,20分钟以后,他的丈夫也不情愿地签署了退位诏书。<br>当时,查理十世民怨沸腾,爆发革命,议会选举路易的远房堂兄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摄政,所以必须查理十世父子分别签字移交权力。这两个签字纯属形式,目的是使得路易·菲利浦一世的续位合法化。<br>据说,路易十九曾经要求:“让我统治一个小时吧?”革命者不同意,20分钟后,这位皇太子也签字退位。</h1> <h1><b>《赫拉克利斯和他的儿子忒勒福斯》</b>(Heracles and his child Telephos),公元前1-2世纪罗马帝国的雕塑。忒勒福斯在特洛伊战争中是支持特洛伊的一个城邦国家的国王。</h1> <h1><b>Borghese Vase 花瓶</b><br>这个名称的来源并不清楚,是一种“所谓”(so-called)的称呼。这个巨大的花瓶是1569 年从原凯撒大帝的庄园Horti Sallustiani 出土的,制作年代约为公元前40–30 年。这个花瓶的尺寸:高度(with foot)1.7 m,高度(without the foot)1.2 m,直径1.35 m。</h1> <h1><b>《安提诺乌斯》</b><br>Mondragone是意大利卡塞塔省的一个区,安提诺乌斯(Antinous)是罗马皇帝哈德良的情人,在他生前和死后,哈德良为他制作了1000多个雕塑。这是其中之一,作于公元前130年。这座高达0.95米的特大型胸像,被很多游客誉为卢浮宫“最漂亮的胸像”。</h1> <h1><b>《阿格里帕》</b>(前63-前12年)</h1> <h1><b>《米洛的维纳斯》</b>,大约作于公元前130-100年的希腊雕塑,203厘米<br>Gregory Curtis在《断臂的,米洛的维纳斯的发现》(Disarmed, the Story of the Venus de Milo)中,详细描绘了发现的过程:1820年,23岁的法国海军军官Olivier Voutier(1796-1877)在爱琴岛(Aegean island)上驻扎,由于他对希腊历史很有兴趣,所以,“有一天,他带着两个水手在岛上的希腊古城Milo的一个古希腊剧场的遗址,希望挖掘出什么。这时,他看见几十米以外的一个土耳其农夫也挖出了什么,并且正在掩埋它”。于是,Olivier Voutier走过去,看见这个农夫正在掩埋一个只有半个身子的残破的雕塑。“这种物品,对农夫是无用的。于是,Olivier Voutier 给了这个农夫一点贿赂,然后他和两个水手自己开始挖掘,几个小时后,一个后来震惊世界的雕塑,出现了”。大约10天以后,另外一名法国海军军官,Jules Dumont d'Urville(1790-1842),认识到这件作品的重要性,他设法联系法国驻土耳其大使Charles Francois de Riffardeau(1763-1828),买下了这件雕塑运回法国。</h1> <h1><b>《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b>,(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大约作于公元前190年。</h1><h1>这个著名的女神穿着被海风吹起的长袍,舒展着双翼,是公元前190年罗兹岛海军胜利的标志。</h1><h1>橘郡的山坡 考古学家们认为:这是马其顿国王德米特里一世(Demetrius I of Macedon,公元前337-283)的战舰纪念碑前面的露天剧场或者圣坛上的一尊雕像。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的部将互相征伐,德米特里一世父子是其中的一派。后来他战败被囚禁至死。</h1><h1>所用的大理石的原料,Parian marble大理石来看,这件雕塑早先应当属于萨莫特拉斯神庙建筑群(Samothrace temple complex)的一部分:只有这个地区出产和使用这种材质的大理石。</h1><h1>Parian marble大理石是希腊时代最贵重的大理石之一。</h1> <h1><b>《凡尔赛的戴安娜》</b>,公元1-2世纪的作品,发现于意大利<br>罗马神话中的戴安娜,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耳忒弥斯(Artemis):宙斯的女儿,狩猎女神,月亮女神,奥林匹斯山上的12主神之一。关于戴安娜的雕塑作品非常多,这件作品可能是最著名的一件。这件雕塑中,戴安娜的圣兽,一只梅花鹿,跟随着她,她的一只手正在从背着的箭筒里抽出一支箭。</h1> <h1><b>《阿尔勒的维纳斯》</b></h1> <h1><b>《睡着的Hermaphroditus》</b>,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作于2世纪<br>这件作品中的豪华的床垫是1619年意大利雕塑家贝尔尼尼的作品。<br>希腊神话:这个孩子是赫尔墨斯(Hermes)和阿芙罗狄蒂(Aphrodite,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的儿子,他是一个女性化的男孩,因为他与一个水中宁芙和为一体了,所以属于“两性人”</h1> <h1><b>战士</b> 这座雕塑是拿破仑花了100万法郎买下来的,据推测,这件雕塑不是一个角斗士而是一个战士。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的活力、姿态以及戏剧张力能给人留下过目不忘的印象。<br></h1> <h1><b>《三美图》</b><br>可能作于公元2世纪,一件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按照教皇保罗五世(Pope Paul V)的要求,1609年,Nicolas Cordier 对这组群雕进行了很大量的修复工作。卢浮宫1807 年收购。</h1> <h1><b>《蹲着的阿芙罗狄蒂》</b>。真人大小:高度0.71米。作者不详<br>这是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并且做了修改:女神的左手伸向脖子的后面,右手拦在胸前,造型优美典雅。</h1> <h1><b>《带着常青藤花冠,拿着葡萄的迈娜德》</b><br>作者不详,公元前3 世纪的一件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作于大约1-2世纪。这件雕塑的高度为1.76 米。<br>希腊神话中,经常喝得醉醺醺的酒神狄奥尼索斯,有很多同样喝得痴狂疯癫的追随者,男性们叫做萨提尔(Satyr),女性们叫做迈娜德(Maenad)。这件文物是拿破仑的战利品之一。</h1> <h1>这是一件<b>斑岩(斑岩)和金属制作的胸像</b>,高度0.845 米。<br>可能是2 世纪的作品,也可能是17 世纪的复制品。这件作品的名称很多,有的称为《Mazarin Alexander》,即亚历山大大帝,有的称为《 Bust of Minerva》即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和战神弥涅耳瓦(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可能参考了Mattei Athena 雅典娜胸像。</h1> <h1><b>《阿芙罗狄蒂雕塑的残躯》</b>,属于Esquiline Venus 型维纳斯<br>这件作品来自意大利的Brindisi,公元2 世纪的罗马复制品,高度0.96 米。</h1> <h1><b>罗马时代的雕塑的展厅。</b><br>图中的这个人物是罗马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h1> <h1><b>《宁芙与贝壳》</b>,作者不详<br>原作品是一个年轻女孩玩羊骨头游戏的希腊雕塑,罗马人复制的时候修改为手持贝壳的姿势,作于公元一世纪。这件作品高度0.60 米,曾进行过很多修补工作。</h1> <h1><b>《爱神(丘比特)将赫拉克利斯的棍棒改制为弓箭》</b>(Love fashioning a bow from the club of Heracles)。</h1> <h1><b>《年老的半人马被爱洛斯捉弄》</b>,17世纪意大利出土的文物<br>这件作品是公元前2 世纪的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作于1-2 世纪。半人马是希腊神话中的一种性格温顺的动物,爱洛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小爱神,相当于罗马神话里的小爱神丘比特。<br>在提沃利(Tivoli)的哈德良庄园(Hadrian's Villa)里,人们发现了与这件作品同样的一件雕塑,用灰黑色的大理石雕刻而成,此外还发现了同样质地的灰黑色大理石制作的另外一件雕塑:《年轻的半人马嘲笑受伤的爱洛斯》(Young Centaur laughing at Eros's wounds)。这一对雕塑,现在Capitoline Museums 博物馆展出。<br>因此,人们估计卢浮宫的这件作品,本来也是一对雕塑之一,但是不知道另外一件雕塑在哪里。</h1> <h1><b>《爱洛斯为他的弓箭上弦》</b><br>罗马皇帝多米提安(Domitian,81-96年在位)时代的作品。这个题材,这个类型的雕塑作品很多,全部出自于希腊三大雕塑家之一留西波斯(Lysippos)的原作。</h1> <h1><b>《年轻的萨提尔在吹笛子》</b>(Young satyr playing the flute)。<br>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斯科帕斯(Scopas),留西波斯(Lysippos)是希腊化时代的三大雕塑家。这件雕塑是罗马人模仿希腊三大雕塑家的风格创作的,时间大约为1-2世纪,这个孩子的高度1.32 米。1907年购入。</h1> <h1><b>《Sosikles 类型的受伤的亚马逊人》</b><br>这是公元前5 世纪的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高度1.88 米。亚马逊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女人部落,她们的战士也都是武装的女人,作战非常勇敢凶悍。后来,世界最长的河流亚马逊河,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森林,世界最大的购物网站之一亚马逊网等等,都借用了这个历史传奇部落的名字。希腊和罗马时代,关于亚马逊人的雕塑很多。不述。</h1> <h1><b>《Gabii 的阿耳忒弥斯》</b>,1792 年出土于意大利的 Gabii<br>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对应于罗马神话中的戴安娜。一般认为,这是希腊化时代的三大希腊雕塑家之一,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的作品。这件罗马复制品作于罗马皇帝提庇留(Tiberius,14-37年在位)时代。</h1> <h1><b>《赫拉克利斯与克里特岛的公牛》</b><br>公元前460 年的作品,来自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 at Olympia)的西门外面的第四面墙壁的浮雕。</h1> <h1>《<b>半人马在亵渎一位Lapith 女人》</b>,公元前447-前440年的作品<br>来自雅典卫城的帕台农神庙(Parthenon)的南墙:这面墙上,有很多关于Lapith 人与半人马作战的浮雕,一部分浮雕现在大英博物馆,一部分浮雕现在卢浮宫,这些作品都是在希腊著名雕塑大师“菲迪亚斯的监督下”(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heidias)完成的。这件文物高度1.35 米。<br>Lapith 人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传奇部落,他们住在现在希腊的色萨利(Thessaly)地区,在特洛伊战争期间,他们曾经出动了40艘战船支持希腊攻打特洛伊。他们最著名的传奇是与半人马的一次大战:在一次Lapith 人的婚礼上,应邀参加婚礼的半人马们突然攻击Lapith 人的女人和孩子,于是Lapith 人的男人们与他们大战一场。</h1> <h1><b>《倾身靠在一个柱子上的阿芙罗狄蒂》</b>,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雕塑的一个罗马复制品,作于1-2世纪<br>这个残缺的雕像的高度1.18 米。这件作品是法国大革命期间从Mazarin 抢来的。</h1> <h1><b>《手拿着一个小猫头鹰,戴着头盔的弥涅耳瓦》</b>,作者不详<br>罗马神话中的弥涅耳瓦(Minerva)是智慧女神,战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这件作品用大理石和金色的缟玛瑙(onyxmarble)雕刻,作于2 世纪,在18 世纪进行过修复。高度1.33 米。</h1> <h1><b>《狄俄倪索斯》</b>。这件公元2 世纪的雕塑,高2.08 米。来自意大利<br>狄俄倪索斯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他是宙斯的儿子,在葡萄丰收的时节为人们带来欢乐,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酒神巴克斯(Bacchus)。由于“神赐给希腊人三种食品:小麦,橄榄和葡萄”,所以他是希腊人最喜欢的神之一。</h1> <h1><b>《伽倪墨得斯》</b>,1784年出土于罗马南部Caecilia Metella 的坟墓附近,高0.56 米<br>希腊神话:伽倪墨得斯是特洛伊王子,美少年。深得宙斯的喜爱。原来,宙斯的女儿赫柏负责给众神斟酒,后来,赫柏出嫁给赫克里斯,宙斯就化身为雄鹰,把伽倪墨得斯带到奥林匹斯山上负责给众神斟酒。根据考证:这座胸像是参考公元前4世纪时雕塑家Euphranor 的一件帕里斯(Paris,诱拐海伦的特洛伊王子)的胸像创作的。</h1> <h1><b>卢浮宫,院子里的马</b></h1> <h1><b>《Braschi 的安提诺乌斯》</b>(Braschi Antinous)<br>这件哈德良时代的雕塑,高达2.41 米。来自意大利。</h1> <h1><b>《睡着的萨提尔》</b>或《喝醉的萨提尔》<br>原作名称为《Barberini Faun》,现藏于古代雕塑展览馆(Glyptothek)。这件复制品的作者Edme Bouchardo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