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民办教师的那段青春岁月

快乐人生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的教师节到来,我想起曾经当“民办教师”的那段青春岁月往事。</p><p class="ql-block">那是1964年初秋,初中一年级的我,无奈因家境贫寒,父母没有能力供我继续读完初中而辍学,回到村里放牛、干农活,饱受了两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务农滋味。</p><p class="ql-block">(△照片为作者(左)当“民办教师”与同事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7年,在那个教育要革命的特殊年代,生产大队的下官小学停课了,村里许多孩子不能上学,生产大队就让各村办“民办学校”。</p><p class="ql-block">而我那时在村里属于文化程度比较高的青年,生产队干部和社员在“社员大会“上一致推荐我当“民办教师”。“民办教师”的身份依然是人民公社的社员,生产队按照满劳力全额记工分。这在当时没有就业观念的农村,绝对算得上是一个“高大上”的好“职业”了。</p><p class="ql-block">我感到有些意外,能为村民的孩子教书和发挥自己的专长是一件令我欣喜的事,最重要的是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农活了。揣怀着青春的梦想,我幸运的走上讲台,当上了“孩子王”,成为一名“民办教师”。</p><p class="ql-block">村里办小学涉及家家户户的孩子上学,村干部和社员全力支持,请木匠师傅制作两块黑板,然后涂上黑板漆;没有教室,就把生产队的小仓库腾出来,让泥瓦匠粉刷一新做教室。</p><p class="ql-block">课桌、板凳由入学的学生从各家自带,教室可以放近20张高低、大小参差不齐的旧桌,“教具”都是我想办法自己制作,“民办学校”就这样因陋就简的办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当时村里聘用我和另一位青年当“民办教师”,所以叫“两师一校”。招收的学生有40余名,年龄跨度较大,六至十二岁的都有,有一、二、三年级的学生。</p><p class="ql-block">村里又把“民兵活动室”做一年级学生“教室”,我担任二、三年级两个班,设在原生产队腾出的小仓库那个教室,两个年级学生编在同一个教室里,称为“复式教学”。</p> <p class="ql-block">每天上课,我先给二年级的学生授课时,同时安排教室里三年级的学生做作业,半堂课后再交换,两个年级的学生同在一个教室里相安无事,完全靠我的掌控能力和协调本事。</p> <p class="ql-block">开始,我自己没有接触过教学,心里没底。每天5至6节课,分班上语文、算术、体育、图画、写字。</p><p class="ql-block">学生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整天都在盯着我,希望能从我身上吸取知识,我深知担子之重。常言说“耽误庄稼是一季,耽误了人是一辈子”, 我不能辜负村民的期望,凡事都很努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决心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当年农村教学资源有限,除了和学生一样的课本外,没有教学参考书和可借鉴资料。一个不得不让村里同龄人羡慕的“民办教师”,为了学生的一切,我必须能教书,会教书。专心致志的研究教材,努力备好每一课。</p><p class="ql-block">在当“民办教师”的日子里,所有的晚上,我都用于备课和批改作业;每天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我比所有的学生到教室早。因为我是一个带“民”字号的老师,处处要为人表率。</p> <p class="ql-block">当年不满18岁的我从农民变成了老师,从学生问候“老师好”,变成了我问候“同学们好”,心里美滋滋的。</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走上讲台,我没有胆怯,大概是上初中时锻炼的机会多的缘故。只是课堂纪律管不牢,上课讲不了几分钟,下面有交头接耳的,搞小动作的,趴在桌子上的……</p><p class="ql-block">因为三十多位学生在我没有当“民办教师”前就熟悉,有的还是亲戚的孩子,我就一方面注意让亲戚孩子做遵守课堂纪律的榜样,另外有时出了一个绝招:我喊“起立”,同学们就齐刷刷地站起来,我喊“坐下”,他们就规规矩矩坐下,接着上课。现在想起来真的有点愧对学生。</p><p class="ql-block">渐渐地我用表扬、鼓励法取代了“起立、坐下”的绝招。看看有骚动的苗头,我立即在课堂上表扬认真听课的同学,学生特别渴望表扬,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一双双小眼睛睁得圆圆的望着我,十分可爱。半个月后我已经能用眼神、手势与学生交流感情,课堂纪律掌握自如。</p> <p class="ql-block">我还把教室洁白的墙上张贴几张图画和字幅,把教室布置得琳琅满目。图画现成可买,字幅就自己用红油漆写上“为祖国而学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励志词句,受到学生家长的赞同。</p><p class="ql-block">每逢下雨天,家长或者闲人常常围在教室门傍“听课”,议论得最多的是说我挺厉害的,课堂上学生都不敢乱动,觉得我教学生有一套,对我教学放心且友好。还不时有学生家长咨询孩子在教室里的表现情况,配合我引导学生做一个“思想好、学习好、劳动好”的学生。</p><p class="ql-block">“教书育人,学做真人。”我十分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抓住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契机,在教室里贴了“好人好事”统计表。家长都夸奖我教育有方。</p> <p class="ql-block">虽然我只是个“民办教师”,但我对“老师”这个神圣称谓的由衷敬仰,对教师这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热爱。</p><p class="ql-block">特别是看到村里孩子生活、学习极其艰苦,有的学生甚至衣衫褴褛,但是学习积极性却较高。下雨天,许多学生戴着斗笠,穿着蓑衣,赤着脚踩着泥泞来上学。“民办教师”这个职业一旦涉足,让我便舍不得那些可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那段当“民办教师”的岁月,我几乎是语算体画“全能”,我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上,舍得花功夫认真的备课,并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得快,记得牢,磨刀不误砍柴工。</span></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民办教师”,喜欢当年村里有一群纯朴自然的孩子,喜欢他们无拘无束的疯,喜欢他们天真烂漫的笑,更喜欢我一下讲台呼啦一阵风把我团团围住,有人拽着衣服,有人抱住我的胳膊,说着,笑着,叽叽喳喳。</p><p class="ql-block">我当“民办教师”的岁月,最大的乐趣在于如何面对那群孩子。除了语文和数学课外,体育课没有操场,我就利用教室门前一块空地作为活动场地,每天定时让学生跑跑步,做广播体操,偶尔做个游戏活动。</p><p class="ql-block">唱歌课程,我不会唱歌,就教给学生唱《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我爱北京天安门》等歌曲,还教给学生采用领唱、重唱、轮唱等演唱形式,学生们又感到新鲜,还特别喜欢。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支撑起村里小学生教育的一片天地。</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上课,我发觉下官小学的校长领着7名“民办教师”悄悄地潜入教室后面来听课,心里先是有点紧张,但很快就放松了,想到念初一时,我的语文和写作能力是有目共睹的。</p><p class="ql-block">瞟着同学们都没察觉到校长来听课,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课,我越来越自信了,更是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课后,校长夸我讲课发挥很好。</p> <p class="ql-block">1968年秋,生产大队决定各村只办一年级教育,二年级以上学生集中到下官小学。</p><p class="ql-block">我就被调到下官小学充实到“亦公亦农”(既有公办教师,又有民办教师)的队伍,担任三年级班主任,由生产大队记工分,每月补助15元伙食补贴和28斤粮票,待遇比村里要好。</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从“民办教师”里脱颖而出,使一些同龄人投以羡慕的眼色。但是,那时也有同行看到当时“民办教师”地位低下,待遇微薄而改了行的。</p><p class="ql-block">而我那时正是十七八岁,最好的年纪,不计报酬,天天和孩子们腻在一起,一边教学,一边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在三尺讲台,对教育的一片痴情是没有改变的。</p><p class="ql-block">我不为别的,只是因为爱这个职业,爱这些孩子们。正是源于这样的大爱,所以,我无悔自己的选择、坚守在自己的“民办教师”岗位上,直到1970年12月应征入伍不得不离开自己热爱的讲台。</p> <p class="ql-block">记得每次回家乡探亲,还时不时被熟悉而又陌生的曾经学生叫上一声“老师”。虽有些不习惯,但心里还是甜丝丝的。</p><p class="ql-block">曾教过的学生知道我回家乡了,总是热情的邀请我前去参加同学聚会,听着他们一声声亲切的问候,“待到桃李庭前发,雨露始知未枉然”,那种欣慰的感觉是无法言表的。</p><p class="ql-block">当年教他们时,我还只是一个初为人师的“民办教师”,不曾想他们有许多成为各行业的领衔人物,也有的成为了领导干部。</p><p class="ql-block">我十分感激当年村里干部让我有了“民办教师”的经历,每次想起当“民办教师”那段青春绽放的岁月,我总会有一种感奋,因为“民办教师”那种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淡泊名利、有着恪尽职守的无私奉献精神,影响了我一生。</p><p class="ql-block">(△照片为作者与胜利公社的同事合影。后排右1为作者。)</p> <p class="ql-block">照片:除首尾2张快乐人生提供,其余源于网络,鸣谢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