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漫步锣鼓巷

若虚

<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4日,北京的四位同学在雨后清新空气中漫步锣鼓巷。</p><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南北长700多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里面既有明清直到现在的高官府邸,也有普通百姓人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到中国旅游六个必看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看看胡同的名字,再看看胡同口铜牌说明上的文字,就是一串串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等待同学到齐的时间里,在百家姓墙上找到自己的姓氏。</p> <p class="ql-block">顺着棉花胡同往东走,就来到中国最小,但名气很大的中央戏剧学院。</p> <p class="ql-block">看介绍原址曾经是北洋政府总理 靳云鹏的宅子。想到河南信阳鸡公山最漂亮的建筑颐楼(志气楼),就是他弟弟<span style="font-size: 18px;">靳云鳄当年当河南省长所建。</span></p> <p class="ql-block">过去交道口街,来到府学胡同学校门口,这里原来是顺天府的府学,按照现在叫法,就是“首都大学”了,现在里面还是雕龙画凤,古香古色的教室,布局依然是古代“左庙右学”,就是左面是孔庙右面是学堂。</p> <p class="ql-block">看着大门上的两个字,很容易念成“学府”。一看就会,一读就错的最好例子。</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首都大学”门口留影很有纪念意义,记住了,这是府学!距离不远处皇家办的学校叫“太学”,也叫国子监。</p> <p class="ql-block">继续游览,来到茅盾故居。这是清朝一个四品官员加一个民居四合院连在一起的宅子,上世纪六十年代,身为文化部长的茅盾身体不好,被安排到这里居住。</p> <p class="ql-block">茅盾青年时候还是很帅的江南才子。</p> <p class="ql-block">当年共和国的文化部长和家人生活简陋的难以想象。</p> <p class="ql-block">这是什么?冰箱,烧煤的冰箱。是茅盾夫人解放前从旧货市场淘来的“最现代化”的时髦货。</p> <p class="ql-block">从门缝里看看古香古色的原镶黄旗官学,“相当于中南海子弟学校”吧!窥一斑可见全豹,感觉能在黑芝麻学校里成为一粒“黑芝麻”太幸福了,比“金豆子”还荣耀!</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在北京的宅子,解放后曾经是南斯拉夫大使馆,后来是友谊宾馆,现在不开放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宅子也叫“可园”,里面有模仿江南园林北京最漂亮的私家园林。门口恢复了原来路面。曾经是北洋政府总统冯国璋的府邸。</p> <p class="ql-block">过去拍的清朝末代皇后婉容娘家大门。这次路过成心找没有看到,可能维修围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胡同幽默风趣的北京大爷写的段子。</p> <p class="ql-block">中午四人推杯换盏,高谈阔论后原路回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