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传说因唐朝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为“九华山”。相传为地藏菩萨应化的道场,佛教认为地藏菩萨是“大孝”和“大愿”的象征。九华山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临太平湖,西接池州,绵亘一百余公里,主要有九十九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华山区域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九华山自山麓至天台峰,名刹古寺林立,文物古迹众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宝殿、慧居寺、百岁宫等古刹78座,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万历皇帝颁赐的圣旨、藏经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九华山是上古学仙修道圣地之一。据《福地考》载,九华山位列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中,居第三十九位。最早在九华山进行宗教活动的是道教。</p> <p class="ql-block"> 2021.09.06日,农历七月三十日山东省枣庄市一行十九人在徐师兄带领下朝圣九华山。农历七月三十是一个宗教节日,名为“地藏节”。精确地说应为七月晦日,为地藏王节。相传是地藏王涅槃得道之日。瑞安人叫藏是在释迦寂灭以后,弥勒佛未生以前,世间众生赖以救苦的一尊菩萨,地藏王曾经发誓:他要在普渡众生以后始愿成佛,因此常常现身于人、天、地狱之中,救助苦难。</p> <p class="ql-block">大愿地藏王菩萨是佛教徒口中所称的“娑婆三圣”之一。</p> <p class="ql-block">1705年,清朝康熙皇帝赐予九华山的御书“九华圣境”。这位皇帝对江南的佛教十分重视。</p> <p class="ql-block">1766年,康熙的孙子乾隆皇帝赐给九华山御书“芬陀普教”。</p> <p class="ql-block">铜铸独角兽“谛听”,是九华山珍贵文物之一。传说金乔觉当年是骑着这种独角兽渡海由新罗国来九华山的。这件铜器重250公斤,是十七世纪明朝皇帝赐予的。</p> <p class="ql-block"> 祇园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又名祇树庵,是九华山规模最大的寺院,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为化城寺东寮之一。清嘉庆年间成为十方丛林。咸丰年间被毁,后又重建。1932年建大雄宝殿,为全山四大丛林之首。</p> <p class="ql-block"> 百岁宫,始建于明代。与祗园寺、东崖寺、甘露寺同为九华山“四大丛林”。初名摘星庵,又名万年禅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无暇和尚在九华山刺舌血调金粉,耗时二十余年,抄写八十一册《大方广佛华严经》。无暇和尚126岁圆寂,肉身三年不腐,其弟子遂将其肉身装金供奉。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明思宗朱由检敕封为“应身菩萨”,并题额“为善最乐”,御题“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无暇禅师,又名海玉和尚,河北须天宛平(今北京市)县人。小时候在山西五台山出家为僧,24岁的时候开始云游天下,游遍天下名寺,一路弘法扬善,普度众生。</p> <p class="ql-block">九华山睡佛,位于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1999年9月,这里曾发现一座巨型“天然睡佛”引起轰动。九华山睡佛,睡佛头像朝南,头枕天台群峰,大、小花台为躯干,面仰天际,“鼻梁”高耸,“喉节”突出,“睫毛”可见,好像一位慈祥卧睡的老人。九华山睡佛,佛据说是当时九华山佛协会长仁德首先发现的,人们观其形态酷似仁德法师,由此被僧俗各界认同为仁德大和尚的法身显示,而日日接受芸芸众生的膜拜。</p> <p class="ql-block">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主寺。始建于唐至德初年(756)。唐开元末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初来九华山常在此晏坐清修。至德二年(757),山下居士诸葛节发心为金地藏修建化城寺,为其居住。请新罗僧人金乔觉入居。建中初年(780),唐德宗敕赐寺额名“化城寺”。贞元十年(794年)金乔觉99岁圆寂后,僧众视其为地藏菩萨化身,化城寺遂成为地藏菩萨道场。清圣祖(1662-1722)、高宗(1736-1795)或颁藏经,或御书匾额,并赐金修葺。咸丰七年(1857),除藏经楼外,寺宇皆毁于兵火。光绪年间(1875-1908)重建。</p> <p class="ql-block">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涅槃后1500年,地藏菩萨降生于新罗王族,姓金名乔觉,于唐开元间(一说永徽间)渡海至此,见山明水秀,于此修行。至德初年构筑禅宇,不数年成大伽蓝。建中初,唐德宗赐名化城寺,为九华山第一座寺庙。贞元十年(794,一说贞元十九年)七月金乔觉圆寂,佛教信徒认为他是地藏菩萨化身,称他为金地藏,遂建塔纪念。真身宝殿,俗称“肉身殿”,又称“肉身塔”,坐落在九华山神光岭(老爷顶)上,为佛教徒朝谒九华圣地的主要场院所,这里因主供地藏菩萨,故与一般佛寺不同。九华山肉身殿是典型的宫殿建筑,殿高15米,门朝西南。入殿须登八十一级台阶,站在台阶之下,举目仰望,可见南门厅上两块匾额:上额书“肉身宝殿”,下额书“东南第一山”。大殿四周回廊上方雕梁画栋,仙鹤、麋鹿等珍禽异兽,牡丹、灵芝诸鲜花奇草。</p> <p class="ql-block">殿前阴阳井。据说能看到自己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天台峰又名”天台正顶”,海拔1306米,九华山第三高峰。峰顶有天台禅寺,东南有一山脊,由裸露的花岗岩构成,呈黛色。传说金地藏当年向闵公借地,在该峰一展袈裟,袈裟随风飘飞,竟遍覆九十九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