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丽桥边,那不曾忘记的几个老地方

难看吴头

<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由北进入嘉兴老市区,与秀水河交汇处,有个长条形的河中小岛,叫分水墩,为古时开挖运河时有意留下的重要水利工程设施。它与四川都江堰鱼嘴坝有点类似,起到缓解与分流河水的作用。因都江堰泽润整个成都平原,成就“天府之国”美誉,所以影响就比分水墩大和广泛,分水墩只能默默无闻地驻足在芦席汇旁,发挥它应有的水利功能了。</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分水墩,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离分水墩不远处,运河进城的第一座桥,就是端平桥了。据说以前也是石拱桥,我懂事起,见到的已是民国风格水泥护栏桥,狭窄有点陡峭,走的人很多,自行车都是推上搬下的。在北京路桥下正对门,就是食品公司孵坊,小时候我赶早去买过小鸡鸭种,难得有小鹅出售。说来也可笑,那年月,物质匮乏,什么都是紧俏货。端平桥小又普通,但故事传说却很多,流传较广的版本原来叫瑞平桥,因为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时疏忽,读成端平桥,皇帝永远是对的,错了就是开金口,从此变为端平桥。民间还将端平桥与秋泾桥、北丽桥,三座基本相连的桥,谐音叫成“抽筋剥皮断命桥”,这当然是百姓歇后的调侃话了,属于文人墨客游戏玩笑而已,权当开心就好。</p> <p class="ql-block">  端平桥望西就是嘉兴有名的北丽桥了,嘉兴有西、北两丽桥,因为此桥地处北门,俗称“北丽桥”。嘉兴人常有说法到丽桥头去,讲的就是北丽桥。是百姓心中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的地方。以北丽桥为中心,桥的北侧向东为北京路,旧时叫塘湾街,西侧为中基路,而落北就是坛弄。桥的南侧西面就是荷花堤。南面隔着一条环城路直通建国路。都是繁华而热闹的街道,商贾集中区。</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已改造过的端平桥。</p> <p class="ql-block">  丽桥右转弯就是北京路,桥堍有座嘉兴人人皆知的百年老店“陆稿荐”酱鸭店。小时候我最喜欢吃那酱野鸭,味道咸中带甜,但常吃到铁砂子,稍有不慎,就会崩坏牙齿,那些都是打野味时遗留的子弹。现在保护野生动物,又收缴了鸟枪,野货只能回味了。随着老城改造与企业的转制,“陆稿荐”品牌消失于禾城市场。现在市面上有好事者注册“禾城陆稿荐”,并竭力创新品牌,据说生意不错,但我总觉得与“陆稿荐”老味道相比还欠点火候。</p> <p class="ql-block">  旧时的北京路,商店连片,中国银行、杨九牧药酒店等好多老牌名店,非常繁荣。大约10年前,我曾接待过一位从台湾来的朱姓老先生,49年作为学生,随“大军”去了台湾,要找塘湾街咸肉店(店号我忘了),是他家祖业。他告诉我,当年属于塘湾街最大的咸肉店,前店后厂,家里有雇工和船舶,农村有猪场。还有个表姐叫“小瑛”,住天星湖旁。我带他逛了“嘉禾北京城”,并在月河邹大鲜品尝本帮土菜。那天,看得出,他是带着无奈和遗憾离开嘉兴。毕竟曾经辉煌热闹的塘湾街,成了不伦不类,相当冷清的“北京城”。换成任何一个老嘉兴人,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依依不舍和留恋老北京路那是必然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缸甏汇旧照。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p> <p class="ql-block">  言归正传,又回到运河丽桥头,靠建国路东桥堍,有处百年老店“一乐园”饭庄,味道不错,生意还是比较兴隆,九十年代,我的父亲去逝,就在该店办的“豆腐饭”。挨着就是供销社日用品商店,“文革”时期某年底,新年添新物,我随外婆去买碗,遇上“靠边站”的邻居,县供销社盛树立主任做营业员,他帮助外婆听声挑碗,并在碗底刻字的情景我记忆犹新。以前生活拮据,物资匮乏,生活用品很少,来人请客都是邻居相互借用,家家户户碗底都标字,便于清分。而马路对面不远,就是有名的第一百货店,远离运河,在此就不去展开说了。</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嘉兴月河景观。</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月河景区”,就是以北丽桥边的中基路和桥对面的坛弄区域改造而成,营销相当成功。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景色与西塘、乌镇相差无几。说实话,老百姓喜欢就是真理,平日熙熙攘攘,人流涌动。成了嘉兴的招牌,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可能是中基路连接农村,农具铁器店、小猪行、信用社和供销社等商店相对较多,又是农民伯伯进城的必进之路,在文革时期一度改称大寨路,与大庆路相对应,寓意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之意。老中基路我脑海里还有深刻印象的是严家弄和居仁里。这个严家弄据说与西汉严助将军有关,为严助故居地,附近还有严墓,即现辅成小学内高高墩。而小时候嘉兴有个“妈妈娘”的行当,“妈妈娘”生完孩子马上出来打工,用自己的乳水赚钱喂养缺奶的婴儿。这些人大部分出自江苏盛泽严墓镇(即现铜罗镇),所以亦称“严墓妈妈娘”。这个严墓就不知与嘉兴严墓有何关联?</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庞艺影先生摄于1979年时的严家弄。</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与严家弄有关的能人叫严启明,家里发生何事我已模糊了,是我上门去查勘理赔的。长长进深的弄堂,两侧高高青砖墙房,透露着沧桑感。院内深处有假山楼阁,绝对是大户人家。那时严启明是皇冠灯具厂厂长,该厂生产的灯具号称嘉兴四大名旦之一,在上海市场供不应求。而严厂长书法好是了得,苍劲有力又大气,署名“阿启”的店招,如同启功、沙孟海的字一样,街上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  而居仁里离外月河桥不远,俗称“十八间头”。因同学郭耀华家在那,我曾去窜过门。弄堂边整排木板墙门,相当漂亮有特色,与文保单位“双魁巷”类似,可惜月河改造时没有保留,否则又是一个好景点。隔中基路有个大寨路小学,据说原来是座关帝庙。同学郭耀华、任震、姚广华,还有名律师应建中、老娘舅牛在兰等都毕业于这个学校。其中的郭耀华,绝对聪明又能干,我们一起进银行,后来又考进新成立的嘉兴海关,办了不少漂亮的案件,最令他自豪的就是参与侦办轰动全国的厦门远华“红楼”案,为民除害,建立战功,上过央视。当然还记得有蒲鞋弄、小猪廊下等,以及杨永生与他领导的嘉北信用社,梅锦鳞和周建忠等老朋友。</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外月河丰乐桥,与运河相平行。位于市区同乐小区。初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代。三孔无栏梁式石板桥。为市文保点。</p> <p class="ql-block">  运河过了荷花堤就转向南,过大洋桥,慢慢流向西丽桥,就进入三塔塘,直奔杭州方向而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