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注激情洒边关

青青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20px;"> 笔注激情洒边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18px;">——者阴山营长甘贵华话说杨叙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者阴山虽是弹丸之地,但在这片热土上却成长出一批不同凡响的边防军人。其中,杨叙正就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者阴山独立营营长甘贵华</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1986年4月,我从老山提职到者阴山任独立营营长。当时,小杨作为班长正带领全班坚守在者阴山15号高地。有天上午,我身为营长前去熟悉阵地,看到这个班长清秀而机敏,随同的连队干部告诉我:“这个班长不但做战士的思想工作很在行,而且还会写点散文什么的在连队的《阵地简讯》上发。”于是,我悄悄记下了这个班长的名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同年5月,独立营为了宣扬战斗精神,鼓舞士气,丰富战地文化生活,决定创办战地油印小报——《者阴报》。因此,我和教导员高家鹏商量后将小杨从15号高地调到者阴山前指,让其参与创办《者阴报》。此后,小杨一边和战友们夜以继日地办报,一边向军内外新闻单位投稿。渐渐地,《者阴报》越办越好,小杨也不断地有了新的收获。他写的稿子不但常在战地小报上刊发,还时不时出现在军地新闻媒体上。四连坚守在者阴山前沿阵地,生存条件异常艰苦。然而,官兵们却在焦土般的阵地上创造了闻所未闻的奇迹:团支部主办了小报《无花果》,组织战士建起了“阵地俱乐部”,挖出了“袖珍篮球场”,自做了乒乓球桌、哑铃等,还修建了“望月亭”。随着阵地娱乐场地及器材的增加,歌声、琴声、笑声、喝彩声和读书声此起彼伏。火热的战地生活给小杨提供了丰富的新闻素材,他由此写了《先进团支部代表进京作报告》的消息稿,被成都军区机关报《战旗报》在1988年5月3日一版头条采用。对此,上级机关的干部还问我杨叙正是哪个报社的记者呢?我笑了笑说:“小杨是咱们《者阴报》培养出来的土记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甘贵华在扣林山阵地</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  说起小杨也挺有意思,他到营前指才半年吧,我觉得这小伙子手脚勤快,又机灵,就想叫他给我当通信员,谁知他怎么对我说:“营长,我当通信员可能不合适。”我后来一琢磨:“小杨有思想,有个性,有追求。如果他当了通信员,要想成为许多从军青年梦寐以求的军官就难了”。他多年后还说:“在回绝给甘营长当通信员这件事上,可以看到营长宽广的胸襟,他要是心胸狭窄一点的话,我早回家种地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 有句诗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小杨在参与办《者阴报》的同时也不断地磨砺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他采写的通讯《凛然正气者阴山》、《者阴山忘不了他》、《情满者阴山》、《陈永康,者阴山怀念你》、《重上者阴山》、《团旗在战士心中飘扬》、《“山长”》、《他立下“军令状”之后》等反映者阴山官兵精神风貌的稿件先后被《云南日报》、《春城晚报》、《战旗报》刊用。1988年7月28日,小杨就有5篇稿件被采用。其中,《云南日报》二版、三版各发一篇配图通讯,《人民邮电报》一版一篇配图通讯,图片均由和小杨一起办报的另一个战士刀承贤提供,可谓珠联璧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 与此同时,《者阴报》的质量和名气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 领导的关注能够激发动力。我们4个营领导轮流在前指值班,常和几个办报的战士一起谈天论地,给他们提意见提要求,使其把小报办得更好。他们不负众望,把小报办得红红火火。时任云南省军区政委的赵坤撰文说:“者阴山办了《者阴报》,几个小战士又采访,又撰写,又编选,又刻印,又散发,很有战地特色,连省外的中学生都给他们投稿。稿费很低,还那么吸引人,为什么呢?办活了!”建军60周年之际,《含笑花》诗报还为《者阴报》出了诗歌专版。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周克玉将军在者阴山阵地视察时,看到《者阴报》极为高兴,当即挥毫为其题写了报名。随后,《春城晚报》、《昆明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对《者阴报》作了报道。其中,《战旗报》先后两次报道了《者阴报》。中央电视台在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联播”节目里播放了几个小战士在枪炮轰鸣的阵地上坚持办好《者阴报》的电视新闻。</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甘贵华(左)在老山主峰。他在驻老山边防部队先后任过排长、连长、副营长和副团长。</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  小杨以办好《者阴报》为己任,并为此付出了不少的艰辛,《春城晚报》以《战士编辑》为题对他进行了报道。他不仅积极参与办好《者阴报》,还呕心沥血地向军地新闻单位投稿并被不断采用,《新闻记者》杂志以《硝烟中升起的新星》为题对他进行了报道。《文山日报》《通讯员之友》以《者阴山走出个杨叙正》为题对他进行了报道。他从者阴山阵地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更广阔的空间。他以和战友们共同办好《者阴报》的经历为素材,写的报告文学《者阴山上小军报》,被收入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战场启示录》一书。他参与了成都军区政治部组织的对文山军分区边防一团二连官兵互爱的典型报道,该连后被成都军区授予“尊干爱兵模范连”荣誉称号。他参与了成都军区政治部组织的对原边防三团三连官兵友爱的典型报道,该连有“母亲连”的美称,后被成都军区授予“尊干爱兵模范连”荣誉称号。他参与了云南省军区组织的对中越边境第一次大扫雷先进事迹的报道。他参与了云南省军区政治部编印的下发全区部队连以上单位的配合政治教育的书籍《边防卫士》、《镌刻在红土高原上的光辉足迹》的编撰、校对等工作。他曾带领采访组到边防一团二连蹲了4天,齐心协力,一鼓作气写出12篇通讯,被《文山日报》作为系列报道采用,首篇在该报一版头条加编者按与读者见面,采用时每篇通讯配一幅新闻图片,该报以如此大的篇幅短时间内报道同一个连队,前所未有。小杨通过辛勤耕耘完成了华丽转身。他从当初的上《文山日报》的“豆腐块”都很困难,到后来在该报一个版面上3篇稿件或一篇稿件上一个整版。他曾作为成都军区表彰的新闻工作先进单位代表向与会的将军及同行书面介绍了本单位狠抓新闻工作的经验,他曾作为《文山日报》优秀通讯员向来自8县的宣传部长及同行书面介绍了自己钻新闻写新闻的经验,其经验被该报《通讯之友》单篇署名整版刊发。他先后获得《解放军报》“风范之歌报告文学征文大赛”优秀奖、云南省好新闻奖、《云南日报》征文奖、《中国电视报》征文奖、《战旗报》好新闻奖和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战旗报》庆祝建国55周年报告文学征文大赛优秀奖、文山州广播电视新闻一等奖等。他曾被《云南日报》、《春城晚报》、《战旗报》、《文山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他两次被成都军区政治部表彰为优秀新闻工作者,三次荣立三等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 勤于学习是小杨的另一个可贵之处。他从志愿兵转干后只当了两年多新闻干事,然后另挑重担,在边防一团特务连当指导员时,之前虽从未在连队当过干部,但和全连干部一起把连队带成了先进连队,使连队摆脱了多年与先进无缘的被动局面。在团和军分区机关工作时,他是个多面手。每年经他拟写的教育提纲、领导讲话稿、事迹材料、经验材料、调查报告、总结等数十篇,机关公文多有涉及。他参与了云南省军区农副业生产现场会经验材料和典型报道的撰写,参与了云南省军区政治部组织的“科学发展观在基层、在岗位、在边关先进事迹报告会”材料的撰写,参与了文山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的“讲政治、重品行先进事迹报告会”材料的撰写等。其次,他还挤时间尝试着偶尔涉足文学领域,其小小说《答案》被《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面头条采用,诗歌《每当我想起你》被《含笑花》杂志采用,纪实文学《结合部的故事》等被《西南军事文学》采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甘贵华(左一)在上甘领主峰</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  一个人的成长,既要有环境的锻炼,又要有奋发进取的精神,更离不开师长的关心和引导。1968年11月,小杨出生在重庆市铜梁区乡村,1983年10月应征入伍。收复者阴山那天,他在排长刘崇德的率领下,扛着担架踏着战火硝烟冲了上去,尔后在者阴山上一呆就是5年。5年中,他受到了战火的熏陶,练丰了笔头,得到了部队大家庭的温暖。他在者阴山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干部和战士之间的兄弟情谊。1987年7月,这是他当兵4年第一次探家,在收拾行李时,我看到他两手空空就要准备回家,就将当时挺好的一条红塔山香烟塞到他手里。多年后,他说:“那不仅仅是一条香烟的事,更多的却是一个营长对一个士兵的关爱啊!”同年9月,我到南京步兵学校进修前,想到以后也许很难见到办报的几个小战士了,就专门去找他们合影留念(见下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5px;">左起:杨叙正、辛福民、者阴山独立营营长甘贵华、战士刀承贤在者阴山上远眺 。范远明 摄</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  小杨入伍时,是一个不太懂事的青年,在家上学时间不长,走出校门又干了3年农活才当兵的。他曾对身边的战友说:“如果不是当时的甘贵华营长把我调去办《者阴报》,给我练笔的机会,成长的平台,我就不会见到山外的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 机遇总是让有准备的人抓住。1994年7月,小杨参加了成都军区新闻骨干培训班。次年10月由志愿兵转为副连职新闻干事。当时有不少战士都想去参加培训,省军区就要求想去的战士由宣传部门各上送3篇稿件打分择优录取。其中消息稿、通讯稿各一篇,再自选一篇新闻稿。他的分数在省军区获得第一名。这个新闻骨干培训班转干也是非常严格的。参加培训的40多个战士只有20来个转干名额。那怎么办?也得打分。档案由军区干部部门把关,新闻稿打分由军区宣传部门把关。为了老兵、新兵之间的公平竞争,上送的新闻稿指定了起止年限和见报媒体。小杨的见报稿在军区新闻骨干培训班分数排名第4,在无背景,无文凭,无钱财的情况下转了干。省军区系统另两个和他同时参加培训的同年兵与转干擦肩而过,来自边防团的小杨却赶上了转干的末班车。</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义务兵时的杨叙正在者阴山上自学新闻写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何书远摄</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  当然,勤奋有时也是逼出来的。小杨当时所在团的政委刘志和是抓新闻工作的行家里手,有时下连队不仅带着他,还给他提供新闻素材,和他一起探讨稿子怎么写,如此一来,他就有了丰富的新闻源……从山村走向者阴山的杨叙正先后有近千篇稿件见诸报刊。他当过团报道员,任过新闻干事、指导员、宣传股长,军分区干事、人武部政工科长,省军区干事、人武部副部长等职。他的经历,正是当年者阴山前线官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磨炼自身、勇于进取的真实写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 如今,看到当初办《者阴报》的几个小战士都各有进步,各有收获,各有成就,我作为他们曾经的营长,心里由衷地高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甘贵华正团职转业后任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警总队长,现已退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本文选自《知足人生——甘贵华自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