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春秋战国时期就连打仗也十分讲究礼仪。<div> 打仗的时候如果看到对方的国君,不能攻击,并且还要行礼。这种规矩真是体现了古人的君子之风。<br> 比如还有条规则叫“不鼓不成列”。要等双方排兵列阵好了后,才能开打,也就是说别人没准备好,就不能开打。</div> 公元前638年,宋楚争夺中原霸权,双方战于泓。当时宋国的军队已经列阵完毕,严阵以待,只等进攻了,楚国的军队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宋襄公的手下子鱼请战,宋襄公说,“不行”,等楚国的军队完全渡过泓水还未列阵好的时候,子鱼又请战,宋襄公还是说,“不行”,最后楚国的军队列阵完毕,双方开战,宋军大败而归。 打仗也要讲究礼节,那些春秋时期诸侯打仗的规规矩矩春秋时代,还是相对较为礼制,周礼还是有人遵守,周天子还是有人尊敬。人们行事也要依礼,战争也不能例外,毕竟是礼仪之邦嘛,打仗也要讲规矩的。到了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兵家的那些阴谋诡计之类才大规模的运用于战场。春秋时期的战争需要先下战书,约定时间地点,并且战书的用词谦虚恭敬。双方都会优待敌军使者,要举办宴会迎接,宴会上一定有奏乐和赋诗,使者作为客人也会答谢。 一、春秋时代的战争不允许平民和奴隶上战场,他们参战但不作战,主要担任扛行李、喂马、做饭这些后勤工作。担任作战任务的是士,也就是最低一等的成年贵族男子,称为“战士”。 二、战争必须在两国交界处进行,约好的地点在边疆,即野外,因此称为“疆场”和“野战”。 三、春秋时期的战争需要先下战书,约定时间地点,并且战书的用词谦虚恭敬。双方都会优待敌军使者,要举办宴会迎接,宴会上一定有奏乐和赋诗,使者作为客人也会答谢。 四、春秋时代的战争全部都是车战,没有马战或士兵站在地上作战,而是每个战士驾驶一辆战车。战车按一字排开。 五、两军战车数量均等,即敌军出动10辆战车,我方也出动10辆战车。作战时双方战车捉对厮杀,也就是我驾驶的战车只与对面的那辆敌军战车作战,不和其他敌军战车交锋。 六、春秋时代战争的规矩是:敌军战车没有摆好,我方不得击鼓进军。必须双方的战车都排列好了,双发才会打招呼“你摆好了没有?”“好 啦……”“我开始打啦~”“好的~~~” <p class="ql-block"> 七、双方战车交错的一瞬间,车上的战士用戈互相敲击。战车在这个过程中不停。交错之后,第一个回合结束。双方战车掉头回来,再交错,战士再用戈敲击,这是第二个回合……依此类推……通常几个回合以后战斗就会结束,因为这种来回掉头会让战车轮子或者其他部件坏掉……</p> 八、春秋时代战争的另一个法则是:如果敌军战士在战斗中受伤,必须马上停止战斗,让伤员回营疗伤。而我方战士则就地观战,不得参与其他“配对”战斗当中。 九、还有一个法则:不能俘虏有白头发的战士,有白头发说明年纪已老,必须把他放回去养老。 十、敌军如果战败选择撤退,一般情况下不追击。追击也可以,但只许追50步。《孟子》说“五十步笑百步”的原意就是:跑50步是逃兵,跑100步也是逃兵,你有什么资格笑话人家呢?但这句话放在春秋时代,50步是可以笑话100步的,因为跑50步就已经安全了,敌军不会再追,还多跑出去100步不是傻么…… <br><br> 更有趣的是,一次晋楚交战,晋国战士失败了就开始跑,结果楚国战士就看见一辆晋国战车呆着不动,于是上前询问:“你们战败了为什么不跑?”晋国战士不好意思的说:“我们的战车坏了”。于是楚国战士就下车帮晋国战士修好了战车,可是晋国战士没跑几步车又坏了,楚国战士又下去帮他们修,就这样一坏一修,楚国战士追满了五十步。晋国战士回头抱歉的说:“我们战败的不多,逃跑没有经验”,最后双方像老朋友一样挥手告别。 <p class="ql-block">(本篇部分图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