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高士观瀑图》鉴析

Joyce

暨南大学文学院<br>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班<br>朱建萍 南宋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巅峰时期, 南宋院体画在继承北宋宣和画院工笔写实的传统上开创了新的风格,从北宋大山堂堂的全景山水转变为一角半边的近景构图,画面出现大面积留白,突出主题却又意境悠远而深长。以马远为代表的“南宋四家”活跃在南宋画坛,为后人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幅马远名下的《高士观瀑图》,本文将从从马远的绘画技法特点等方面分析这幅作品。 《高士观瀑图》绢本 设色 25.1x26厘米 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div><br></div><div>画面中景绘山腰立一高士凭栏觀眺,低头不语。 童子怀抱竹杖侧立于一旁,高士身前绘一耸立山石,石旁点缀几丛绿竹和乱石,身后山崖坡岸上绘一株老松,枝干遒劲,树枝向右侧伸展下探。 远处山色朦胧,一泓飞瀑在山涧飞流直下,响彻山谷。 </div> 作者介绍: <div>马远 (南宋 1140—1225)<br>字遥父,号钦山<br>南宋画家。光宗、宁宗时任画院待诏。出身绘画世家,曾祖马贲、祖马兴祖、伯马公显、父马世荣、兄马逵等皆为宋代知名画家。擅山水、花鸟、人物,其山水师法李唐,多画江浙山水,树木杂卉多用夹笔,用大斧劈皴带水墨,画山石方硬严整。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又与夏圭并称“马夏”。<br></div><div>存世代表作有《踏歌图》、 《水图》、《宋帝命题马远绘山水册》</div> 马远绘画技术特点: <div>1,“马一角,夏半边”: 马远的一角式构图,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使画面显得深远 </div><div>2,开创了“大斧劈皴” , 在李唐的小斧劈皴基础上由横笔改为斜笔皴 </div><div>3,“拖枝”画法,树枝呈下偃式</div><div>4,开创“钉头鼠尾描”</div><div>5,墨里加花青</div><div>6,远山泼染,形成自然过渡的轮廓线 </div><div>7,绢上用花青打底 <br><div><div><br></div></div></div> 《高士观瀑图》作品分析: 1,《高士观瀑图》山石点苔出现的嵌宝点为明代以后才出现的绘画技法。 <div>2, 皴法,图中皴法排列均匀,呆板可以,不是马远的大斧劈皴</div><div>3,远山轮廓线,图中远山轮廓线是勾勒而成,不是马远惯用的泼染 <div><br></div></div><div>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士观瀑图》非马远真迹,是明以后的人造伪。</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