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中晋商的富有与智慧~~~圆梦自驾游之七

空中小鹰

<p class="ql-block">7点半左右,在洪洞县吃完早点,开车继续周游了一会县城。然后向王家大院进发。</p><p class="ql-block">导航显示全程86公里,用时75分钟,实际用时90分钟,高速实际收费27.27元。</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灵石静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村后,静升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在此前提下,其后大兴土木,营造宅第,自是常事。王家最早筑屋舍于村西张家槐树附近,之后,由西向东,从低到高,逐渐扩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庞大的建筑群,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以上。据《静升村王氏源流碑记》载,启年间,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读为本,有的不持续以商发展,有的满足于一官半职,有的安乐于锦衣玉食,不少人既无承继先业之志,亦无固本守成之心,以有的竟成为盗贼、乞丐或不惜卖儿卖女之“莠民”。王氏家族从十三世进入清朝。鼎盛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其时,除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茔和开设店铺、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设有义仓,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等,善举不断。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大院内再无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不善题词的朱总理难得在此留墨宝。</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家庙。</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 “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且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题材丰富、技法娴熟,大量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甚至禁忌的艺术形式,在文人、画家、雕刻艺人的共同参与下,将花鸟鱼虫、山石水舟、典故传说、戏曲人物或雕于砖、或刻于石、或镂于木,体现了清代建筑装饰的风格,将儒、道、佛思想与传统民俗文化凝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p><p class="ql-block">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王家归来不看院”。王家大院素有“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的紫禁城”的美称。对游人开放的仅仅是建于乾隆、嘉庆年间的红门堡、高家崖两组建筑群,虽然只占整个王家大院的五分之一,光是这五分之一,就容纳了百余座院落、千余间房屋。几个小时,我们也只看了一小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非王姓后代~~“山药蛋派”作家代表一一胡正文学纪念馆入驻王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已到中午,我们在王家大院出口吃了一点东西,继续开车到平遥古城(考虑乔家大院与王家大院有相似之处且规模偏小、网上的口碑也不是太好,决定不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全程50公里,高速收费14.89元。我们到平遥古城小南门停车场时,已是下午3点半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在入口处查验绿码、行程码时,遇到从北京来的一家四口,他们说与古城内民宿老板联系了,可能有密接者,他们担心进了古城后健康码由绿变黄或变红,然后就回不去啦,所以,他们就调头开车走了。我们反复咨询后发现北京游客闹了个乌龙,于是,我们进到古城时已是4点钟了,同时决定不住古城内,游玩后住新城区。</span></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p> <p class="ql-block">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分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平遥城墙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其中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完好,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平遥旧称“古陶”,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一直是县治所在地。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分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平遥城墙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其中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完好,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镇国寺、双林寺和平遥文庙等也都被纳入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p><p class="ql-block">平遥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整座城市非常周正,街道横竖交织,街巷排列有致。市楼位于城市中央,明清街位于南北中轴线上。古城建筑分为两部分:城隍庙居左,县衙居右,文庙居左,关帝庙居右。道教清虚观居左,佛教寺院居右。平遥也被称作“龟城”,南门是头,北门是尾,东西四座城门为四条腿,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仿佛龟背上的花纹,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八卦。它反映了平遥人经受苦难,渴望和平的朴素本质,人们希望在城墙的护卫下,这里是一个远离战乱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在古装剧中常看到关押犯人的刑具。</p> <p class="ql-block">可能是下午的原因,或者是疫情的影响,古城内的游人十分稀少。</p><p class="ql-block">因时间所限,我们步行了一段后,还是坐上了旅游观光车到几个主要打卡地游玩。</p> <p class="ql-block">到了傍晚6点多钟,我实在是有些饿了,我们就在古城内吃晚上。虽然点的餐食很少,服务员还是很热情,估计今晚也就只有我们两个顾客吃饭。</p><p class="ql-block">小老板说,从去年疫情到现在,饭店的经营只能用“非常惨淡”形容。</p> <p class="ql-block">莜面栲栳栳</p><p class="ql-block">工艺讲究,口感劲道,在造型上也颇有特色。蘸料吃或者是切开炒着吃,都十分美味。也是古城有名、不可错过的一道面食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到平遥时,和一位北京的好朋友互发的微信。看来,疫情对我们后面的行程会有很大影响。夜幕降临时,我们出了平遥古城找了一个交通方便的宾馆住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些年看了不少明清年代、民国时代留下来的豪宅。多数豪宅的主人在当时也是靠勤奋努力和聪明才智才积攒下大量财富的。在构建这些建筑时花的心思可不小,仅那些门墩、柱基石等花尽心思用尽各种寓意、象形等,都希望能佑荫子孙后代,可他们的后代又有多少人能把先辈的家业延续五代、十代或更长久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全国目前排名前十的私宅大院,即:</span>王家大院、山东省栖霞牟氏庄园、乔家大院、晋城市阳城县皇城相府、周庄沈厅、川西富豪的排场——刘氏庄园、安徽霍邱李家圩、米脂姜氏庄园、西藏最古老的贵族庄园郎色林、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山西省就有三个豪宅进入前十名。可见晋商的聪慧和对当时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旦有了豪宅,豪宅主人就会开枝散叶,家大业大,在世人面前少不了要有大户人家的谱。时代的变迁、外部的竞争,以及来自家族内部的争斗、内耗等诱因这些豪宅有的在清朝后期,有的在民国时期就更换了主人或者是人去宅空或者是被一把火焚毁了。遍布各地还有许多名气不大的豪宅的命运基本如此。当然,人类一直是在争斗中生存的。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留下来的或许就是精华。作为普通人对自己把持的所谓传世之作真的是要有冷静的认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