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22处辉煌的历史痕迹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是56处中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横跨欧亚大陆的东部,从洛阳到喀什,历时一个半月,经汉函谷关,跨越黄河,过八百里秦川,穿过河西走廊,由敦煌进入茫茫戈壁,从荒野戈壁西出阳关,来到天山脚下,游览南疆独特的风光,从独库公路去到古丝绸之路最璀璨的明珠,拜城的“克孜尔石窟”,至此,经过河南,陕西,甘肃,新疆四省走完了丝绸之路沿线22处世界文化遗产点。</p><p class="ql-block">也许只有亲自走完了古丝绸之路,才有资格说几句发自内心的话,想象不到张骞当年是克服了多么大的困难出使西域的!想象不到千百年来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古人是怎么走的。</p><p class="ql-block">河西走廊与丝绸之路,要记住这五个人:汉武帝(刘彻)、张骞,隋炀帝(杨广)、裴钜,左宗棠。</p><p class="ql-block">当你走完了丝绸之路,你才感觉到语言文字的苍白,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字眼来形容沿线的千辛万苦,千难万险。</p><p class="ql-block">比起丝绸之路,我们今天遇到的所谓艰辛应该都不算什么艰辛。</p><p class="ql-block">当你从大漠戈壁返回到草原看到绿洲的时候,有一种回到人间的感觉。</p><p class="ql-block">行走在没有路的路上,夏天,穿越大漠戈壁,千百里无人区,热浪翻滚,沿途只有黄沙、碎石、黄土、山川、一望无际的沙漠、走过丝路的人,无论古人今人都是勇士、都是伟大的人。</p><p class="ql-block">正是古人千难万险,百折不挠,才开辟了东西方的文明交流,……,货币、文化、贸易、宗教等等的交流应该都始于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是无法估量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丝绸之路起点·洛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洛阳·应天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应天门遗址,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城门阙遗址,也是隋唐洛阳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p><p class="ql-block">应天门存世530多年,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有“天下第一门”之称。</p><p class="ql-block">应天门遗址位于中州中路与定鼎路交叉口以南,定鼎南路从门址中部穿过,虽历经千年风雨,应天门东西两阙巨大的夯土台基保存较好处依然有4米高。</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洛阳中州路是洛阳的主干道,应天门遗址的位置,说明中州路与应天门遗址是同时代的产物,在中州路两侧有许多名胜古迹,例如:天子六驾博物馆,丽景门等,我就住在丽景门,每天游览完都会在古街上寻找美食,最典型的就是“各种水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洛阳·明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堂是紫微城正殿。紫微宫本为天上星宿三垣的中垣,位于北天中央位置,故称中宫。紫微垣之内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是天帝内院。隋炀帝营建洛阳时,仿照天上宫阙命名,故而隋唐洛阳城宫城名为“紫微城”。又因为天帝在紫微宫布政的宫殿叫明堂,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所以到武周时期,武则天一改周礼明堂建在城南的传统,将明堂建在了紫微城内,并且作为洛阳城的外朝正衙,呼应天上心宿星座,即“法紫微以居中,拟明堂而布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洛阳·天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堂,即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礼佛堂,其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是武则天命薛怀义负责主持修建的皇宫内礼佛的重要场所。武则天当政时期所建的明堂、天堂,是东都洛阳宫城内最高大的两个建筑,它们一改皇宫中轴线主殿为单层的传统,使洛阳宫城殿宇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显得更加辉煌壮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洛阳·丽景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丽景门,是金明洛阳城西门,始建于金兴定元年(1217年),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西关,在隋唐应天门遗址东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骞出使西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p><p class="ql-block">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在明朝时期成为综合贸易之路。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丝绸之路·北中南三条线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p><p class="ql-block">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p><p class="ql-block">(汉代开辟)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p><p class="ql-block">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p><p class="ql-block">以下为丝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称(括号内为古地名)。 三线均为长安或者洛阳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p><p class="ql-block">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p><p class="ql-block">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但路途漫长。 </p><p class="ql-block">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适中。 </p><p class="ql-block">西线(长安):须弥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 石窟 武威(凉州) 张掖(甘州) 酒泉(肃州) 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 公元10世纪时期北宋政府为绕开西夏的领土,开辟了从天水经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为宋以后一条新的商路。 </p><p class="ql-block">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内的诸线路,它们随绿洲、沙漠的变化而时有变迁。三线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镇(640年设立)多有分岔和支路。 南道(又称于阗道):东起阳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鄯善)、和田(于阗)、莎车等至葱岭。 阳关 若羌(鄯善) 且末 尼雅(精绝),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和田(于阗) 中道:起自玉门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经罗布泊(楼兰)、吐鲁番(车师、高昌)、焉耆(尉犁)、库车(龟兹)、阿克苏(姑墨)、喀什(疏勒)到费尔干纳盆地(大宛)。 玉门关 楼兰(为鄯善所兼并,现属新疆若羌县) 吐鲁番(高昌):高昌故城、雅尔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焉耆(尉犁) 库车(龟兹):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 阿克苏(姑墨) 喀什(疏勒)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经哈密(伊吾)、吉木萨尔(庭州)、伊宁(伊犁),直到碎叶。 哈密,水道纵横盛产哈密瓜 乌鲁木齐,回文意思解作美丽的草原 伊宁(伊犁) 碎叶</p><p class="ql-block">西段 ,自葱岭以西直到欧洲的都是丝绸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线分别与中段的三线相接对应。其中经里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线是在唐朝中期开辟。</p><p class="ql-block">北线:沿咸海、里海、黑海的北岸,经过碎叶、怛罗斯、阿斯特拉罕(伊蒂尔)等地到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乌鲁木齐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 江布尔城(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城市) 托克玛克(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城市) 萨莱(俄罗斯) 萨克尔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p><p class="ql-block">中线:自喀什起,走费尔干纳盆地、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到马什哈德(伊朗),与南线汇合。 </p><p class="ql-block">南线:起自帕米尔山,可由克什米尔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从白沙瓦、喀布尔、马什哈德、巴格达、大马士革等前往欧洲。 路线简略: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古波斯)—西亚—大秦(古罗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世界文化遗产·洛阳·汉魏洛阳城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魏洛阳城是在西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历史上曾是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几个朝代的国都所在,故称之为"汉魏洛阳故城"。迄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在历经43帝,长达5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它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p><p class="ql-block">汉魏洛阳故城遗址,位于洛阳城东15公里洛阳市郊区、偃师市、孟津县毗连处。北靠邙山,南临洛河。更始三年(25),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于此,其后三国魏、西晋、北魏也以此为都,历4代共330多年。北魏末年在战乱中化为废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7月13日下午,乘公交车前往<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去之前有很多期盼,下车走了十五分钟到了遗址区,偌大的景区就我一个人,此刻大约是下午两点左右,正是最热的时候,按着线路看着指示牌,从一个大殿遗址走到另一个大殿遗址,在搭建的挖掘坑中有几块展示牌,正在看着,远处来了一位小姐姐,她直奔我来,相遇之后寒暄了几句,自然的相互介绍了自己,她是从北京来的,也是喜欢名胜古迹,专程跑到这里看遗址,这是在遗址遇到的唯一一个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是公元7-10世纪丝绸之路东方起点都城洛阳城的南入口及街区遗址。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正南门,位于洛阳城城市轴线的最南端,南对伊阙(龙门山)。</p><p class="ql-block">遗址位于中原地区的洛阳盆地、隋唐洛阳城遗址南区,遗产区面积91.3公顷,主要遗存包括定鼎门门址、城墙遗址、天街遗址、里坊遗址、水系遗址等。</p><p class="ql-block">定鼎门遗址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洛阳城的代表性遗存,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展现了唐代都城城市文化的礼制特征及其影响力,并与丝绸之路上繁盛的商贸往来具有密切关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7月11日上午从大运河博物馆出来,乘车前往定鼎门,在公交车上遇到了两位旅游爱好者,聊了几站地,她们详细告诉我去定鼎门怎么走……,到了定鼎门不巧,在整修不开门,工作人员告诉我,进去和你在外面看到的一样,此刻正是大中午,值班门卫让我进到他们的空调房休息一下,并让我喝一点他们煮的绿豆汤,我答谢后喝了一杯,让他们帮我拍了几张照片,又询问了几个问题,充忙离开了定鼎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世界文化遗产·洛阳·新安汉函谷关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函谷关遗址是一个古代的门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东,地处秦岭山脉东段的峡谷之中,始建于公元前114年。</p><p class="ql-block">古道路:共两条,编号分别是L1、L2。L1位于遗址中部,东西向贯穿遗址。勘探发现长度约370米。路土厚度达2.3米,从西汉建关时一直沿用到现代。L2位于遗址南侧,勘探发现长度约360米,宽度10—15.7米,路土厚度约0.4米,时代为东周到西汉初期,是建关前古道,建关后被关城东墙阻断而废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跟函谷关有关的故事:1、紫气东来,2、仙丹救民,3、鸡鸣狗盗,4、玄宗改元,5、公孙白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举一例:紫气东来,</span>据《史记》记载:春秋末期,柱下史老子李聃看到周室将衰,西渡隐居。公元前491年,函谷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现瞻紫楼)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p><p class="ql-block">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才子在此小住。才子欣然从命,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以后,函谷关一带的门楣或春联都肯写“紫气东来”,流传至今,表示吉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从洛阳城乘客运车,走了一个小时才到达汉函谷关,汉函谷关有一个小小的客户服务中心,进入遗址要通过一片竹林过道,然后过一个桥,首先看到的是古道路,石头上有深深的痕迹,再走五百米就到了汉函谷关,可以上到汉函谷关上面,汉函谷关的左面是挖掘出来的博物馆,可以看到公元前114年的场景,在这里遇到了当地的爷孙俩也来看汉函谷关,两人特别热情,爷爷给我讲了当地有的几处名胜古迹,劝我既然来了,也可以去看看,孙子非常热情的给我拍照,旅行有时候会可遇不可求,真要感谢爷孙俩的热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函谷关分为四层,中层敌楼呈四面相通的十字对称窑洞,四面门洞均对联:</p><p class="ql-block">东门楹联(龚士杰书):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层紫气万层烟。横批:紫气东来</p><p class="ql-block">西门楹联(张钫书):夹其皇涧,弘我汉京。横批:西望崤陵</p><p class="ql-block">南门楹联(吕光裕书):紫气犹存贤令尹,青牛重渡古函关。横批楹联:中州屏瀚</p><p class="ql-block">北门楹联(许文田):魏乎直同百二险,焕然重筑一丸泥。横批楹联:晓月楼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世界文化遗产·洛阳·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崤函古道,位于古“丝绸之路”东端中国河南境内,是古代对洛阳至潼关这段道路的统称,具体是指位于河南陕县硖石乡车壕村东800米左右的一段石壕古道,而广义的崤函古道,是一个特定的地理和交通学名称。是指先秦以来至民国时期,由西安(长安)和洛阳之间、并且主要在今三门峡境内的一条交通要道,西出西安(长安)起于潼关,过秦函谷关,经陕州,过硖石关到今新安县东,出汉函谷关到洛阳,全长约400华里。</p><p class="ql-block">崤函古道遗迹位于河南省陕县硖石乡车壕村西南约2000米,距三门峡市36公里,为古代中原通往关中的咽喉,是东至洛阳西达长安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国古丝绸之路上一处极其珍贵的文化遗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早上从洛阳乘高铁到陕县,然后乘客运车到崤函古道,崤函古道是一处保护性遗址,原则上是不接待游客的,我到了绕着客服中心找来找去,才找到里面仅有的两个人,我和他们说明来意,他们勉强答应让我进去看看,里面就一条不足二十米的石壕道,旁边有木阶梯,顺着木阶梯走上去,据说远处还有一段,如果你考察这一带,崤函古也许是当年最好的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世界文化遗产·西安·大雁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p><p class="ql-block">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大雁塔是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的典型物证,佛教的传入开始了多元文化,打破了传统,打破了固化,开始了东西方的交融,玄奘取经,使丝绸之路开始了东西方的更广更深的交流和交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世界文化遗产·西安·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明宫遗址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皇家宫殿遗址,总面积3.4平方千米,平面略呈南北长方形,北半部平面呈梯形,南半部为横长方形,宫墙周长7.6千米,四面共有11座门。南部为前朝,自南向北由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为中心组成;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p><p class="ql-block">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避暑而建的夏宫,工程未完,李渊于贞观九年(635年)病逝,营造工程停止。</p><p class="ql-block">唐高宗继位後,认为原来居住的太极宫过於潮湿,于龙朔二年(662年)对大明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更名为蓬莱宫,随即迁进居住,以后的唐朝皇帝大多在这里朝寝,为唐帝国200余年间的统治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如果了解一点丝绸之路历史,再去看大明宫可能会有更深的感触,从历史的角度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当年是非常宏大的,特别当你近距离走进每一处遗址时,你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如果你很有想象力,此刻会有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感觉,遗址正在建遗址博物馆,相信随着博物馆的建成,历史遗物会呈现在我们的眼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世界文化遗产·西安·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西南部的西安门里。</p><p class="ql-block">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成为汉宫的代名词。未央宫是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一个朝代的理政之地和禁苑,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p><p class="ql-block">未央宫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建元二年(前139年),<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张骞在未央宫领取汉武帝的旨意出使西域,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凿空之旅。</span>展示了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东方文明发展水平,见证了汉长安城在丝绸之路发展历程中,兼具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起点价值。未央宫总面积有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大,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布列其中,其建筑形制深刻影响了后世宫城建筑,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宫城建筑的基本格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未央宫是张骞领取汉武帝的旨意出使西域的地方,丝绸之路因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凿空之旅,未央宫存在了一千年,丝绸之路走了一千年,在这里我们要赞美汉武帝、张骞的英明和胆略,是他们开创的丝绸之路的先河,打开了东西方交流的大门,今天我们来到未央宫,也许你有许多疑问,许多不解之谜,但是当你看到未央宫遗址的时候,你仍然会感到震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世界文化遗产·西安·小雁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p><p class="ql-block">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小雁塔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走进小雁塔你会有一种厚重的古建筑情怀,如果你有时间,认真的去了解每一座建筑的历史故事,你将会敬畏古人。小雁塔中的古树好像会说话,几百年上千年的古树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点滴印记,也见证了今天有一位见证丝绸之路的旅行者来到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世界文化遗产·西安·兴教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兴教寺,又称“大唐护国兴教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中国佛教八宗法相宗(又称唯识宗、慈恩宗)祖庭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街道境内,城南约20千米处的少陵原畔。</p><p class="ql-block">兴教寺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后其弟子窥基法师和圆测法师也归灵于此,陪伴在玄奘灵塔左右。</p><p class="ql-block">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玄奘圆寂于玉华宫(今陕西铜川境内),安葬在长安东郊白鹿原上。白鹿原地势很高,在大唐皇宫大明宫的含元殿就可以看到。唐高宗非常敬重玄奘,在他去世后举朝致哀,不仅如此,据说他每每在含元殿远眺灵塔而落泪,为圣体安康着想,高宗的皇后武则天诏令将玄奘遗骨于总章二年(669年)迁葬到长安以南的少陵原,同时修建寺院,以资纪念。新建的佛寺被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后唐肃宗为玄奘的舍利塔题写了塔额“兴教”二字,寓意大兴佛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到了兴教寺,因为寺内没有人来,所以能遇到一个人,就很想说话,忽然来了四个学生,他们是带着任务来大卡,一座寺庙十几分钟就看完了,走到兴教寺塔,遇到一个和尚,他问我从哪里来,……,他说“我也是山西人,因为敬重玄奘而来,在这里呆了十几年了,……,</p><p class="ql-block">兴教寺是为纪念玄奘而建,如果有时间,可以了解玄奘,唐高宗、武则天为什么这么重视玄奘,因为玄奘是为丝绸之路有过极大贡献的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世界文化遗产·汉中·张骞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骞墓,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辟者张骞的墓葬。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卒后,归葬于故里陕西城固博望镇。</p><p class="ql-block">张骞墓坐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对张骞墓进行了初步发掘,出土“博望□造铭”封泥一枚,加之墓前碑石、汉代石雕等文物,确认为汉博望侯张骞之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辟者,为了去实地了解张骞墓,从西安到汉中,从汉中到城固,然后再租车前往,如果你想解读丝绸之路,你必需了解张骞,伟大的丝绸之路精神,从张骞开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世界文化遗产·彬县·大佛寺石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佛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城西十千米西兰公路旁的清凉山脚下,是陕西境内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丝绸之路重要的地理坐标。</p><p class="ql-block">大佛寺石窟,始凿于南北朝时期,大规模开凿于唐初,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基本建成。寺内有446处佛龛,1980余尊精美造像,是盛唐京师长安附近重要的佛教石窟寺,其唐代大佛为关中地区规模最大,体现了石刻大佛艺术自西域东传及在关中地区的流行,被清代学者毕沅誉为“关中第一奇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彬县大佛寺石窟是“关中第一奇观”,<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陕西境内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丝绸之路重要的地理坐标。从西安到彬县沿途看到最多的是水果:不同品种的苹果、桃🍑、瓜、等,大片大片的果园,当年的丝绸之路在这一段,现在称为八百里秦川,可以说丝绸之路在这一段是最好走的,没有什么艰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世界文化遗产·天水·麦积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p><p class="ql-block">麦积山风景区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五个子景区180多个景点组成,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类型和物种,被称为“陇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旅游价值,是丝绸古道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耀眼的艺术明珠和最具潜力的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考验体力,7月20日早上在汉中洋县看完蔡伦墓祠,乘车到城固县看张骞墓,乘车到汉中看拜将台、古汉台,乘高铁到西安,乘高铁到天水,乘公交车到天水市,在天水逛夜景、吃晚饭。</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6点半乘车去麦积山,8点半到麦积山,途中遇到了一位来自海南的退役军人,他叫胡哲,一起爬了麦积山,麦积山石窟的保护还是很到位的,下午13点乘高铁到兰州,下午5点乘客运车到永靖,在永靖吃晚饭,随便在县城的黄河边上走了走,水是从刘家峡水库流出来的,还是很清澈。要感谢自己的身体、体力、耐力。连轴转没有疲乏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世界文化遗产·永靖·炳灵寺石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p><p class="ql-block">存有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其主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22日早上六点半从永靖县城徒步到刘家峡大坝,一直等到九点钟,乘快挺四十分钟达到炳灵寺石窟,途径刘家峡水库,水面宽广,很是壮观,特别是下船的地方,丹霞地貌蔚为壮观,炳灵寺在黄河的北岸,一路看到很多石窟,虽然石窟已是千年,但是一些石窟至今还是很精美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4、世界文化遗产·瓜州·锁阳城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锁阳城在汉代是敦煌郡冥安县治所,西晋为晋昌县,隋为常乐县,唐为瓜州郡。后历经战乱,明王室闭关后遭废弃。锁阳城之名缘于清代民间,因城周围有诸多味美甘甜的锁阳,后人因物命名为锁阳城。锁阳城是丝绸之路咽喉上的一大古城。</p><p class="ql-block">锁阳城古渠道遗址地面遗存数量较多,对水利史、建筑史、农业史的研究,瓜州古代渠系网络遗址都具有重要价值。在河西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诸方面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锁阳城附近有一大片非常开阔的绿洲,是酒泉郡与西域联系的纽带。周围有几十处古城、古墓、石窟、寺庙,保存规模尤以锁阳城为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瓜州位于河西走廊的中心地带,12日从瓜州租了一辆出租车,早上7点半出发,9点到达锁阳城,进到景区乘区间车,就我一个游客,开区间车的是一位潘姐姐,她边开车边讲解,我也问一些问题,锁阳是一种药材,她说“锁阳,主要是在没有长出土的时候药用价值高,白刺,结的果实也叫白刺果,当地老板姓称为酸胖,白刺根上寄生锁阳”,来到塔尔寺,她说:1840年的时候,据当地老百姓说,来过几个俄国人,他们在塔尔寺这里挖出来很多书,还说,他们要把这些书带回俄国去。锁阳城在丝绸之路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有道是:“不到锁阳城,枉来丝路游”。可见锁阳城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5、世界文化遗产·敦煌·悬泉置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悬泉置遗址位于安敦公路甜水井道班南侧1.5公里处的戈壁荒漠中,敦煌市与安西县行政区域交界处,这里南依三危余脉火焰山,北临西沙窝,为汉唐年间安西与敦煌之间往来人员和邮件的一大接待、中转驿站。</p><p class="ql-block">悬泉置遗址现已发掘出土的各类遗物达17650多件,其中内涵丰富的简牍即达1.5万余枚,其他遗物如以质地计,有铜、铁。漆、木、陶、麻、皮毛、丝绸、纸张、粮食、兽骨等门大类,如以用途计,则有货币、兵器、家具、工具、猎具、文具、服饰以及日用杂品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从锁阳城到悬泉置在大漠戈壁走了两个小时,沿途经过了锁阳镇、“破城子”古遗址、汉武大帝雕塑,来到悬泉置还需要徒步三公里才能到达遗产点,这时时中午12点多,正是烈日炎炎,徒步在火焰山,在热浪中明显感觉身体在蒸发,口干舌燥,到了景点有两台越野车,我问他们,你们从哪里来,他们说从广东来,他们反问我,你怎么走着过来,不怕把你烤礁……,这让我突然想到,在这没有路的路上,古人当年是怎么走进走出丝绸之路的,太难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6、世界文化遗产·敦煌·玉门关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区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约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东西线性分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0.5公里。现遗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长城遗址18段,已对游客开放有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和当谷燧周边汉长城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从洛阳出发,跨过黄河,经过八百里秦川,来到茫茫戈壁,为了去玉门关遗址,今天早上九点跟了一个团,下午二点到达玉门关遗址,戈壁的下午二点如同火焰山,热浪滚滚,进入景区要乘坐景区区间车,从东到西三个景点,往返大约要一个半小时,仓亭燧、小方盘城、长城遗址在大漠的风吹馋食中,仍然保留着原始状态,走进景区你可以想象到当年的玉门关繁忙的迹象。戈壁还是戈壁,玉门关还是玉门关,如果不是人类冠以时间概念,这里怎么会成为历史。</p><p class="ql-block">晚上十点还在戈壁中,这时,司机停下了车,让大家下车看天空,这一停让我感受到了戈壁的星空是那样的美,好像从来没有见过此刻的星空,司机拿着高倍手电筒🔦,对着星空讲起了天王星、白羊座、北斗七星,……,这时你才真正感受到戈壁的天空是多么的美,在城市里是很难看到这样美的天空的,如果你有一天到了戈壁,一定要在半夜,看一次大漠戈壁的星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仓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世界文化遗产·吐鲁番·交河古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p><p class="ql-block">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9至14世纪由于战略位置重要,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元末察合台时期,吐鲁番一带连年战火。交河城毁损严重,终于被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十二年前去过交河古城,当时只知道这是一座古城,没有想要有针对性的看什么,所以并不知道交河古城在历史上起过什么重要的作用,直到这次决定走丝绸之路,认真作了功课才对交河古城有了一个初浅的了解,透过交河古城可以知道对于西域吐鲁番的地理位置有多么的重要,可以说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三条路:阳关、玉门关,第三条必经之路就是交河古城。</p><p class="ql-block">交河故城与其他城市的不同之处,是因为她是一座在大地上直接雕刻出来的城市。整个交河的建筑是依自然地势,自上而下掏挖窑洞,开掘街巷,减地为墙。房子是挖出来的,大街深嵌地下六七米,临街厚厚的生土层充当高墙。这种独特的建筑方式,既能抵挡风吹日晒,同时便于抵御外界侵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世界文化遗产·吐鲁番·高昌古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昌故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河三角洲、吐鲁番市东面40多公里的三堡乡,总面积200万平方米[1],是西汉至元明时期(公元前1世纪—公元14世纪)吐鲁番盆地中心城镇,历经西汉高昌壁、高昌郡、高昌国、唐代西州和高昌回鹘等时期,时间跨度长达1400年左右。</p><p class="ql-block">高昌故城包括外城、内城和宫城(可汗堡)3重城,城址内分布有大量宗教建筑遗址和宫殿遗址。寺院建筑内有摩尼教壁画和佛教壁画、塑像等。城内遗物丰富,出土有不同文字的文书和经典。宫城在最北面,保留较好的外城西南和东南角保存2处寺院遗址。内城北部正中有1座不规则的方形宫城,俗称“可汗堡”。高昌故城在13世纪末的战乱中废弃,大部分建筑物消失无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这次到新疆,最担心的就是怕疫情延误行程,吐鲁番在这次疫情中是管控最严的,前两天,在网上认真关注了吐鲁番疫情动态,看到已经可以通行,决定最后一站到吐鲁番,八月二十三日早上,乘高铁到了吐鲁番旧火车站,一下车就被拦在火车站,不让出站,外来旅客一律不让入城,车站防疫人员将我们下车的人带到一辆车上,强行将我们拉到吐鲁番高铁站,这样只能乘高铁离开吐鲁番,去高昌故城的梦破灭了,这是这次旅程的最后遗憾。走到家门口了,但是死活不让去,这就是吐鲁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世界文化遗产·吉木萨尔·北庭故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庭故城遗址为唐代北庭大都护府治所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城正北12千米处,古时为西域城池,是北疆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贸易中转站,古代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遗址出土了钱币、莲花纹地砖、兽骨、瓦当残片、筒瓦残片、陶器残片等遗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来到新疆正值疫情期间,很多景区都处于关闭状态,为了不走冤枉路,我首先来到自治区旅游协会咨询景区现壮,并向他们咨询了我要去的地方,旅游协会一位小姐姐接待了我,这位小姐姐姓丁,叫丁玉环,小丁特别热情,帮我上网查看,又给我下载了疫情期间新疆的相关APP,并且主动加了我的微信,并说,你沿途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旅途中遇到这么热情的人,感到旅行特别有信心,到了北庭故城,我问景区有游客吗,门卫说有两个,我进去后在博物馆门前遇到了这两个游客,博物馆还没有开门营业,我说你们从哪里来,他们说从太原来,我说巧了,我也是从太原来,能在这里遇见可能缘于共同爱好的巧合,分手后我继续往前走,碰见一个鼓捣无人机的年轻人,是这个景区搞大数据的,苦于没有人帮拍照,我就和年轻人聊起来,请他帮忙拍照,他叫魏峰,是西安人,有共同爱好即可就能聊到一起,我对他讲了一点我的行程,他说我带你去看看,我说好,他骑了一辆进去的三轮车车,我们一起走,他边走边讲,最后又把我带进了博物馆,见到了景区最主要的文物,幸运的相见,美好的回忆。下午两点搭车到了吉木尔萨,走进一家面食餐厅,要了一碗新疆炒面,我问老板娘,你家的米粉是那产的,老板娘毫不犹豫的说,肯定是奇台的,吃这碗面就是为了品尝奇台的米粉,因为奇台的米粉全国有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世界文化遗产·库车·苏巴什佛寺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巴什佛寺遗址又称昭怙厘大寺,位于新疆库车县城东北却勒塔格山南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巴什佛寺遗址分东、西两寺,在铜厂河东西两岸。东寺已毁,存庙塔、僧舍遗迹。曾出土汉、南北朝、唐代钱币,铜、铁、陶、木器,壁画、泥塑佛像,还有书写古民族文字的木简、残纸。寺内还发现过一座古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这里是传说中唐僧取经途径的女儿国苏巴士佛寺遗址,落日美景展示早上第一站就是苏巴什佛寺遗址,这里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听这个工作人员讲,已经三天了没有人来,进到景区,我一个人沿着木道走了四十分钟,由于不让离开木道,等于是看了一下苏巴什佛寺遗址的实物,准备出门的时候,进了一个小伙子,我走过去问他,你从哪里来,他说深圳,巧了,又一问他来自山西五台,老乡,旅行就是这么巧,交流了几句,这也许是苏巴什佛寺遗址古人在说,当年我兴旺的时候就有山西人经常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1、世界文化遗产·拜城·克孜尔石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中国佛教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面是木扎特河河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span></p><p class="ql-block">克孜尔石窟有4个石窟区,正式编号的石窟有236个,大部分塑像都已被毁,还有81窟存有精美壁画,为古代龟兹国的文化遗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据考证,库车县为2000年前亚利安人建立的古龟兹国所在地。古龟兹国于公元前176年建国,公元1001年被回鹘所灭,存在了一千多年。</span>龟兹国在汉唐之际是西域36国中的大国之一,其国土包括了库车盆地绿洲、赛里木绿洲、拜城绿洲、阿克苏绿洲、新和绿洲、沙雅绿洲和轮台绿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8月21日从库车租车到克孜尔石窟,早上九点出发,沿途基本是大漠戈壁,可以看到典型的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就要到克孜尔石窟的时候,经过一个村子司机要买囊吃,司机说这里刚出炉的囊很好吃,司机买了一个,一尺大的囊三元一个,我也买了两个,上车后掰了一块吃,确实很好吃,十二点半到达克孜尔石窟,进到景区有免费的讲解员,主要参观六个窟,每个窟由讲解员开门游客进去听完讲解,讲解员再将门锁上,据说克孜尔石窟比敦煌石窟开凿早两百年,里面大部分经典的壁画都被外国人,主要是美国、德国的探险家盗走了,现在有些展示的壁画是从德国、美国拍照回来的,克孜尔石窟毁坏的很严重,你看了会感到很吃惊,很惋惜,克孜尔石窟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石窟,克孜尔石窟是<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世界上绝无仅有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公元344年,祖籍是印度,出生于新疆库车的龟兹,自幼出家,游历西域,他尤精大乘中关学说,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在后凉的罗什到长安,从此开始罗什在后秦专门从事译经,据说当时弟子达500多人,听法者在2000人以上,在佛教普及各民族中成为国家,用以争取民众认同和支持的重要信仰起到了比儒学还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2、世界文化遗产·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依西哈拉乡境内,坐落于却勒塔格山南麓盐水沟沟口的冲击台地上。烽燧雄伟挺拔,建于汉代。烽燧即烽火,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史册记载,夜间举火称“烽”,白天放烟称“燧”。它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且位居丝绸之路北道的黄金地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昨天我到了库车大寺,大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卖门票的,一个是大寺里接待来客的一位小姐姐,今天下午到了克孜尔尕哈烽燧,进门有一位小姐姐喊我,我感到奇怪,这里怎么会有人喊我呢,小姐姐站在我面前说,你不认识我了,昨天我给你葡萄吃,顿时我想起来了,你是昨天大寺的那位小姐姐,她说,太有缘了,我给你免费讲解,一会我搭你的车回去,我说可以,我们一起坐区间车,到了烽燧,小姐姐讲的很认真,讲完了,她又帮我拍了几张照片,特别有趣的是,她说,白天放烟称燧,为了让烟直的冒,传说,古人会用狼屎作为燃料,这样烟就会直的往上走。后来我才知道她姓陶,让我称她小陶姑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丝绸之路终点·喀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喀什市,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缘,是中国最西部的边陲城市,喀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056.8平方千米,人口71.13万(2019年),下辖8个街道、2个镇、9个乡。[4]1952年,喀什市正式成立。市人民政府驻恰萨街道人民东路55号。</p><p class="ql-block">喀什为“喀什噶尔”的简称,“喀什”是突厥语“玉石”之意,“噶尔“是古伊朗语“石”或“山”之意。喀什在未纳入中原政权版图时,常属疏勒国的范围,张骞出使西域才揭开喀什同中原地区的官方交流。东汉永平三年(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中国版图。[1]喀什市是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东西方交通的咽喉枢纽和东西方经济文化和文明的重要交汇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疆国际大巴扎·丝绸之路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记:未央宫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在未央宫领取汉武帝的旨意出使西域,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凿空之旅。展示了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东方文明发展水平,见证了汉长安城在丝绸之路发展历程中,兼具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起点价值。实现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喜欢考古,一直认为考古是可以不断打破历史结论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旅行首先要有目标,然后依据目标制定计划,根据计划作好功课,最后根据季节、时间确定行动计划,这样做就会不紧不慢、享受你的旅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身体健康,生活无忧,如此好的条件,不做点有意义的事,对不起时代,一个人做不到有大的抱负,那就做一点有情趣的小的追求,也算活的充实,出去走走豁达,看看美景舒畅,了解自然、历史、文化,真的是一种享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月的时间能做点什么呢?一眨眼就过去了,时间真的太不经用了,昨天还50岁呢,今天怎么就51了呢,有时候真的要争分夺秒的过。这样才能对得起时代。这个月真不容易!一口气从洛阳跑到了喀什。</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