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虫的教学反思:六上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小虫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放大镜特点以及利用两面放大镜自制简易显微镜后,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的一次探索实验。 学生对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充满天生的喜爱,关键是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学生往往将使用显微镜和成功获得观察结果感到兴奋,但对观察后的记录和分析较为疏忽。根据学生学习特性,将本节课重点放在显微镜的正确使用,难点放在观察后的记录和分析,帮助学生对记录的分析和研讨上促进思维的发展和自身学习的反思。 <div style="text-align: left;">探究活动一:利用不同观察工具观察蝴蝶结构并记录</div>教材设计是利用三种不同工具分别蝴蝶身体的不同微小结构部分。为了聚焦观察对象的结构特点,通过问题引导驱动学生挑战观察难度最大的微小结构,让学生主动认真去观察自己希望了解的结构;其次,引导学生必须用自己的记录呈现观察内容。三种观察工具,是一个有序的观察过程,课堂上我是要求学生先用肉眼观察,然后发放放大镜观察,以此让学生每一个环节的观察都趋向细致、清晰。随后,开展显微镜使用的指导使用,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的关键问题是:蝴蝶翅膀是怎样的结构才能让它如此轻盈的飞行,翅膀到底有什么?(或者蝴蝶的触角是怎样的结构特点?)用关键新问题促进学生思维从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记录。 探究活动二:使用手持式显微镜观察<div>本环节是在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后再次利用手持式光学显微镜观察,从教学逻辑上说是用不同显微镜进行同质任务。前一个环节的光学显微镜使用是全新的,学生学习的认知负荷较大。因此本环节我没有开展。将使用手持式显微镜的观察活动能够延后到下一课。但是,学生使用显微镜中已经产生了光线不足的疑惑,引出自带光源的显微镜使用就顺理成章延后一课。</div> 活动环节三:交流研讨<div>教学中学生的绘画记录能力有待提高,因此课堂上教师利用手机及时拍摄和记录学生显微镜下的观察结果,非常重要。</div><div>研讨环节分为两个步骤实施:</div><div>第一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交流,交流的指向是显微镜观察到细节和放大镜、肉眼观察到的区别有哪些?</div> 研讨环节,要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细节,教材中对蝴蝶翅膀上的“鳞片”是作为观察任务表述的。但是学生的观察反馈来看,其实学生是不理解的,学生自己的记录也无法呈现这一个细节的。<div>教师拍摄的照片,此时能发挥重要作用了。清晰度越高的照片对促进细节的理解越重要。此外,上课前,也要搜集部分蝴蝶翅膀显微镜下的照片,指导学生能做好更认真的观察和记录铺垫。</div> 微小世界的学习,学生兴趣浓郁,非常希望能够有更多实验标本可以观察。因此本课教学中,身边微小的物体,可以提供较为充足的材料。当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后,包括小晶体材料、昆虫标本、以及实验室能够准备的玻片标本都能及时提供学生,拓宽对微小世界的认识宽度。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观察

显微镜

学生

记录

微小

使用

蝴蝶

环节

放大镜

手持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