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高士观瀑图》鉴析--瓯波堂主-观因

瓯波堂主-观因

作品介绍:<br>《高士观瀑图》,绢本水墨设色,纵25.1厘米,横26厘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此作品表现的是一个置身于山景中的文人,参差错杂的松枝和突兀嶙峋的山石,与沉静凝视瀑布下落激起的水花的文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马远将自然景致收缩到一个极富诗意的几何结构中,显示出一角的布局和另一角的空虚。对角线切分出的“一角”式构图有从轮廓分明的前景景物到云雾笼罩的远景的过渡,有可触摸的山石树林到只闻其声的川流的对比,有从一个感官世界到一个无限的意识空间的延伸。岩石浓重的轮廓醒目的衬托出白袍文士同处于一角构图中,凌厉的线条和精准的勾勒比繁复的描绘,更能表现出景物和人物的体量和质量。 作者介绍:<br>马远(1140年-1225年),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到他已为第四代了,加上其子马麟,共五世服务于宫廷。<br>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山水绘画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山水画。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br>马远山水画早年作品有《春游赋诗图》(又名《西园雅集图》)、《竹林僧奕图》,中年作品有《踏歌图》、《梅石溪凫图》,可以看到笔法温厚、从容、凝重、典雅,下有多层渲染做衬底,虽所施墨较简,而画面仍显得沉厚含蓄,蕴有未尽之趣;山水运思精巧,貌似简练,实际上千锤百炼,在意境上突破前人,自成一家。晚年作品有《雪滩双鹭图》、《山径春行图》等,晚年画风趋于老健,喜用秃笔,而典雅工稳的气质不变。这些作品运思过巧,画面剪裁修饰过当,也会转失天然之趣。 马远绘画的特点成就:<br>1)构图简洁,重点表现主景于一隅,其余用渲染手法逐渐淡化为朦胧的远树水脚、雾雨烟岚;<br>2)通过指点眺望的人物,将欣赏者的注意力引向虚旷的空间,给人以遐想的余地,被称为“马一角”;<br>3)大幅山水多用烟雨遮断为前后数层,不作实景;<br>4)画石分简单几个大面,棱角锋锐,近于“冰撕斧刃”,人称“大斧劈皴”;<br>5)画老树伟干用画石的皴法,枝梢则修长劲挺,辗转延伸,被称为“拖枝”;<br>6)笔法温厚、从容、凝重、典雅,下有多层渲染做衬底,虽所施墨较简,而画面仍显得沉厚含蓄,蕴有未尽之趣;<br>7)山水运思精巧,貌似简练,实际上千锤百炼,在意境上突破前人,自成一家;<div><br></div><div>代表作品:<br></div> 《春游赋诗图》在构图上已大变于前人,曲折错落,其丛树或见根不见梢,或见梢不见根,变化多端,但笔墨上似乎更多受李唐早期绘画的影响,勾、皴、染繁密而周到。图上三十余人,勾线劲挺、圆润,刻画准确、生动,显示其精湛的写实能力,依然是宫廷画院追求细腻、严谨的特色,却少了一点他后期作品的简括灵动。 《踏歌图》轴,近于“冰撕斧刃”,棱角锋锐,人称“大斧劈皴”。 《山径春行图》即是典型的边角之景,顾名思义,美好春光下,踏歌而行,画描写的是春日漫步山径的怡然之乐。画幅颇小,但却留下大片空白,但画家的经营是相当高明的,以虚写实,疏密而量,空白处并不是真的空落无物,而是被一片迷雾笼罩,而画幅的右上角一只不成啼的鸟雀,展翅于其上,鸟雀是精炼的工笔,如响箭而鸣,指向的是迷雾之后的辽阔空间,故而空白之处反而有了诗意。而画中的主人,悠然自得,缓步而行,浓墨桃花点缀的衣饰精致又不失朦胧之感。 《梅石溪凫图》设色雅丽,皴笔谨严含蓄,以典雅高华胜。山石以斧劈皴法画之,方硬峭拔,与用笔轻快、毛羽松蓬的野鸭形成鲜明的对比。倒垂曲折的枝条是马远特有的画法,故有"拖枝马远"之称。画面呈典型的对角线式构图,岩石、梅树都偏居画面的左上部分,梅树枝条的走势更强调了此种布局的形式感,右下方的野鸭既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又是全图的点睛之笔,一幅"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景象,无限生趣,跃然绢素。生于悬崖的梅树倒悬而下,梅花怒放,溪水碧波中,群鸭嬉戏,处处都洋溢着春日活跃的生机。 《雪滩双鹭图》用大劈斧带水墨皴勾勒出悬崖的峭立,具有瘦硬感和力量感。与斜枝相配合表现主峰的体积与重量感构成了苍莽雄浑的气势,突出了诗意,也突出了大自然山水中人的精神性意味。 鉴定对比:<div>1·构图,马一角,鉴定作品把山体和树木叠在一起了,并且山体轮廓线边角不清晰不明显,没有马胸有成竹的干净利落。</div><div>2·拖枝,马的至少是一拖三折,转折有力,而鉴定作品是一条线到底,没有曲折变化之美。</div><div>3·马的松枝是立体的,有正面侧面,功底深厚,枝头可以看到粗细不同的尖尖,而鉴定作品松枝没变化,特别是枝头没有粗细,甚至枝头更粗,哈哈。</div><div>4·人物画,线条粗,不优美,没有马的干脆有力。</div><div>5·马最经典的斧劈皴,那是铿锵有力的,随意而挥,鉴定作品的斧劈皴,像格子排列,很规整。</div><div>5·最关键的一点,是有嵌宝点,这是明才有的画法,马无法穿越到明画出来。</div> 鉴定结果:<div>非马作品。</div> 参考资料:<br>朱老师《中国南宋绘画史》<br>