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总部大楼

董良平

<h3>人民日报社总部大楼可谓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北京最重要的建筑物之一,于2010年完成施工图设计,同年大楼开始建造,并于2015年建造完成,建筑高度:179.7米、首先,人民日报社是中国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报社媒体,其次大楼位于北京核心区,是未来北京发展最主要的区域[1]<br>人民日报社总部大楼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用地面积:88 856 m~2建筑面积:13.84万m~2建筑层数:地上33层,地下3层建筑结构[2]。<br>大楼的造型来源于中文的“人”字,与人民日报社的标题相呼应。从平面上看,三角形的平面来源于“人”字的变形;从立体上看,具有流线动感的造型由三个双曲面切割椭球体得到,形成三足鼎立的稳定结构大楼在三维上呈现出有机而动态的完美形状,不存在任何直角,而这一有机的曲线造型是由规则的几何形体变化得出。中国有古语“天圆地方”,是古人对宇宙朴素的认识。“天圆”指心性上要圆融才能通达,“地方”指命事上要严谨才成规矩,大楼以圆润的造型与周边环境友好相处,同时圆润的造型又是有规可循,有法可依的几何对称形体。同时北京处于地震多发地带,利用大楼三足鼎立的巨型框架结构结合核心筒,共同抵抗地震发生时水平力对的作用,增加大楼的抗震能力[1]在大楼内部,设计了一圈围绕核心筒的公共交通空间将各个功能空间联系起来,曲线的形态使得行走其中不会感觉乏味。大楼采用大面积开敞式的办公空间设计,使用效率高达73%,而在北京,同类办公楼的面积利用率只有53%[1]搜词条<br>一分钟了解人民日报社总部大楼00:50<br>人民日报社总部大楼<br>人民日报社总部大楼可谓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北京最重要的建筑物之一,于2010年完成施工图设计,同年大楼开始建造,并于2015年建造完成,建筑高度:179.7米、首先,人民日报社是中国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报社媒体,其次大楼位于北京核心区,是未来北京发展最主要的区域[1]<br>人民日报社总部大楼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用地面积:88 856 m~2建筑面积:13.84万m~2建筑层数:地上33层,地下3层建筑结构[2]<br>中文名<br>人民日报社总部大楼<br>地理位置<br>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br>占地面积<br>88856 m2<br>投用时间<br>2015年<br>建筑面积<br>138400 m2<br>快速<br>导航<br>造型结构空间效率双层表皮可持续性<br>形式来源<br>大楼的造型来源于中文的“人”字,与人民日报社的标题相呼应。从平面上看,三角形的平面来源于“人”字的变形;从立体上看,具有流线动感的造型由三个双曲面切割椭球体得到,形成三足鼎立的稳定结构[1]<br>造型结构<br>大楼在三维上呈现出有机而动态的完美形状,不存在任何直角,而这一有机的曲线造型是由规则的几何形体变化得出。中国有古语“天圆地方”,是古人对宇宙朴素的认识。“天圆”指心性上要圆融才能通达,“地方”指命事上要严谨才成规矩,大楼以圆润的造型与周边环境友好相处,同时圆润的造型又是有规可循,有法可依的几何对称形体。同时北京处于地震多发地带,利用大楼三足鼎立的巨型框架结构结合核心筒,共同抵抗地震发生时水平力对的作用,增加大楼的抗震能力[1]<br>空间效率<br>在大楼内部,设计了一圈围绕核心筒的公共交通空间将各个功能空间联系起来,曲线的形态使得行走其中不会感觉乏味。大楼采用大面积开敞式的办公空间设计,使用效率高达73%,而在北京,同类办公楼的面积利用率只有53%[1]<br>双层表皮<br>对于大面积曲线形的三维形体,很难找到一种材料能够完美的覆盖其表面,无论是金属还是玻璃,都会存在折角和细碎复杂的板块划分。尝试采用釉面陶土棍,一种类似于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上琉璃陶瓦的材料,将曲面化整为零。陶作为秦始皇兵马俑所用的材料,具有耐候性强、硬度高,经久不衰的特点。采用长短不一的釉面陶棍结合氟碳喷涂铝板覆盖大楼三足鼎立的实体部分,氟碳喷涂金色铝板在里,起到防水保温隔热等气候边界的作用,白色釉面陶棍在外,形成流畅圆滑的曲面造型。两层幕墙见留900mm宽马道,为检修和夜景照明提供可能。整座大楼共使用从650mm到1200mm不同长短的陶棍223000根。陶棍通过张拉过的柔性钢索固定在主体结构伸出的支撑结构上,减轻了幕墙的结构自重,同时具有很强的抗变形能力。陶棍的釉面材质在雨水的冲刷下可以自行清洁,减少了清洁的费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