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风西去

仰耕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5日,甘青环线自驾游第四天。今天的主要目标是敦煌,那从记事起就存于心底的莫高窟,飞天飘逸的彩带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一睹真容的日子终于来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儿子在回北京的国际航班上得遇知己,一位爱好历史和旅游的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的青年教师,敦煌的玩法早就烂熟于心。到家当晚,迫不及待地上了敦煌官网预定了A类参观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过365公里的长途跋涉,敦煌已近在眼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午1:30,我们准时抵达莫高窟。换乘景区摆渡车前往目的地。马上就要和梦寐以求的莫高窟亲密接触了,心扑扑地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nbsp;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 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 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飞天4000余身, 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二十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 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门票分两种类型:A类官网上实名预定,可看两部数字电影,参观八个洞窟,有专业人员讲解;B类提供给临时来不及预约的观众,只能随机参观四个洞窟,无讲解。莫高窟洞窟内严禁拍照,只好以文字的形式与大家分享。讲解员都是敦煌研究院的专业人士,切不可把她们当成普通导游。按时下流行的方式请尊称她们一声“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为数字电影放映厅现场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据记载,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乐囫柱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从十六国到元朝,石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十个朝代,1500年。至今,乐樽的那个石窟早已无法分辨得出,而莫高窟经过风沙侵蚀仍保存着十个朝代的750多个洞窟,窟内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彩塑三千余身和唐宋窟檐木构建筑五座。此外,还有藏经洞发现的四、五万件手写本文献及各种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如果把所有艺术作品一件件阵列起来,便是一座超过二十五公里长的世界大画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作为艺术的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璨烂的时代,外来的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水乳交融,敦煌唐代艺术空前丰富多彩。那雄伟浑厚高达十几米的巨大佛像;灵巧精致仅有十余厘米的小菩萨;场面宏大、人物繁密的巨幅经变;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的单幅人物画无都使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在明代一度荒废,至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以后,又受到人们的注意。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和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很大损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我国从四十年代起成立了莫高窟的学术研究和保护机构;六十年代对石窟进行了全面的加固;八十年代开始,莫高窟进入了现代科学保护时期。</p><p class="ql-block"><br></p> <h3><br></h3><h3> </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最广泛的题材是尊像画,即人们供奉的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佛经故事画,是以佛经中各种故事完成的连环画;经变画,是隋唐时期兴起的大型经变,综合表现一部经的整体内容,宣扬想象中的极乐世界;佛教史迹画,表现佛教在印度、中亚、中国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人物相结合的题材;供养人画像,即开窟造像功德主的肖像,这是一部肖像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在莫高窟各个时代的壁画中,有反映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的画面,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西方学者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莫高窟的壁画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盛唐时期的壁画水平最高。供参观的洞窟较有影响的是96窟、17窟、130窟、158窟、259窟、285窟、200窟、428窟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nbsp;下面简要介绍我们参观过的洞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029窟: 此窟是覆斗頂方形窟,西壁開盝頂帳形龕,有甬道,前室存一部分。從窟形上可以看出該窟是標準的中晚唐時期的洞窟之一,據前室西壁門北和門南保存下來的毗沙門天王、毗琉璃天王和千佛來判斷該窟原建年代是晚唐,其餘壁畫為西夏重繪,佛龕似古代暖閣,龕內馬蹄形佛床上有清代重修的一鋪九身塑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6-17窟: 16窟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851~867)间。窟主为晚唐河西都僧统吴和尚。该窟的上层为第365窟(七佛堂),顶层为第366窟,均为吴和尚独立开凿的系列窟,窟前倚崖统建三层木构窟檐(即“三层楼”),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王道士主持修建。第16窟距莫高窟山崖最北端约200米处,面积达226平方米,为莫高窟最大洞窟,洞顶藻井绘有金色四龙团凤,颇具特色。16窟中间坛上存清代改修之宋塑一佛,二弟子,两协侍菩萨,四供养菩萨共九身塑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1900年莫高窟主持王道士在第16窟甬道清除积沙时(由鸣沙山及沙尘暴刮来的淤沙)发现北侧墙缝内有一秘室,仅七八平方米,内藏5万余件自晋至宋千余件经卷、书画、织绣、小说、史籍等文物。因其中80%为经书,故俗称藏经洞。藏经洞即第17窟,在第16窟甬道北侧,此洞为洞中之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6-17窟外部三层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428号窟:为莫高窟最大的中心塔柱窟。此窟建于北周(557—581年),洞窟主室平面呈方形,设中心塔柱,塔柱四面各开一龛。东壁门南画萨埵那太子本生等,门北画须达拏太子本生;南壁画说法图、卢舍那法界人中像等;西壁画五分法身塔、涅槃图等;北壁画说法图、降魔变等,内容十分丰富。本窟的参观重点是东壁连环画式的佛本生故事——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和须达拏广行布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454号窟:经考证,此窟是宋代瓜、沙统治者曹氏家族所建。中心佛坛上是清塑假山及送子娘娘一铺十二身(现已毁),俗称此窟为“娘娘殿”。在假山和土墙挡住的南、西、北三壁绘楞伽、劳度叉斗圣、佛顶尊胜陀罗尼、梵 网经等经变九幅,下部是供养人像等。此窟壁画虽被烟火熏黑,但其内容却是宋代经变画的代表作。甬道顶部绘佛教史迹画,于阗牛头山的故事,同一题材壁画中以 此幅场面大,内容多而具代表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257号窟:窟建于北魏统一河西后。原为人字披中心塔柱窟,因东壁塌毁,仅存人字披少部及塔柱。整窟平面呈方形,窟顶前部为汉式人字披顶,西披画供养天人持莲花,脊枋存部分平棋图案;后部为平棋顶,仅东南角存斗四平棋图案两方,其中一方中央表现莲池中裸体童子游泳,外侧四角表现四身飞天,边沿以忍冬装饰。 后部中央有中心塔柱连接窟顶与地面,塔柱四面开龛,东向面开圆券形主龛,龛内塑倚坐弥勒说法像(眼、鼻、手已损毁),着右袒式袈裟,衣褶采用贴泥条和刻阴刻线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自然流畅。龛内两侧分上下层各绘十身供养菩萨,龛顶画四身飞天及佛背光图案,龛楣装饰莲花化生图案,两端为双龙装饰。主龛外原塑天王二身,现北侧存一身天王像,是莫高窟现存北朝唯一的彩塑天王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096号窟: 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敦煌遗书《莫高窟记》记载,这尊大佛为唐代武周证圣元年(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所建。是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弥勒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大佛的制作方法为石胎泥塑,即在崖壁的石沙岩体上凿出佛像的大体形状,再用草泥垒塑、用麻泥细塑,最后着色而成。这尊大佛因多次重修,已非唐塑原貌,但仍不失雄伟壮观的气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窟前的建筑为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原为四层,晚唐(874—879)年间建成五层,宋初(966年)重修,现在的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现在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不同角度看九层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148号窟:此窟是敦煌大族李大宾家族开凿修建的一个大型涅盘窟,窟内佛教造像均为唐代宗大历年间同时制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主室佛坛上,塑涅槃像,长15米。涅槃是指释迦牟尼八十岁时达到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的最高境界。佛右胁而卧,面型丰满、双眼微闭,左手自然放于左腿之上。衣纹柔软,随身体起伏而变化,一副安然入睡之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涅槃像后塑有佛弟子、天人、各国王子、佛姨母、菩萨等举哀像七十二身(经西夏重修)。西壁绘有莫高窟规模最大的《涅槃经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南北壁佛龛内原塑如意轮观音和不空绢索观音,已毁。现存清代塑造的过去佛和未来佛。窟顶为盛唐时所绘千佛,虽经一千二百多年仍色彩鲜艳。东壁门南北两侧分别绘《观无量寿佛经》和《东方药师变》,规模宏大,尤其是殿堂、角楼、院落、回廊、水榭等建筑结构复杂,布局严谨,绘制精细,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前室现存中唐塑造清代重修的二力士、二天王、二狮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个大家可能关心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莫高窟洞窟数量多少?</p><p class="ql-block"> 目前已确认北区崖面现存洞窟248个,其中243个为新编号洞窟。连同南区的487个洞窟,使莫高窟现存洞窟总数增至735个,基本恢复了唐代碑刻中莫高窟“窟室一千余龛”的原始面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2、莫高窟序号是怎么编的?</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石窟编号不只一种,因为各时代洞窟交错分布,按时代编号检索不便,所以,各种编号皆按现存各窟分布位置,南北、上下方向为序编号。</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目前比较流行的主要有六种编号,即:伯希和编号、敦煌县官厅编号、高良佐编一号、张大千编号、史岩编一号和敦煌文物研究所编号,其中伯希和编号(以大写字母.P”为标志)、张大千编号(以大写字母“C”为标志)和敦煌文物研究所编号(以大写字母“A”为标志)影响最大,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nbsp;3、莫高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有没有被破坏?</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确切地说,没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个人几点体会:莫高窟兴于唐代,被掠夺于帝国主义,文物流失于王道士的愚昧,恢复活力于新中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唐代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她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象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敦煌市,飞天造型的运用比比皆是,连路灯都是飞天造型。图为市中心大型飞天雕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这块世界文化瑰宝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引以自豪!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莫高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迎来了文物事业发展的春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一代代莫高窟人秉承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用青春和生命筑起了莫高窟的今天,他们是我们崇敬的无名英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记:我的孙女、孙子都出生在大洋彼岸,带他们参观莫高窟,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他们透过伤痕累累的文物、破损斑驳的壁画,看清了帝国主义掠夺的狰狞面目,激发出强烈的爱国心。</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