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到湖南长沙旅游,最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就是赫赫有名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24日,潇湘湖南·衡阳郴洲六日游第六天上午,我们来到长沙市,乘地铁4号线到湖南大学站下车,沿登高路前往岳麓书院游览。</p> <p class="ql-block"> 湖南大学东方广场中央耸立着毛泽东主席巨大塑像,很多游客在此拍照留念。 </p>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秀丽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岳麓山景区、湖南大学校园之中,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一千余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著名学府,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制为湖南高等学校等,直至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千年学府"。</p>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其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教学、藏书、供祀、园林、纪念五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教学建筑</p><p class="ql-block"> 大门:</p><p class="ql-block"> 现存大门系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采用南方将军门式结构,建在十二级台阶之上,五间硬山,出三山屏墙,前立方形拄一对,白墙青瓦,置琉璃沟头滴水及空花屋脊,枋梁绘游龙戏太极图,间杂卷草云纹,整体风格威仪大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门额"岳麓书院"为宋真宗字迹。</p><p class="ql-block"> 在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以岳麓书院办学很不错,又闻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特别召见周式,拜为国子监主薄,想请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仍请归院,皇帝就亲赐"岳麓书院"御匾悬挂大门正上方,并赐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门对联也有一个小故事,是师生对。 清嘉庆年间岳麓书院大修,山长袁名曜为大门撰写对联出"惟楚有材"句,让门生们对应,贡生张中介对曰"于斯为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源出经典,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宋真宗书"岳麓书院"字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进大门穿二门之后来到讲堂:</p><p class="ql-block"> 讲堂位于书院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p><p class="ql-block"> 讲堂檐前悬有"实事求是"匾。为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大厅中央悬挂着两块金木匾,一为"学达性天",是清朝康熙皇帝御赐,意在勉励张扬理学,加强自身修养;二为"道南正脉",由乾隆皇帝御赐,它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此额为原物。</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讲堂壁上还嵌有许多极有价值的碑刻文物,如由朱熹手书,清代山长欧阳厚均刻的"忠、孝、廉、节"碑,由清代山长欧阳正焕书、欧阳厚均刊立的"整齐严肃"碑,还有清代山长王文清撰写的《岳麓书院学规碑》、《读书法》等十数方。</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由 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书院主教理学家张栻所撰《岳麓书院记》刻在讲堂屏壁正面,是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基本大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汲泉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拟兰亭</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藏书建筑</p><p class="ql-block"> 御书楼</p><p class="ql-block"> 讲堂后面的藏书楼是体现中国古代书院讲、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之一的藏书功能的重要场所。岳麓书院自创建开始,即在讲堂后建有书楼,宋真宗皇帝赐书后更名"御书阁",元明亦称"尊经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湖南大学古籍图书馆供书院教研人员使用,其藏书量已逾五万册,大型工具书如《四库全书》、《续解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均有珍藏。</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祭祀建筑</p><p class="ql-block"> 祭祀建筑位于书院中轴线左侧,有文庙、濂溪祠、四箴亭、崇道祠、慎斋祠、六君子堂、船山祠等。</p><p class="ql-block"> 一、文庙:</p><p class="ql-block"> 文庙专祀孔子,位于书院左侧,自成院落,由照壁、门楼、大成门、大成殿、两庑等部分组成,岳麓书院祀孔子始于书院初创时期,其规格与各郡县文庙相当。</p> <p class="ql-block">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夫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 濂溪祠:</p><p class="ql-block"> 濂溪祠专祀周敦颐 (公元 1017——1073),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p><p class="ql-block"> 祠内有"超然会太极"匾,祠内壁上有《移建濂溪祠碑记》石刻等文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四箴亭:</p><p class="ql-block"> 四箴亭专祀北宋教育家、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兄弟俩。</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程颢(公元1032—1085年)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p><p class="ql-block"> 其弟程颐(公元1033—1107年)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p><p class="ql-block"> 兄弟二人同为理学的奠基人,世称"二程"。因为二程提出了"理学"这一最高哲学范畴。"理学"是宋明时期儒学的最高哲学范畴,而且这时期学术思想的体系与规模也是二程确立的,故而二程又有"圣学渊源"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兄弟二人曾拜师于周敦颐学习。</p> <p class="ql-block"> 亭内现存展示的清刻程氏《视》、《听》、《言》、《动》四箴碑。</p> <p class="ql-block"> 四、崇道祠:</p><p class="ql-block"> 崇道祠,又称"朱张祠",专祀朱熹、张栻。</p><p class="ql-block"> 朱熹,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于大成殿十二哲者。</p><p class="ql-block"> 张栻,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p><p class="ql-block"> 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来岳麓书院访问,与山长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这次会讲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朱张会讲之后,岳麓书院名声更加远播。</p><p class="ql-block"> 祠内悬"斯文正脉"匾,刻朱张二人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 慎斋祠:</p><p class="ql-block"> 慎斋祠,又称"罗山长祠",专祀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山长是中国古代书院的负责人,即现代意义上的"院长"。)</p><p class="ql-block"> 罗典,乾隆四十七年(1872年)被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主持工作共27年,对岳麓书院的人才培养,基本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六君子堂:</p><p class="ql-block"> 六君子堂所祭祀的是六位对书院发展和建设有功的先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船山祠:</p><p class="ql-block"> 船山祠专祀明末著名学者王夫之。</p> <p class="ql-block"> 第四部分:园林建筑</p><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的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追求,岳麓书院而是设置精美的园林。</p><p class="ql-block"> 学院每一组院落,每一扇书窗,每一块石雕,每一支风荷、翠竹都反映了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书院内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景观优雅壮丽。</p> <p class="ql-block"> 麓山寺碑亭:</p><p class="ql-block"> 麓山寺碑亭位于园林南侧,岳麓书院办学千年,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碑刻,麓山寺碑是中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也是长沙现存时间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麓山寺碑是由唐开元十八年(730)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黄仙鹤镌刻,因文、书、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麓山寺碑高4米,宽1.35米,碑额篆书"麓山寺碑"四个大字,碑文共1400余字。三绝碑在中国古代碑刻艺术中声誉很高,碑字用行书是此碑新创,笔力雄健浑厚,最为文人墨客、艺林界人士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五部分:纪念建筑</p><p class="ql-block"> 一、时务轩</p><p class="ql-block"> 时务轩是为纪清末维新派创办的学校——"时务学堂"而筑的纪念性建筑,位于书院园林内,与百泉轩隔池相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百泉轩</p><p class="ql-block"> 百泉轩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翠,乃岳麓书院风景绝佳之地。</p><p class="ql-block"> 历代山长爱溪泉之妙,筑轩而居,享尽自然的天籁之音。</p><p class="ql-block"> 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来岳麓书院访问时,与山长张栻"聚处同游岳麓","昼而燕坐,夜而栖宿",都在百泉轩中,相传二人曾在此论学三昼夜而不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山斋旧址</p><p class="ql-block"> 山斋旧址位于船山祠右侧。山斋是供山长(院长)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赫曦台</p><p class="ql-block"> 赫曦台,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和张栻到岳麓山顶观日时,曾筑"赫曦台" ,朱熹题额。此台后废。</p><p class="ql-block"> 乾隆五十五年(1709),山长罗典建亭于岳麓书院前方,又改名为"前台"。</p><p class="ql-block"> 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山长欧阳厚均改"前台"名为"赫曦台"。在台的左右内壁上有丈余高的"福"、"寿"二字,台的顶部雕饰有八卦图、蝙蝠、寿字图案。</p> <p class="ql-block"> 赫曦台</p> <p class="ql-block"> 赫曦台是岳麓书院文化中的一处人文胜地,对中国古代文人及近代湖湘名流,都有一定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栻、明代著名理学家、心学创始人王守仁以及毛泽东等人都留下了与赫曦台有关的诗句,今刻于赫曦台屏风之上。</p>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还有很多碑匾文物:</p><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办学千年,积累了大量的碑匾文物,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节"碑,还有朱熹手书的"道中庸"、"极高明"等碑都是书院的重要遗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碑匾主要分布在麓山寺碑亭、讲堂、御书楼壁及复廊、百泉轩园林碑林碑廊等地。有兴趣的朋友可前往细细观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李邕书 岳麓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天游览岳麓书院文化圣地,感受最深的是我国古代人对学习的严谨、深究的认真态度,同时对我国古文化也有最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千年学府,弦歌不绝。</p><p class="ql-block">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新发展,如今的岳麓书院仍然在进行高等教育,书院是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学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研究特色和研究成就突出的科研队伍。在宋明理学、中国书院史、湖湘文化史和中国礼制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真不愧"惟楚有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由岳麓书院东门到爱晚亭很近,步行几分钟可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爱晚亭:</p><p class="ql-block"> 爱晚亭位于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内东侧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 五 十 七年(1792),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为"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朝诗人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爱晚亭与我国安徽滁县的醉翁亭(1046年)、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年)、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1695年)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爱晚亭古朴典雅,坐西向东,三面环山,整体建筑保留了较多的清代亭台楼阁的风格。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草书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中方石上有《二南诗刻》两首诗,即宋代张南轩和清代钱南园两位大文人游山的七韵诗。亭柱上刻有山长罗典所撰写的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p><p class="ql-block"> 匾额是由毛泽东主席所书手迹刻制的。</p><p class="ql-block"> 爱晚亭占地面积50平方米,平面呈方形,边长6.23米,台基高0.4米,通高12米。</p><p class="ql-block"> 爱晚亭八柱支撑,上下两层,亭角翘首相望。亭东西两面的棂窗有"爱晚亭"金字红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13年至1918年间,毛泽东、蔡和森等常在此聚会、读书、探讨中国革命真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亭抗日战争期间被毁,全国解放后,1952年湖南大学重建时,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主席题写了"爱晚亭"亭额。1969年,岳麓山公园重修,刻毛泽东草书手迹《沁园春·长沙》于藻井内,更为古亭增添了光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爱晚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晚亭所在岳麓山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爱晚亭,不仅是旅游的一个景点,更是一种文化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爱晚亭上有很多对联、诗赋、壁画等文化内容,人们正是因为爱晚亭里面蕴含了浓厚的文化因素,都会到此游览参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地理位置: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风峡中。</p><p class="ql-block"> 由湖南大学东方广场,沿着登高路步行15分钟,即可到岳麓山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 门票:免费</p><p class="ql-block"> 开放时间: 6:00——23:00</p><p class="ql-block"> 最佳季节:四季皆宜,不过 每年的11月底——12月初是岳麓山观赏红叶的最佳时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 </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 谢谢您的关注与欣赏!</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