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 ll 有诗意的节气名

老长不大

<p class="ql-block"><b>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b></p><p class="ql-block"> 这是说,白露节气在农历八月。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在五行里属金,金对应的是白色。到此时节阴气渐重,阳气渐少,而气始寒,寒生露凝,以白形容秋露,故称“白露”。</p><p class="ql-block"> 白露,我原以为是白迷迷的露水颜色来命名的。然而古人并非以露水的颜色是白的(其实水是无色的)说事,而是以阴阳五行推定命名的。</p><p class="ql-block"> 白露三候:初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p><p class="ql-block"><b> 初候,鸿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b></p><p class="ql-block"><b> 二候,元鸟归。元鸟,燕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b></p><p class="ql-block"><b> 三候,群鸟养羞。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美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b></p><p class="ql-block"><b> </b>古人皆用鸟类来描述白露节气中的三候,这是极少见的。二十四个节气中除了小寒(初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侯雉雊。)外,就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迁徙,是有些鸟儿遵循大自然环境的一种生存本能。到了白露节气,秋日肃杀,天气转凉,对气候变化敏感的鸿雁、燕子等候鸟就要开始南飞避寒了。其他鸟儿也开始准备食物,为过冬之用。</p><p class="ql-block"> “群鸟养羞”。这个“羞”字,在古代同“馐”,是美食佳馔。“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后来将羞改为馐。</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在乡村老家,秋分至霜降这段时间,偶尔能看到天空中大雁从北向南飞过,但是,燕子是以什么样方式和怎么走的却不清楚。只是突然在某一天,发现屋梁上的燕巢空了,燕子清脆婉转的叫声没有了。这种突如其来的清静,不仅让人感到有点不适应,还会有种相处一段时间的朋友倏然离去的难受与不舍,尤其是我们小孩。虽然燕子在时,我们并不在乎,只见它们春天来时忙着衔泥筑巢,生蛋孵雏燕,然后每天飞进飞出忙碌地捉虫。有时候看着几只幼燕窝在巢里,露着小脸张着大嘴,互相争着从老燕子嘴里吃小虫之类食物的情景,以及冷不丁地扭转屁股拉下一泡屎来,会感到有趣好玩。有时,长辈们也会借燕子的爱心,来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等一些人生道理。</p><p class="ql-block">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令,也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段。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大地的阴气上升扩散,空气中的水蒸气夜间遇到冷,飘荡在空中成为雾,落在地面的草叶上则成了露。</p><p class="ql-block"> 白露时节,随着天气转凉,万物逐渐萧落、成熟。我们家乡的单季稻都已稻穗低垂,即将成熟收割了。双季稻则是“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在白露时段里,每天清晨田野上露水厚厚的,必定天气晴好,利于晚稻抽穗扬花灌浆,有望获得好的收成。接下来“寒露望青稻,霜降一齐老。”秋收冬种的农忙日子又要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那年代做农民,文化低点儿倒没啥关系,但是二十四个节气和每个节气的农谚,你可得滚瓜烂熟,牢记于心呵!因为,它是指导农业生产的至尊法宝。</p> <p class="ql-block">  我以前说过,白露和小雪,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美、最富有诗意的名字。就温婉而言,白露似乎更胜一筹。我有时想,把它们用来作女孩子(女性)的芳名,不仅美,而且雅。若是用在模样儿俊俏的姑娘身上,那更是名实相符,惹人喜爱。</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白”字,有木有像一滴水珠。再看露字,《说文解字》:“露,润泽也。”《玉篇》:“露,天之津液,下所润万物也。”《论衡》:“露,秋气所生也。”瞧瞧,多么有诗意。</p><p class="ql-block"> 更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人就《蒹葭》的开篇论道:“只两句,便写得秋光满目,抵一篇秋赋。”是的,二千多年前的这幅唯美画卷,一直伴随着这个节令温润我们的心。</p><p class="ql-block"> 白露不仅节气名美有意诗,其时令何尝不是最沾秋气和最有诗意呢!</p><p class="ql-block"> 白露时节,气温变化明显,草木最先感知,山野最先变色。随着秋意渐渐明晰,秋色渐渐增浓,乡村无疑是最美的。清晨,屋旁、路边、田野上的花草茎叶,沾满了一滴滴细小的露珠,纯净、空灵、清澈、微凉,在朝阳的照射下,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一触即碎,让人怜爱。山川林泽间飘荡着一缕缕白白的薄薄雾霭,烟波浩渺,飘逸清凉。蜿蜒曲折的水岸边,一片片迎风摇曳的芦苇,河埠上有些早起的村姑在浣衣。这不就是,秋水茫茫,蒹葭苍苍,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吗?这是大自然绘就的真正的山水画,悦人眼目,沁人心脾。这种美难以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p><p class="ql-block"> 白露秋意浓,乡思情亦浓。这让我想起杜甫两首写白露的诗,一首写最美的乡村之景,一首写最真挚的怀乡思亲之情。《白露》</p><p class="ql-block"> <b>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b></p><p class="ql-block"><b>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b></p><p class="ql-block"><b>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b></p><p class="ql-block"><b>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b></p><p class="ql-block"> 诗人笔下白露时节的乡村清晨,空气清新,露水晶莹,果子满树,秋意撩人。菜园、树林、小溪、渡口、小船及农舍,环境是那么清幽、景色是那么优美。如此诗意秋景的时节,如此美丽静谧的乡村,能不让读者动心。</p><p class="ql-block"><b>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b>这是杜甫在唐乾元二年秋(759年)的白露,写下的两句饱含深情的诗句,至今仍是人们表达思念故乡亲人最常用的名句,也是人们在白露时节最会想起的诗句。 </p><p class="ql-block"> 《月夜忆舍弟》</p><p class="ql-block"> <b>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b></p><p class="ql-block"><b>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b></p><p class="ql-block"><b>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b></p><p class="ql-block"><b>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b></p><p class="ql-block"><b> </b>流离于安史之乱的杜甫与兄弟失散各地,因战事阻隔,讯息不通,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在白露时节,戍楼的鼓声和孤燕的哀鸣下,思亲之情愈加浓烈。</p><p class="ql-block"> 诗人托物咏怀,语句整工,格调沉郁顿挫,读来真挚感人。</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是杜甫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应该说是写白露最深情的诗了。</p><p class="ql-block"> 在富有诗意的节气中,让我们以蒹葭为笔,白露为墨,倾情挥洒,描绘人生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文字:老长不大, 图片: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